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花了10个月时间,重塑了过去二十几年的三观

 小猫倩倩 2022-08-25 发布于江苏

喵~大家周四好呀。在上周的推文《我找到了自己要做一辈子的事中,我很开心地和大家分享了自己未来要走的方向。

其中有提到,过去的10个月,因为上丁老师的课+实修,我经历了一个三观重塑的过程。今天这篇文章想来和大家分享,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新的三观被塑造成什么样了。

依旧是阶段性大复盘,篇幅会比较长,有5873字。

1

世界观

实话说,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除了大学时候马原和哲学必修课的内容,我从没主动关注过世界观的问题,因为我觉得跟自己关系不大。我的“世界”范围就是我的家人、朋友、合作伙伴、友商、读者,我的大部分注意力放在自我成长、经营公司上,再多关注一点,就是本行业的情况了。这些人和事,构成了我曾经生活圈子的全部。

开始关注“世界观”这个话题,是大概在亮心第二次课程的时候,丁老师跟我们说,每天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关注一下你生活的这个世界。看一些经典的书籍,以及探索一些关于人与宇宙的关系,你会发现生活可以变得很有意思。

有意思的事情,我还是很乐意做的。当时有亮心的同学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叫《世界观》,从科学史、科学哲学史、量子理论的角度进行了一些关于世界观的阐述;后来我开始实修,练习正念、花更多的时间和自己链接,夯实自己的内在工程,有觉知地时常去亲近大自然,也因此收获了一些特别的体验。

涉及到具体哲学和科学的部分,大家可以自行去探索。且每个人从中接受的信息都是不同的,看到好几种不同观念的时候,你会很明显地偏向于相信其中的一些。的确如老师所说,“真的很有意思”。

我在这些练习与思考中有两点很大的收获:

1

当视野开阔了,生活中的事情就变小了


我们之所以会把自己纠缠到具体的事情中——具体到哪个项目上线卡住了,和同事发生了争执,和老公吵架了,孩子不听话不写作业,朋友没有照顾到我们的情绪——是因为在我们的世界里,这些“事”就是重要的。
 
你不会在意隔壁邻居家养的一条金鱼对你的看法,因为它对你来说不重要。
 
可是你会在意朋友对你的看法。
 
就好比我之前,能看到的只有家人、朋友、合作伙伴,他们的情绪也会牵着我的情绪一起波动。
 
有一个特别典型的场景。因为我的公司主要是做品牌营销的,有时候会处理一些比较紧急的项目,需要各个环节都及时响应。一旦有延迟,客户催促,这种催促的焦虑就会传递到我这里,我再把这种焦虑放大之后传递给我们负责业务的伙伴。要是他3min之内没回复,我就会立马打电话过去,然后连珠似炮地催促。刚好他也是一个易焦虑体质,又会被我的情绪传染,所以每次上紧急项目我们都像做过山车一样,神经紧绷。
 
当世界观变得开阔之后,眼里能够看到的东西变多了,工作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隅,更别提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一件小事了。
 
我们还是会做和以前类似的业务,但我和以前的心态已经完全不同了。面对客户很着急的时候,我还会和对方说:“我非常理解你想要把这个项目做好的心情,我知道它很重要,我们会全力配合你一起做好。”(以前我会回复“好的好的,我再去催一下”)
 
还比如说跟朋友闹别扭了,别人说了我不喜欢的话之类的。会有一闪而过的不开心,但一般几分钟、十几分钟就过去了,不太会像以前一样把自己纠缠进具体的事情里。


2

更加臣服了

 
以前我经常讲一句话,叫“命好就信命,命不好就'我命由我不由天’”。其实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叫“命”。
 
命里有一些东西是改不了的,比如你爸是谁、你妈是谁、你在哪里出生、在什么时间出生。
 
还有一些已经发生的事,无论是好是坏,你都没办法穿越到过去那个时间点,重新再来一次。
  
海灵格的《我允许》中有一句话: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缘和合而来,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
 
在过去10个月的学习和练习中,我发现了自己很多情绪都和自己对世界“不切实际的期待”有关。关于这一点在《149天后,我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中有具体分享过。
 
以前我非常讨厌计划被打乱,类似于疫情干扰出行计划,会让我非常抓狂。
 
我认为一切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如果没得到,就说明还不够努力。大部分时候我是得到的,偶尔没得到,我就会痛苦。
 
我还总是期望别人能够如我预期的方式对待我,以及按照我希望的方式做他们自己的工作。所以我对亲近的人总是表现出一些控制感,这种控制的模式底层信念其实是“我觉得你们用你们的方法都做不好,要用我的方式才做得好”,“我觉得你这样不对,我才对”。
 
当对于宇宙、命运有了更多了解,也就有了更多尊重和敬畏。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不可改变的事,会比较少让自己继续困在里面。以前我经常会讲“凭什么”“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太离谱了”。现在我经常会讲“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在他那里,他是对的”。
 
当我对自己更接纳、对世界更允许,我对身边人的控制也减少了。
 
臣服和敬畏是不是一种摆烂呢?
 
臣服已经发生的、不可改变的事,才能够更少挂碍地去创造未来。不然你就会一直纠缠在别人“凭什么”,“他怎么能这样对我”。
 
放下对过去的执着,才能更轻快地走向未来。


2

人生观与价值观


把人生观和价值观放在一起说,是因为它们是高度相关的。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有意义”,决定了你在做事情时候的“价值重要性排序”。
 
在上周有和大家分享过,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认为人生的意义是“赚更多钱”以及“变得更优秀”。在这样一种观念导向下,目标一个接一个的实现,但始终没有轻松、自在和快乐。完成一个目标,还有更多目标在等着我,目标无穷无尽。
 
基于这样一个“赚更多钱”和“变得更优秀”的观念,我所有的行为也都是以此为导向的。比如,有人拉我参与某种合作,我评估一下,哦,这个事既不能让我性价比很高地赚钱,对我的个人成长也帮助有限,我就推辞了。
 
价值观有很多方面,这里讲一个典型的。对应我之前的人生观,价值观核心就是“交换”。做什么事,我都是基于“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我可以得到什么”来做决策。
 
我对交朋友这件事也是有非常强的“价值交换”观念的。比如,我想要链接一个人,我就会先衡量一下我能给他带来什么价值,以及他能给我带来什么价值。要是我觉得自己给不了对方什么,即使他是我很尊敬、很想认识的人,即使有朋友介绍,我也不会迈出“认识这个人”的第一步。
 
我不会主动去占别人便宜,也超级无敌讨厌别人占我便宜。我是那种“我对你好给你可以,同时我也不求回报,但你不能伸手要”类型的人。曾经有N多朋友,一旦对方让我产生“他在索取”“他想占我便宜”的感觉,我就会跟这个人绝交。所以我真的绝交了非常多的人……在我这里“绝交”就像是很多朋友之间闹矛盾那样稀松平常的事,因为我底线巨多,今天这个人碰到A底线,明天那个人碰到B底线了,我都跟他们绝交。
 
我的择友观很清晰,而且泾渭分明。
 
除了不超过5个非常深度的朋友,是因为有趣、投缘走到一起的,以前我圈子范围中大多数人,都属于前面说的类似于那种“交换”的属性。也因此,我的朋友圈子中很少有“高人”,因为我会先衡量自己能给对方什么嘛,我能给到的大多都是跟我差不多或者略高于我的人。
 
我以前是会无心帮人的,但这种帮助基于一种“顺手”。比如说我花了很多钱学的课程,反正我都要写文章记录的嘛,顺便分享出去我也不介意。但如果有个人缠着我,一直问东问西,甚至让我给他讲明白,我就烦了。还比如我要出门,让我顺路带个谁去目的地我是乐意的,让我专程跑一趟我是不乐意的。

 
人生观中其实有一个前置条件,叫“生命观”。
 
丁老师说,当你清楚自己人生终点在哪里的时候,路怎么走就清晰了。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同学,可以去探索一下三种生命观——一世说生命观、二世说生命观和三世说生命观。这里我不做过多阐述。

 
生命观的部分,我从依娜老师那里也受到了一些影响。老师时常带我们做一个练习,叫“告别冥想”,就是“假如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怎么度过”。具体在《纠结了很久,还是想来谈谈这个话题》这篇文章中有分享过。
 
这个练习超级无敌有用,我以为自己需要钱、需要房子、需要别人羡慕的目光、需要很大的名气,其实这些都是我“以为”。借由大量的告别冥想练习,会越来越清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在这10个月中,渐渐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平静、自在和喜乐。
 
这是一种感受,是由内心生发的感受,并不是具体的数字,也不是某个物品。
 
但依娜老师又说,这些感受只是过程,并不是终点。可以每一天都带着平静、自在和喜乐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老师让我们带着“正念,清理,利他”的观念去生活和工作。
 
这对我来说很难。
 
前面说了的,我的底层信念就是认为“我”赚钱才重要,交朋友也是基于“交换”。这是信念,信念是最难改变的。
 
如果不带任何目的去为别人做些什么,我简直不知道从何开始。

 
在亮心,丁老师构建了一个“练习无条件的爱与支持”的场域和文化。因为大家是同修身份,所以在相处过程中比较纯粹就是跟着一个老师共同修心。不太会像生意中那样,或多或少是带着目的去和人相处。老师也教了我们一些“为他人做些什么”的小练习,比如“欣赏式嘉许”,“送礼物”,“用问题回答问题”,“深度聆听”。
 
对,刻意练习为他人做些什么”。不是为了回报,而是为了完成作业。
 
把“嘉许他人”当成一个作业去做。我从一开始很艰难、很晦涩,夸不出口,甚至夸得很假;到现在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赞美和夸奖。可以夸奖一个人做事情的事实,夸奖他带给自己的感受,夸奖他做这件事的动机。
 
把“送礼物”当成一个作业去做。这个作业是从去年12月的时候留的,我从那时候到今天,每个月都会拿出1/3的支出来做公益+送礼物,已经坚持9个月了。从一开始在小红书上搜“XX类型的人适合送什么礼物”,找“礼物清单”,到用心地去观察身边人每个人的偏好,观察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怎样才能“送到他们心坎里”。
 
把“提问”当成一个作业去做。如果近两三个月有来找我咨询问题的,大概都有体验过被我连环问的经历。丁老师说,我们帮助他人,最重要的是帮助他清晰。大多数人问出口的问题和他真正需要解决的那个问题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探索找到那个真正的问题。当他清晰的时候,会自己找到答案。
 
把“深度聆听”当成一个作业去做。“深度”不是听语言内容,而是聆听对方的情绪,还有意图。这个我现在目前还做的不是很好,还是会经常被内容带走。不过我开始有觉知地比之前少说话了,听情绪和听意图还在练习中。
 

在这些练习中,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渐渐发生变化了。
 
我之前“赚更多钱”“变得更优秀”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快乐吗?可是,曾经“达成目标”的快乐,也不过几个小时;我赚了更多钱,买了我想要的东西,快乐也不会超过一天。
 
但在这10个月各种各样“为他人做些什么”的练习中,我收获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那种持久的快乐。
 
看到对面的人收到我的嘉许,笑得心花怒放的样子,我很快乐。
 
看到终于有一个礼物送到了朋友的心里,看得出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因为往后在他的生活场景中我都能高频地看到我送的这个东西,我很快乐。是那种“我在意你,你也收到了我的在意”的快乐。
 
看到通过提问帮助一个人从A问题定位到B问题,虽然我没有说一句答案,但是他自己找到答案,我很快乐。比我自己解决问题还要快乐。
 
看到我聆听之后对面的朋友频频点头,说“只有你懂我”,我很快乐。

 
我的人生目标从“我要自己赚更多钱、我要自己变得更优秀”,循着“我要做自己擅长,且能给我带来最多快乐,同时又对别人有意义的事”这条路径,一路尝试、寻找,最后就找到了“把老师教授给我的智慧与学问传播给更多人”这样一个方向。
 
古往今来,所有的正向教导我们的学问,都是要让我们“利他”“要帮助别人,要做对别人有好处的事”。

但如果没有亲身体悟,是非常难做到的。它我们来说仅仅是一个“道理”,实际做事情的时候,还是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并且,即使我们有意愿要“利他”,也不知道从何开始做起。
 
关于利他,其实有一个很朴素的逻辑。
 
假如你要达成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只为你自己,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从中受益。谁会帮你呢?是不是只有你自己?
 
假如你要达成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为了10个人的利益,并且他们也知道自己是受益者。你来做这件事,会有多少人来帮你?那10个人会不会来帮你?
 
假如你要达成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为了10000人的利益,会有多少人来帮你?
 
假如你要达成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为了众生的利益呢?你说会有多少人来帮你?
 
我现在修为还不够,还没有完完全全放下“我”。我还是会想着我要这个、我要那个,我在得到这些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为他人做些什么。我现在的层次是“利己且利他”。
 
不过我觉得自己已经进步很大啦,毕竟过去29年,别人在我眼里都是NPC,从只有心怀“自己”到心怀“自己和他人”已经跨出了非常大的一步。我接纳自己现在这个“既有自己也有他人,自己多一点”的状态。

我还需要继续修炼,从只看到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再到看得见远一些的朋友,再到甚至是不相关的人。在这个过程中练习越来越多地放下“自己”,练习达到“无我”,达到完完全全放下自己的状态,也许这还需要许多年。这是我要走的路途的方向。
 
也因为这样一种心态的变化,我对交朋友的态度不再是“交换”;而是我觉得你很好,我就是想要给你。我给你不是我想图什么回报,而是给出去这件事让我开心”。

 
过去10个月,我重新囫囵个搭建起来一套新的三观框架:
 
世界观:从以前的“世界”只有眼前的小圈子和一点点小事业,到好奇宇宙、自然、规律,视野开阔了,琐事就少了,也有了更多的敬畏和臣服。
 
人生观:从以前的“人生目标就是要自己赚到更多钱、自己更优秀”到“要做对他人有意义的事”。不过因为我还在路上,需要再加一个前置条件,是“自己喜欢且对他人有意义的事”。
 
价值观:从以前的“交换”到“我就是想要给你”。
 
其中还有很多要继续填充和完善的部分,以及一些偏差的修正。以后有新的心得,随时继续跟大家分享~

最后补充一个可能会有的疑问:为什么10个月可以重塑29年的三观?

别说29年,很多人一辈子都是活在惯性中的。一旦开始“修正”,突破惯性和模式,改变命运的旅程就开始了。别说是10个月,哪怕是1个月,用心“修”,结果都会非常不一样。亲自去验证,你会有答案的。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启发,可以帮喵点个“在看”,动动小手让更多人看到喵~感恩~

我们下周四14:00见~

如果想围观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话想和喵说,可以加这个微信号哦(如果加过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复加啦)~

我的这些文章也值得你读一读


01 | 我找到了自己要做一辈子的事

02 | 我参加了一个“不能说话”的活动,体验到了今年最大的快乐

03 | 我颠覆了过去十几年对学习的看法

04 | 149天后,我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05 | 经常说这句话,可能会遇到更多阻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