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骄傲!北大中文系掌门,咱如皋人!

 昵称37581541 2022-08-25 发布于江苏
 

如皋在外学子

擎坚持之炬 秉信念之光

一位文士

行“文人之风” 守“文士之骨”

北大中文系现任掌门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图片

北大中文系系主任 杜晓勤

以“盛唐之音”展示诗词华美
以“建安风骨”传递亘古情怀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
北大中文系系主任 杜晓勤

杜晓勤
出生于如城街道安定村
安定村是胡瑗先生的故里
先贤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如皋人
崇文重教的风气一直绵延至今

图片

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家庭的文化熏陶之下
杜晓勤在文学道路上初展天赋
然而他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
有些偏科让他与心向往之的如皋中学失之交臂

图片
▲那一年提前录取进了扬州师范学院的中文系的南通班。真正录取之后,我感觉有点失落,毕竟没有去扬州师范学院本科,也没有考上我理想中的学校。

学生时代的杜晓勤也曾迷茫
看不清未来的发展方向
是研究古代文学的徐应佩老师的鼓励
和赏识让他有了信心
坚定了探求古代文学的信念

图片
在一次公开课上,我完成他的课程作业完成的特别好,他看到后特别欣赏,把我约到他家里告诉我,如何研究问题,如何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去分析它、研究它,由此就把我引上了研究古代文学的道路。

图片
▲徐应佩

“专一以立基,博览以兼善”
这是徐应佩教授的寄语
也是杜晓勤至今为止的研究“指南”

图片

通过广泛的阅读、长期的积累与沉淀
在恩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
一篇篇文章不断付梓
杜晓勤找到了学科的兴趣点
进一步摸清了自己的研究领域

毕业后
杜晓勤前往陕西师范大学深造
由于对杜甫情有独钟
两年后他成为北京大学陈贻焮先生门下的一名学子
开启了在北大的求学之路

图片

图片

我的老师陈贻焮先生给我的印象就是他的道德文章。他一生的学术积淀就是这本传世之作,可以说是现代学术体系建立以后,对杜甫研究的集大成的著作就是这一部《杜甫评传》。

  
人们常说
少年读李白 中年读杜甫

图片

在李白的诗歌里
有“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般
潇洒的侠客豪情

在杜甫的诗歌里
有诗人对于人类生活艰辛的感受
以及他在这种艰辛之中
仍然保持着对社会苦难的理解和对人的同情

杜晓勤说,这就是文士的风骨,
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兼济天下。

图片

▲国家需要你,社会需要你,这个时候能够挺身而出,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乃至于自己的政治理想。


毕业以后
杜晓勤在北大的角色由从师转变到了为师
但他热忱的心始终如一
他希望自己能将恩师的学问
与先贤的风骨一同传承下去

图片
“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
这是今年杜晓勤
在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寄语
也是他心中所坚守的“中道”

图片


杜晓勤祝愿学子们
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事业发展
与社会文明的提升进步
与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紧密联系在一起
即便一时处于人生低谷
也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图片

▲起点不重要,关键是你起步之后,不懈怠,不放弃,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只要你坚持,最后总能走到最高的台阶。


青年代表希望  青年创造明天
在外学子们厚植乡土情怀
不忘奉献故里
以行动诠释赤子之诚
用不懈的奋斗将家乡在历史的长河中标记得更加璀璨闪亮。

图片
▲我们每一个走出去的如皋人,无论身在何处,都心依然是牵挂着故乡,我们会以各种方式,有力的出力,有才智的出才智,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

图片

如皋的乡贤大会召开在即
搭建家乡与在外如皋人
沟通的桥梁纽带
加强联系 加强沟通
通力协作 助力家乡 实现共赢 


视频来源丨如e如皋

编辑|唐艳云 华烨

校对臧奕冬 邓天伟
审核|何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