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拼音shàn)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封禅其实就是祭拜天地之意。指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从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人类对于大自然有一种既崇拜又敬畏的心理,而山岳更能直接体现出大自然宏伟壮观,封禅就成了表达对大自然崇敬情绪的重要方式。正是山岳这种独特的地位与形式,导致它成了古人表达对大自然崇敬的主要载体,乃至成为人们心中对于“天”“神”的直接想象。因此,对于古代封建统治者来说,如果能够将这一心理特征利用起来,那么就将达到愚民和突出自己的目的,并最终从思想层面极大稳固自身的统治,封禅行为的政治性就体现于此。 ![]() 为什么选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举行封禅大典的条件
历代帝王对于封禅极其重视,但封禅大典也不是那个帝王想举行就能举行的。刘备投奔同刘表时从长沙郡罗侯寇氏那里收了个养子,并为其取名为刘封。没过多久,甘夫人为刘备生下一子,取名刘禅。将刘备的这两个儿子的名字连在一起,便是封建时代被视为极高荣誉的“封禅”。唐太宗李世民也曾想封禅,却当即被魏征劝阻,可见封禅大典规格之高。帝王封禅基本条件是有开疆拓土之功,又有安邦定国之业;在位政绩卓著,疆域统一,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处于太平盛世,有祥瑞出现。自秦始皇以后,在泰山举办过封禅大典的皇帝,也就只有六位,非常少。第一位是秦始皇,第二位就是汉武帝,第三位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第四位是唐高宗,第五位是唐玄宗,第六位是宋真宗。 这些去封禅的皇帝,除宋真宗外都是政绩卓著的皇帝。秦始皇和汉武帝到泰山封禅,除了夸耀功德之外,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目的,那就是希望通过封禅变成神仙。无论是秦始皇、汉武帝、刘秀这种政绩卓著的能人,还是如宋真宗这般平平无奇的人,都视在泰山进行封禅活动为彰显自身皇权的体现。 也正是因为宋真宗拉低泰山封禅的档次,此后的历代帝王,不管是建立元朝、明朝的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还是文治武功同样成就极高的明成祖朱棣,以及“康乾盛世”的三位缔造者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都对封禅一事绝口不提。其中,乾隆帝尽管六次登上泰山,却都没有遵从自己好大喜功的本性举行封禅。 |
|
来自: 格林书屋 > 《首藏网络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