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完《纳瓦尔宝典》,这十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天府小小爸 2022-08-25 发布于四川

纳瓦尔是美国著名的创业者和投资人,Vast和Epinions的CEO,曾经成功投资了推特和优步,早早地就实现了财富自由

对于他的成功,有人这样评价:对近乎一切都持怀疑态度;善于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进行思考;可以对人对事进行有效测试;从不自我欺骗;不时调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大局观,目光长远;不把自己太当回事。

喜欢思考的纳瓦尔,经常在推特上发表一些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得到很多人追捧。《纳瓦尔宝典》就是他在推特上部分精选内容的合辑。

本书分为如何获得财富如何获得幸福两部分,适合所有人看。其中关于商业运营的观点,尤其适合新一代创业者。

读过这本书,我记住了下面这十句话:

1.从同一个教室里走出的学生天差地别,是因为有人等着被打造,有人是自己在探索。

学习和成长,都是对自主性要求极高的事情,不仅要求主动学习吸收知识,更要求主动突破边界不断探索新领域。

封闭的学习者,不愿意接受新知识,只想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中,固步自封,难以成长;

被动的学习者,只单向接受别人给予的信息,背记多、思考少,充其量是一个娴熟技工;

主动的学习者,在吸纳新知识后,会积极思考、积极实践,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问,自发地寻找更多信息、拓展知识领域,不但将所学融会贯通,更能举一反三。对他们而言,老师、书本所教授的,只是他们进入这个领域的起点,而非终点。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的主动性有多强,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2.仇富心理会阻碍你致富,因为你没有正确的心态和精神状态,无法在正确的层面上与人交往。

人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但归根到底是感性的。

因为感性,人容易受情绪影响,会从个人喜好出发做判断,而不是根据事物的本质下结论。

因为感性,人容易被偏见蒙蔽,只盯着别人的缺点,而忽视他们的长处,或者与之相反。

与人交往,保持理性很困难,但也很重要。只有以平常、平静、平淡的心态处之,才能看清别人的特点,把做人与做事有效区分开,正确处理事情。

做人讲感情,做事凭理智。

3.在长线游戏中,每个人都在让彼此变得富有;而在短线游戏中,每个人都在让自己变得富有。

长线游戏的目标是创造价值,人们在一起把蛋糕做大,然后共同享有,这是一个正和游戏

而短线游戏并不创造价值,只是分配蛋糕,属于零和游戏。

如果所有的员工都时刻想着公司的整体利益,愿意为之舍弃个人利益,团结一心把公司做大做强,最终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公司成长的结果,都能获得一份不菲的收益。

如果员工们只想着部门或个人的短期私利,就会出现争权夺利、彼此倾轧的现象,即便一时得逞,最终也会导致相互之间缺少团结、协作不畅,公司整体发展受限。

任何一个团体都会强调团结,目的就是让大家建立长线思维,以创造而非瓜分价值为目标。

4.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就是一个人不断重复自己的行为模式,好的坏的、优点缺点,最终会得到与自己的行为相对应的结果。

有人说性格是天生的,不可改变。但其实,性格是后天养成的,与每个人的经历、认知等密切相关。

曾国藩初入官场时,经常口无遮拦,得罪了不少上司同僚,甚至差点丢掉性命。后经人提点方才顿悟,从此说话谨慎,时刻细心留意,每晚睡前必定反思有无言语不当之处。

这个改变,让他从被官场排挤之人,一步步变成平定太平天国、兴办洋务的一代名臣。

一个人的认知和眼界,决定了人生的宽度、厚度和气度,决定了他的行事方式,进而也影响人生的结果。而性格,往往就表现为行事方式。

认知决定性格,性格创造结果。

5.熟知内行知识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牢牢掌握基础知识。

刚刚从其它部门调过来的领导,总喜欢拿着几个新概念、新名词吹嘘,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内行。可只要一谈到具体的事情,往往就会抓瞎。

这样的人,刚开始尚能唬住别人,时间一长必露马脚。

很少有人会一直在某个领域工作,即便没有脱离熟悉的领域,具体的工作内容也经常面临变化。

面对新的工作内容,不懂装懂不仅会最终砸掉自己的招牌,更会损害团队和他人的利益。

进入新的岗位,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不是学新概念、新名词等等看似高大上的东西,而是先了解基础知识,构建底层认识。

基础知识或许不能让我们马上变得很“内行”,但能让我们具备判断力。

6.要看清真相,就必须摆脱自我,因为自我不想面对真相。

自信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但过于自信就会变成自负,成为生存的障碍。

往往越是成功的人,自信就越强,容易用已有的认知看待世界,凭借过去的经验做出判断,有时却恰恰形成了偏见,自以为窥一斑而知全貌,反而忽略了本质。

往往越是成功的人,自我也越强,不愿意面对超出预期的结果,不愿意失去别人的赞誉吹捧,有时即便已经搞清了真相,也会为了面子而刻意遮掩。

自我越弱小,对自己反应的限制越少,对自己想要结果的执念越低,就越容易看清现实 ,进而采取正确的行动

正如《三体》中所说: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7.悠闲的大脑才能产生伟大的创意。

创新是对现有事物的发展,是对已有架构的改变,是以继承为基础的行动,并非凭空产生、从零开始。

创新需要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思考问题本质、探索破解方法。

一个倍感压力、案牍劳形的人,是没有办法思考的,因为他必须将全部脑力用于处理当前的事;

一个四处奔波、焦头烂额的人,是没有精力创新的,因为他没有空闲时间去挖掘事物的本质。

做事讲求劳逸结合,不仅仅是为了放松,更是因为只有在停下来时我们才能去思考。

8.具体地表扬,泛泛地批评。

如果要提出批评意见,不要批评某个人,可以批评工作方法,或者批评某一类行为。

如果要表扬,那就找到一个榜样,表扬这个特定的人。

批评的目的,不是贬低某个人,而是明确哪些事情是错误或者不合适的。如果批评人,其他人往往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有批评事,才能让他们做出反思和改进。

表扬的目的,同样是鼓励某一类做法,但方法却恰恰与批评相反,需要聚焦到一个活生生的人身上,让这些事情可视化、具象化,让其他人有确定的参照目标。

表扬应具体,批评宜宽泛。

9.如果在一个艰难的决定上意见不统一,你就应该选择短期内更痛苦的道路。

舒适的路走得往往比较轻松,但会让我们放松警惕,错过成长的机会。

痛苦的路走得通常很艰难,但途中的坎坷会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获得更大的成长。

人天生有惰性,在没有外界压力时,能够自我施压坚持学习的始终是少数,大多数人都需要从外部压力中汲取动力。

痛苦的路固然不好走,需要付出大量汗水和泪水,但会在未来带来巨大的回报。

如果面对两个选择,利弊各占50%,你就应该选择短期内更艰难、更痛苦的道路。

10.勇气不是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而是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人的不同认知、不同经历,会带来对同一事物完全不同的判断。正如盲人摸象,双手触碰的一小部分就会成为他的最终结论。

如果我们太过在乎别人的想法,始终活在别人的眼中,就会失去对这个世界的判断力,进而失去自我。

我们要勇于直面别人鄙薄的眼光、反对的意见,也要坦然接受赞誉的鲜花、吹捧的声音。

最关键的是,无论别人怎么看,我们都要坚持做自己 ;无论外界的评价如何,我们都要保持本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