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跟着名著写作文,这是我的第268篇原创文章。 同学,你会写比喻句吗? 估计看到问题的你一脸惊异。写比喻句还不简单,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只要他学完了李白的《古朗月行》,就能说出“月亮像白玉盘”这样的比喻句吧? 那我接着问:同学,你觉得这样的比喻句能够帮你的作文在一堆菜鸡中做一只骄傲的鹤吗? 同学,我猜你会给出否定的答案。 这一次,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关于比喻句的技巧,具体是什么呢?一起来看范例。
作家李娟写出的比喻句,和一般的比喻句相比,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列举4个同学们经常写 1.这片湖泊的湖面,好像一块碧绿的镜子。 2.天上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3.弟弟像一只淘气的猴子,总是闲不下来。 4.小猫一看到老鼠,就像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 从上面四个句子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基本上本体和喻体的状态都是一致的。湖面和镜子、太阳和火球,都是处于安静状态的物体。而弟弟和猴子、小猫和离弦的箭都是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 也就是说,本体和喻体的状态是一致的。 可能你会觉得,范例中的比喻句一个本体对应了两个喻体,那我就再列举两个比喻句: 5.晚上,皎洁的月亮像一条尖尖的小船,又像一根黄黄的香蕉。 6.春天到了,满天都是纷纷扬扬的柳絮,像雪花,又像 这两个句子中,两个喻体分别是小船和香蕉、雪花和头屑,本质是属于同一类的(无生命的)。 这样一比较,作家李娟写出的比喻句的特点就很明显了,分别是: a.本体和喻体不是一一对应,而是一个本体对应多个喻体。 b.喻体之间属于从低到高的进化关系。 第一点不用过多解释,至于第二点,同学们想一想,小动物要进化成小妖怪,不都需要几百上千年的修炼过程嘛? 利用这两个原则,我写了这样一个句子,大家可以看一下: 蓝天上漂浮的云朵,好似一团团洁白柔软的棉花,又似一群一时贪杯,醉卧在地上的白袍老神仙。 公园中央矗立着一棵茂盛的大树,像一根倒插在地上的扫帚,像一位梳着爆炸头,神游远方的艺术家。 最后,给同学们留一道问题:你能仿照文中的范例,描写一下太阳吗? 我是李老师,关乎我,一起探索更多写作文的小技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