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眼动文章] 探讨品行障碍者如何观察并判断情绪面孔

 马庄实验室备份 2022-08-25 发布于陕西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谢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事件被大众所知晓,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看着视频中那些少不更事的孩子们似魔鬼一般残忍的霸凌身边弱小的同学,似乎只有他们觉得无聊了或者累了才会停下来,放他们一马!他们像看不到来自被霸凌者那充满恐惧的眼神和无助、痛苦又害怕的面庞似的残酷无情!他们真的不知道被霸凌的感受吗?有可能的确是这样!因为那些“小霸王”们很有可能患有品行障碍,也正是因此,他们对面孔情绪的判断常常有误!

1 引言

品行障碍是是指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期出现的持久性反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立违抗行为。这些异常行为严重违反了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与正常儿童的调皮和青少年的逆反行为相比更为严重。品行障碍多发于男性,这些患者同时伴随有较同龄人更低的智商,自主条件性恐惧缺陷,以及眼睛惊跳反应降低的特点。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品行障碍的患者对面部情绪认知的判断能力低下,但其深层的认知加工原因还不明确,由此产生了两种原因假设。第一,注意缺陷,品行障碍的患者对于面部某些传达情绪的区域(如眼睛)注意较少;第二,对情绪线索的评估有误。前人的研究还表明,一种具有冷漠无情特质类型的人对恐惧表情的判断能力低下,且与对面部情绪相关区域的注意较少有关。后续研究表明,当指导具有冷漠无情特质的被试多注视眼睛区域时,他们对情绪判断的缺陷被明显改善了!目前研究对品行障碍患者面部情绪认知能力低下原因的探究并没有得到确切的结果,于是作者运用眼动技术,以验证第一种假设为目的进行了以下实验。

2 研究方法

被试:实验共招募了101名被试,其中有品行障碍患者50名(男26名,女24名),正常发发育的被试51名(男26名,女24名)。被试的入选标准为:1.英文流利;2.不佩戴隐形眼镜或双焦/三焦眼镜;3.智商大于等于70;4.没有精神疾病或自闭症谱系疾病。

实验材料:包括静态和动态情绪图片两种类型,其中动态情绪图片共56个,包括8个模特面孔(4名男性与4名女性)的7种情绪(生气,悲伤,恐惧,高兴,惊喜,厌恶和中性情绪);静态情绪图片共100个,包括4个模特面孔(2名男性与2名女性)的七种情绪(同上),且除中性情绪外,每种情绪分为4个强度类型(30%,50%,70%,100%)。

程序:眼动追踪采用eyelink1000眼动仪. 实验共包括4个blocks,每个block中有39个trails。首先呈现注视点500ms,接着呈现情绪刺激1000ms(静态或动态),最后情绪刺激消失,呈现7个情绪词判断框,要求被试判断刚才所呈现的情绪属于哪一种情绪,并用鼠标点击选择。

数据分析策略:1:人口学变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2:情绪判断任务数据:建立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探究各因素的主效应及之间的相互作用;3:眼动数据:建立了3个兴趣区(2个在眼睛部位,1个在嘴巴部位)和两个偏好指标,包括首次注视点偏好(即首次注视点落在眼睛兴趣区以内的频率减去落在嘴巴兴趣区以内的频率)和注视时间偏好(即注视眼睛兴趣区的时间占整个trail时间的概率减去嘴巴兴趣区)。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评估这两种偏好是否可以被品行障碍,性别,IQ,经济社会地位,刺激类型,情绪强度和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来预测。4.眼动数据与情绪判断任务数据:分析眼动模式是否可以用来解释被试的特点与情绪判断任务之间的关系。我们研究了增加首次注视偏好和注视时间偏好是否可以增加情绪分类数据模型的预测效力。

3 研究结果

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品行障碍的被试较正常发育的被试有较低的智商。男性品行障碍的被试更有可能来自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

情绪判断任务:品行障碍和男性与更低的情绪分类准确性相关。品行障碍的患者对恐惧情绪的判断正确率显著低于正常发育组。

眼动(首次注视偏好和注视时间偏好):品行障碍的被试在总体上均没有表现出这两种偏好。对于悲伤情绪,品行障碍被试更少将首次注视点落于眼睛,尤其是男性品行障碍被试。对于恐惧表情,品行障碍和男性均与较少的对眼睛的注视偏好有关。

眼动与情绪判断任务:当眼动表现出的两种偏好都增加时,情绪判断任务的准确率在总体上有显著的提高,尤其是对于单独的恐惧,开心和悲伤情绪,也有显著的提高。但是这种提高对于整个效应量来说太小了。品行障碍被试和正常发育被试的眼动模式相比,仅有很小的差异,并且,这些差异不足以解释在情绪判断任务中所表现出的较大差异。

4 讨论

研究表明尽管品行障碍患者,尤其是男性品行障碍的患者表现出了反常的眼动模式,但是这种差异并不能作为解释品行障碍患者在情绪判断任务表现较低的原因。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对于情绪线索的解释(即第二种假设)更可能是品行障碍患者面部情绪认知能力低下的认知原因。

笔者的话:本研究逻辑清晰严谨,且具有现实意义,如果我们能早日发现品行障碍患者一些认知缺陷,就可以早日加以利用,来对品行障碍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同时这个实验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光是被试的招募,就非常困难了,还有很多试验过程和数据分析都不是很好实现,我个人非常钦佩这个研究的研究者们!再此,对他们表示感谢和致敬!

参考文献

Martin‐Key, N. A., Graf, E. W., Adams, W. J., & Fairchild, G.(2018). Facial emotion recognition and eye movement behaviour in conductdisorder.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 Psychiatry,59(3). 247-25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