分享

从“平庸”到“优秀”,孩子作文水平的变化,只因一个“变”字

 跟着名著写作文 2022-08-25 发布于河南

大家好,我是跟着名著写作文,这是我的第250篇原创文章。

小学阶段的孩子,写起作文往往会有两种极端:一种是三四年级时写不长,一种是五六年级时写太长。

能写长,按理说不是坏事啊,为什么说是走极端呢?

因为他们的文字太单调,或者说,叫“缺乏变化”。

就拿我们最熟悉的关联词“有……有……还有……”写一段话吧。

三年级的同学可能这样写:

下课后的操场热闹极了。有打篮球的,有跳绳的,还有在跑道上跑圈的。

四年级的同学可能会这样写:

下课后的操场热闹极了。一群高年级同学正在篮球场上投篮,几个女孩子正兴高采烈地跳绳,两个精瘦的小同学,正在红色的跑道上跑圈呢。

至于更高年级的孩子,他们可能交出这样的答卷:

下课后的操场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一群高年级同学,正在篮球场上“砰砰砰”地拍着篮球;几个穿得花枝招展的女孩子,正兴高采烈地跳绳呢;两个短小精干的同学,正在涂着红色油漆的跑道上一圈一圈地跑着呢。

这段文字写得好不好?当然好,可似乎哪里又不对劲,好像有点太顺了。

我觉得,那是因为这些文字缺乏变化

这三段话,归根到底都是同一种句式:谁在干什么?

惯性思维的力量是强大的,这种从三年级写作训练养成的习惯,不知不觉间成了作文继续提高的阻碍。

要想进一步得到提高,就需要跳出舒适区,追求变化

你可以改变主语在句中的位置,比如把“一群同学打篮球“”换成“打篮球的一群同学”。

你也可以改变句式,比如写成设问句:那几个穿得花枝招展的女孩子在干嘛呢?原来正兴高采烈地跳绳呢。

你还可以改变句子结构,比如把两个人合并起来,比如:那穿得花枝招展的女孩子,那短小精干的同学,或兴高采烈地跳绳,或在涂着红色油漆的跑道上一圈一圈地跑着,那投入游戏程度,真让人心生敬佩。

最后附上班里一位同学经过训练后写的一段环境描写:

小草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摆动,花儿在空气中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一眼望去,那绿油油的草坪,在草坪上玩耍的顽皮的小孩子,天空中的几只风筝,一并为远处作为背景的天空增添了一点生气。

你学会了吗?


我是李老师,关注我,一起探索更多写作文的小技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