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滇西北—雪山,大江,和经幡

 冬不拉拉 2022-08-25 发布于安徽

Brief: This is my travel experience to the north-western edge of Yunnan province. Traveling at an altitude of over 2000 meters, I've seen snow-capped mountains, river valleys, and fluttering prayer flags.

在上海被关了两个月多,又回到学校经历了半个月的复习和考试,终于在七月中旬找到机会出门,这次目的地选在云南。在云南的西北部和西藏四川交接的地方,那是一个三江并流,群山连绵,经幡飘扬的地方。
香格里拉源自于藏族的香巴拉传说,意思大抵就是我们所说的世外桃源,在藏族心目中是一个类似“桃花源”一样,隐藏在大山之中而又水草丰富人民幸福的地方。香格里拉市可能的确是一个很接近于这一描述的地方。从昆明转机飞向香格里拉的飞机并不久,但在短短一个小时的飞行时间中,我可以始终透过机窗看到底下的横断山脉,一座座郁郁葱葱的大山,以及凌星的雪山在盛夏依然保持着积雪,随着飞机下降,在云中出现的是一个群山之中的平地,机场就处于一片巨大的湖泊一侧,牛羊散布在水草之间,缓慢地吃着草喝着湖水。这个巨大的内陆湖在雨季(也就是半个春天,夏天,以及半个秋天)时的大小和香格里拉市区相当,这在海拔高达三千多米的地方的确罕见,而在习惯了山地和小溪的藏族人心中,这样一片湖泊和周边养育的大草原的确可以称之为世外桃源。

图片

市区的重要景点是松赞林寺,人称小布达拉宫,是滇北地区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松赞林寺的主体建筑是位于山坡顶上的三座大殿,大殿的金顶在下午的阳光下闪闪发亮。在松赞林寺,我感受到的主要不是来自于建筑的震撼,而是来自文化的差异。佛教在中国范围内影响力都很大,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寺庙,但是滇北西藏的佛教无疑和汉传佛教差异很大。一是佛像外观的差异。在佛教发源的印度,佛像一般是塑造为无性别的,颜色更加华丽。而当佛教传入中原传入江南后,汉人将佛教本土化,佛像和菩萨也看起来更加女性化,壁画上的佛和菩萨则一般是白皮肤,和五颜六色的藏传佛教画像有着很大差异。藏传佛教在大殿中的布局也和汉地差别很大。汉地的寺庙大殿中的佛像较少,一般都是以释迦摩尼为首,在一个大殿中供奉不超过3尊大佛像,并在四周放上一些小菩萨和佛像,在松赞林寺的中间大殿,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佛像,而且大小基本都是一样的。在最左边大殿中,供奉着宗喀巴,也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被单独供奉在一个大殿中,地位甚至和右侧大殿中的释迦摩尼佛相当。参观大殿时,要遵守寺庙的严格规定,一是要脱帽进入,二是不能在大殿内拍摄,三是要顺时针绕行大殿一周,顺时针绕行在藏族人心目中是一种虔诚或是尊敬的表现,在绕神山时,藏族人也会走顺时针绕山。

图片

松赞林寺外景

图片

图片

大殿一侧

出了大殿,向外看去就是一座座小山和郁郁葱葱的草原,大殿四周建了大大小小很多藏式房屋,其中穿插着一些小寺庙,一般就只有一个大厅,里面由几家人一起供奉着几尊佛像。穿着暗红色长袍的喇嘛穿行在建筑之间,伴随着几声天上的鹰叫。我们走下了陡峭的楼梯,离开了松赞林寺。

图片

大殿周围小型建筑

图片

寺院的金顶,夯土墙,和鹰

图片

从松赞林寺向外看去

香格里拉市区景点不多,在当地租了辆车,我们走上了214国道,也是滇藏公路北线的一部分。从香格里拉市区开出,两侧都是四五千米海拔的高峰,山峰中夹着一条条山坳,上下落差往往都在一千米上左右。一路沿着山坡向着西北方前进,在前面出现了一排南北向的高山,山谷中是流淌着的金沙江。在云南的这个区域有一个名字叫三江并流,分别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大江,在几十公里的区域内并流而不交汇。金沙江在这里先往南,然后在石鼓的“长江第一湾”后突然拐弯向东北方流淌,最终流到宜宾和岷江汇成长江。逆着金沙江向北,海拔也越来越高,逐渐向着横断山脉的中心驶去。

图片

路边景色


公路两侧不止有壮丽的风景,也连接着零星的小村庄,有些村庄中坐落着一些小寺,东竹林寺就是其中之一。坐落在山腰上的东竹林寺也是藏传佛教寺庙,但是从外观到内部都和松赞林寺有着很大差别。东竹林寺很小,只有一个大殿和围绕着的长廊,里面住着寺庙的喇嘛。这里离香格里拉市区更远,几乎没有什么游客。这里给我的感觉是,更加随和和平常,和松赞林寺的喇嘛们比,这里的喇嘛少了些高冷的感觉,更像是一些有信仰的普通人。

图片

东竹林寺入口和喇嘛

图片

从僧舍看大殿外景

图片

东竹林寺的鸡

沿着盘山公路再往上,慢慢地从金沙江河谷上到了两侧的山上,在这边,有一个放眼世界都很少见的景观,金沙江大湾。金沙江在向下流淌时,一座突出的小山挡住了直接向下的河道,在这个小山周围,金沙江形成了一个Ω形状的拐弯,绕过了这座小山并以相似的方向继续向南流去。

图片

金沙江大湾

再向山上开去,这些彻底别了金沙江并向西北开去。穿过一两个长长的隧道,旁边就是白马雪山。曾经去德钦的公路没有那么多隧道,就只能从雪山旁边过。现在,我们只需要远远地看看白马雪山,不再需要从那么高的垭口上翻过,省了大把时间。又过了几个隧道,道路开始走下坡,又绕过一座小山,这次旅途的目的地就出现在眼前,梅里雪山的主要山体出现在远处的云中,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是云南最高峰,海拔有6740米,而底下的澜沧江河谷只有一千五百米左右的海拔,从雪山顶到河谷横向只有几公里的距离落差有高达四公里。七月在滇西北属于是雨季,从南方吹来的风里有大量的水气,水气上升到几千米的海拔时就成了云,而这对于我们观看雪山形成了一定影响,在梅里雪山刚出现在远方时,除了云中漏出的点点黑色的山体,几乎无法辨认其他的山体结构,随着车再转过一个弯道,雪山又消失在了山的另一侧。
飞来寺是德钦旁边最佳的观看梅里雪山的位置。位于半山腰上,面前就是一个幽深的山谷,而山谷另一侧就是巍峨的梅里雪山。出乎意料的是,当我们到达飞来寺时,云居然都散了,把整座雪山都展现在了面前。

图片

雪山全景

图片

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云南最高山,也是藏族心目中的神山

图片

图片

在飞来寺附近住了一晚之后,我们开车原路返回,并在路上拐进了巴拉格宗景区。这个景区相比之前提到的来说,更加注重的是讲述一个故事而不是单纯的人文自然景观。在214国道旁边峡谷走30公里,再要垂直向上走3000米左右,这就是以前巴拉村的地理环境。在游览景区时,很快就能感受到当地的垂直落差,巴拉村大约三千米的海拔,而底下的河水只有两千米左右,在公路开通前,村民要想出去只能走悬崖上的小路,到香格里拉县城往往要走上四五天,非常的不方便。为了解决问题,一个村民(据说卖掉了在香格里拉市的千万家产)从巴拉村修了一条公路,将这个地方和市区连通起来,并后来开发成了旅游景点。村子上下的景色还是非常壮观的,峡谷巨大的落差和底下流淌的河水,以及山另一侧的雪山(出于时间原因我们没有走到那么远的地方),但可能是因为前一天的景色太过于惊艳,没有感觉巴拉格宗的景色非常动人,相比自然风景我还是更加欣赏这个景区的运营方式。巴拉格宗这个地方,放在几十年前可能压根就没人听说过,更别提吸引人们从市区开车百余公里到一个山凹凹里旅游了,这里之所以能出名和那个筑路的故事是有直接联系的。是因为他倾家荡产修路到村里这个故事打动了人们,再结合了当地的壮美景色才有了现在世界闻名的巴拉格宗景区,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离开了巴拉格宗,我们短暂回到了香格里拉,便继续向南去往丽江。但我们并不是要直接去往丽江的城区,而是先上了山。在这里坐落着中国几个正在落实的暗夜保护区之一,目的是在夜晚给天文观测者制造条件。当地的民营天文台就坐落在暗夜保护区正中间。等到了晚上,可以看到外面村落零星的灯,但灯光都被约束在地面附近,可以有效地减小光污染,而从房间出去,外面几乎就是伸手不见五指,天空中则是从厚厚的云层中出的漫天繁星。可惜的是身处雨季,享受不到万里无云,漫天繁星的震撼体验,但即便如此,从那云缝里透出的点点星光还是让身处上海一年的我享受到了观星的感觉。天文台二楼密密麻麻地放着数十台望远镜,在雨季时只是放在那里,而当到了十月份时,这里将会有几个月都是万里无云的情况,那时这些远程遥控的望远镜就可以抬头对准深空天体来进行那长达几小时的拍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晚上的外景,伸手不见五指,但漫天繁星

周末到达了丽江束河古镇,这里的旅游开发程度就高了很多了,在客栈坐下写这篇游记,再整理整理旅途中拍摄的照片。当然这里还不是最后一站,如果之后两天的行程精彩的话,可能再补发一篇游记后半段吧,那现在就说到这里了,大家掰掰~


 

7U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