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二章导读:无始以来的分别心障碍对本性认识

 庆友尊者 2022-08-25 发布于安徽

第二章

无为无染章\破分别心章

第一段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第二段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较,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①。

第三段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第四段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第五段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版本校订】

①:帛本“前后相随”后有“恒也”一句,不确。第2段是六种分别妄念,“恒也”是赞同,义理不协。张舜徽说:“'恒也’乃总结上六句之辞,必不可少,今本夺去久矣”(《周秦道论发微》),恐非。

其他文字均依王本,注释家所提改动依据不足。

【章名释】

无为无染章:无染代表妙心清静,不受分别智染污。不以有为法染污,又不以无为法染污。

破分别心章:分别心是使人陷入分别中不能自拔,无法看见道体混成的真相,破分别心,真谛才会显露出来。

【义理】

世人眼睛睁开就分别,这是美,那是丑;这是善,那是不善。其实没有固化的善人,也不没有固化的不善人,不善人可以逆转为善人,善人可以提升为圣人。此章紧接第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分别心是固化的根源,但道体是未固化的,是非确定性,但又随缘随机显示确定性。确定性是非确定性的特例,0=0是确定性,0≠0是非确定性,我们有确定性的数学,没有非确定性的数学。万物显“形”,人们以为“形”是固化的、确定性的,牛是确定的牛,马是确定的马,因为牛的形不是马的形。但道体是非确定性的,是未固化的,没有一朵花是确定性的,是固化的。塑料花很美,不会凋谢,但很廉价。鲜花会凋谢,但人最爱鲜花。确定的美、固化的美其实是最丑的,少女的脸受人喜爱,是因为不断在变化,一旦“冻住”,就会把人吓跑。老子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27章),又说“人之不善,何弃之有?”(62章),《道德经》就是以把不善人逆转为善人,把善人提升为圣人为宗旨,因为根本没有确定的、固化的不善人和善人,都是可以逆转的,妙徼是“此二者同”,善人和不善人也是“此二者同”,是同一个人,烦恼即菩提,生佛本不二。满大街都是善人啊,不对,满大街都是圣人,孟子说“满大街都是尧舜”(“途之人皆可为尧舜”),万物都是“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性完好无损。

人们的五官都是为了分别,心与五官相连,所以心也是分别心。人们陷入无处不在的分别中不能自拔,心性不得休息,因此欲望不断,烦恼不断,“妙”似乎已经断绝。美恶、善不善是最常见的二大分别,老子又举“有无、高下”等六分别。有人高声说“兔无角”,这是一大发现,自鸣得意,因为他看见一条牛有角,于是发现了兔无角的缺陷。“天下皆知”是世人都是如此,世人被物逻辑反锁,挣脱不得。“兔无角”的缺陷是无穷无尽的,有些恋人也染上这样的病,不断发现对方“兔无角”的缺陷,爱情和美好生活岌岌可危。不要让这类分别妄念染污自己本来的清静心,一旦染污,本来的清静心就是固化了,变为一颗徼心,不再能“观其妙”。牛是妙的牛,马是妙的马,可惜心不妙了,如同相机拍了一张照片。照片再美,都是不妙的,是塑料花而已,哪能与道体的鲜花相比。在医院的B超室悬挂一块牌子:“严谨性别鉴定”,老子说“严禁分别”这块牌子应该高悬。庄子讲了一个公案,宋国店小子有一妻一妾,一位美若天仙,一位醜陋不堪,但丑者贵而美者贱,客人大为不解。店小子说,“美者自美,恶者自恶”,美丑属于她们自己,一点也不属于我,先进家门为贵,后进家门为贱,显现上有贵有贱,实际上一际平等,都是我的亲人。这个公案可能是老子传给弟子的,对待万物也要有店小子一样的无为心,这是最为珍贵的。

圣人的心是清静的,无染的,因为是无为的。心无为就是没有分别妄念,没有意念在作用,一念不生,一尘不染,于是没有爱憎取舍,没有贪念。无为心是一际平等,牛马平等,有角无角平等,善人不善人平等,于是人人平等,世界平等。平等心是妙心,牛有角是美的,兔无角是美的,人是妙的,一只蚂蚁是妙的,万物无不美,万品无不善,万化无不妙。与无为心相对的是机心,机心不可妄动,父亲一动机心就永远失去儿子,儿子一动机心就永远失去父亲,恋人不可妄动机心,机心一动就失去了最可爱的人。无为心显出傻傻的相,女孩如果遇到一位傻男生,那是天降之福。老子说“我愚人之心也哉”,庄子外太空远游回来,发现邻居的井口树起了桔槔,提水如汤沸,真是不错的发明,再仔细一看,邻居的心显出阴影,原来纯白心变为机心,这颗心是不能载道的,也不能载纯洁的爱。

道体是无为的,心也应是无为的;道体是无名的,世人也应该领会不言之教。无分别才是不言之教,牛马无别,大制不割,割裂才有名,不割裂就无名,无名则不容一言夹杂其中,心与真谛抱一。中间夹杂名言则不能抱一,而是隔靴抓痒。人们不会感觉用语言交流有什么不妥,但老子感觉到心与认识对象之间有一堵墙,障碍认识的真实性,这堵墙就是语言,“不言之教”就是要把这堵墙拆掉(洞穿),名家的“名实论”就是因此而展开。纯白心可以洞穿这堵墙,机心则被被这堵墙所挡住。宇宙万物正是依靠无为心而成就的,任何机心都不能创造宇宙万物,甚至不能创造一只蚂蚁。道体是无为的,所以大成万物而不据有,万物如雨后春笋般从白茫茫的大地上涌出,没有谁来插上标签,这是我创造的,应该归我所有,或者以主人的身份莅临。成就宇宙万物的大业已经成就,但主人迟迟没有出现,更没有谁来抢夺功劳。这是无为的事业,所以令世人改过自新的力量不是言教,而是不言之教。让心恢复虚极静笃的本来状态,不善人可以逆转为善人,并进一步提升为圣人。心妙了,一切都妙了。

此章把宇宙万物的成就归结为无为,把不善人逆转为善人,转凡成圣归结为不言之教。不言之教与道体无名是不二的,可见此章与上章在义理流上完全一致。此章没有直接说“玄德”,实际是首次阐述“玄德”。虽然上篇被称为《道经》,下篇被称为《德经》,实际上《道德经》是道和德二个主题有序展开的。

【释句释词】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一般认为是美恶(美丑)相对产生,其实是呵斥破分别心。

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一般认为是善不善相对产生,实际上是用世人最常见二种判断来阐述无名、不言之教。“天下皆知”是世人的物逻辑,天下皆不知的是无为之事和不言之教。不善人不是固化的不善人,善人不是固化的善人,可以修心而改变。虚极静笃中一切不善都不复存在,哪里还有不善人呢?只要“常无欲”,必定能“以观其妙”,不善人是因为“心有所住”,有强力的执着、贪爱才成为不善人,一旦返朴归真,执着的枷锁就被解脱了。错会经义则上下义理乖违,与上章无法相通。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六相对:这是进一步举例,这样的分别是无穷无尽的。这里的“有无相生”是见牛有角,生兔无角的妄念,是俗谛,不是真谛。老子的真谛只有“有生于无”,不说“无生于有”,王弼说是“本无”,无与有的关系是本末关系,不是相对关系。长短、高下、前后更是子虚乌有。一根尺子,旁边有一个长的,这根就是短的;旁边有一根短的,这根就是长的;这根尺子到底是长的还是短的?因缘所生,本无自性。您坐在左边,右边那个人离开了,您还是左边吗?有韵曰音,无韵曰声;八音克谐曰音,单声是声;乐器所发曰音,耳朵所闻是声;没有耳朵,乐器所发只是一串波,与光波、红外、紫外没有本质区别,谈不上是“音”,更谈不上是美妙的音乐。有注释家认为“有无相生”是老子的深刻思想,是阐述相对性原理,是阐述人人赞同的公理,实际上是世人的小逻辑,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样的“公理”,这一“公理”背后是说物种不变,老子道宗早就知道物种是进化的(物化论)。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上面是反,这是正,是对“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进一步阐述,是要宣讲老子道宗的宇宙万物的生存原因,也可以说概念化的“创世纪”,无为是创造一切的原动力,后面第4、5、6三章详细阐述老子的宇宙万物的生成论。老子的概念都是难以表达的,因为这是超绝语言名相的,但还是用一种特殊的术语来模拟。无为是一个最难诠释的概念,是需要深入观照体悟才能有所明了的,光靠语言是苍白无力的。

无为:无心为,与有为相对。有为是人心的作为,图谋,无为则是无心的运化力,没有机心参与。五脏六腑运行不是有为的,而是无为的。如果需要人心指挥心脏每一下的跳动,则人早就因为人心的一次偶然失责而遭殃了。万物一直在成就,从无牛无马到有牛有马,从空空如也的大海水到鱼类万万千千,最后有智慧的人出现在大地上。世人认为人的有心为是决定一切的,离开有心为则一事无成,但事实恰恰相反,大自然还有一种无比强大的运化力,是无心无为的,但能成就一切。

不言之教: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虚极静笃中能令不善人逆转为善人,说理的言教则无法触动机心恢复本善。人们常说铁石心肠,因为打动人心最难,世间仁者希望用语言打动铁石心肠,这不会成功。只有不言之教才能令铁石心肠生起一颗善心,天和不争才会来到人间。

万物作焉而不辞:后文说“万物并作”(16章),万物从大地上涌出,应有尽有,这是无为的运化力。不辞:道生万物而不辞,犹如义不容辞。后文“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34章),主语是道,义同。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三句是玄德的描述。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把功德回归世界,自不居功,功德不会灭失。功德在己,身灭则功德灭。

【译文】

第一段译文:众人把美称为美,丑称为丑,这是对美丑名相的固化、执着,以为美丑是确定不变的,这种固化、执着才是真丑。仁者把善称为善,不善称为不善,这是对善不善名相的固化、执着,以为善人永远是善人,不善人永远是不善人,这种固化、执着才是真不善。感性的美丑之间没有边际,理性的善不善之间也没有边际,二者是玄同的,可以逆转的。

补充译文:名的含义是确定的,名所对应的实是非确定的,变化的。美丑善不善的名是确定的,美丑善不善对应的实(物、人)是在变化的。鸡和蛋的名是确定的,鸡和蛋的实是非确定的,鸡中有蛋,所以鸡可以生蛋;蛋中有鸡,所以蛋可以孵鸡。世人看鸡,这是鸡啊。圣人看鸡,这是蛋啊。鸡和蛋既非相同,也非不同,而是玄同。既非相同,所以有鸡有蛋;即非不同,所以无先鸡先蛋。善人修心可以提升为圣人,不善人修心可以逆转为善人。只要有救人的妙法,一切不善人都可以拯救。如果把不善人固化的看作不善人,怎么拯救不善人呢?

第二段译文:有无是相对产生,难易是相对形成,长短是比较而成,高下是比较形成,音声是相对形成,前后是紧紧跟随。

补充译文:世人以肉眼五官判断有无,在肉眼五官中呈现称为有,在肉眼五官中消失称为无。有的见解是相对于无的见解而生,无的见解是相对于有的见解而生,有无二名并无绝对的标准。有分别心就产生有无二种分别,无分别心二种分别就消失,有无二名也同时消失。

世人心中区分难易,产生难易二名,难易本无自性,无绝对标准。有分别心就产生难易分别,无分别心二种分别就消失,难易二名也同时消失。

世人心中生出长短二种见解,产生长短二名,二者本无自性,无绝对标准。有分别心就产生长短二种分别,无分别心二种分别就消失,长短二名也同时消失。

世人心中产生高下二种见解,出现高下二名,二者本无自性,无绝对标准。有分别心就产生高下二种分别,无分别心高下分别就消失,高下二名也同时消失。

世人心中产生音声二种见解,出现音声二名,二者本无自性,无绝对标准。音是乐器发出的,声是耳朵接收到的。没有耳朵,音是无声的,不是有声的。有分别心就产生音声二种分别,无分别心二种分别就消失,音声二名也同时消失。

世人心中产生前后二种见解,出现前后二名,二者本无自性,无绝对标准。有分别心就出现前后二种分别,无分别心二种分别就消失,前后二名也同时消失。

第三段译文:所以圣人安住于无为的伟大事业中,广行离文字语言的不言之教。

补充译文:无为是清静心,无心为,顺自然,遵物性,不妄为。世人崇拜自己的有为心,企图颠覆宇宙万法。理解宇宙万法因道无为而成就,就知道有为的功力极其渺小。所以觉悟者安处于道无为的妙境中,以无为作为最大的事业。世人以语言来描绘一切,以为语言是万能的,没有边际的。觉悟者与道无为之间冥合为一,深知语言是有边际的,不能表达无为的道体,拒绝让语言介于二者之中。

第四段译文:道无为而无不为,生万物而不推辞,发自道心。生万物而不占有,无心而为,大成天地而无我,功德无比而不居功自傲。

补充译文:道无为而大成万物,宇宙真际生生不息,百花盛开,牛马奔腾,鱼游鸟飞,应有尽有。道无为随缘显形,无生而有生,从无生的胎界创造、化生一切,于是世人看到一个绚丽多彩的有生世界。道无为的创造力真是不可思议,精彩纷呈,无法尽说,这里只能举出四种。

第五段译文:大成宇宙万物而不居功,此功德永不灭失。

补充译文:无心行德,大成宇宙万物,功成非我,把功德再次舍出去,储藏于虚空。我这个身体不是储存广大功德的容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