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必远方,自有诗意——宋画中的文人生活

 灯下悦读 2022-08-25 发布于广东

不必远方,自有诗意——宋画中的文人生活

编辑|易向

所有美学记忆中,中式生活之美恐怕最容易被我们忽视和忘却。

谈及艺术,我们的眼光总爱望向意大利;谈及工业设计,又言必称德国;谈及匠艺,日本成了列位之首;即便是家居艺术,北欧也成了代表性风格。

但陈丹青曾经在《局部》里说:“八十年代我和木心也经常在这儿(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徘徊。有一次他忽然脸上很骄傲的样子,抬起头来对我说:中国的器物,中国的雕塑,之成熟之高雅,一上来就独步世界。他说着上海话,我到现在印象还很深。他说,一上来就独步世界,独步。”

这不仅因为中国艺术、古典艺术,在美学领域独树一帜,更因为中式之美,蕴含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承。

中式生活之美,讲究典雅、庄重、精致以及科学。

宋朝,曾经是那个时候全世界最高的一个文明,是一千年前已经很遥远的一个示范。

今天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设备,用镜头记录下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对于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文人而言,记录自己生活的方式除了写诗,还有绘画。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蒋勋老师的视频,欣赏几张宋画,同时感受一下宋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吧~~

这幅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的作者已经无可知晓,但是这幅画很好的反映了宋代文人生活里面一种美学风格最好的范例。一位文人坐在家中榻上,手中拿着书卷,书童在为他倒茶,身后的屏风描绘的是江边景色,沙洲上高长着芦苇,芙蓉花下有一对鸳鸯,远处大雁振翅飞过,反应宋代文人向往山水,向往自然,山水自然是心中的品性。画中屏风挂着的是主人自己的画像,当一位文人将自画像挂在家中,代表自己懂得重视自己存在的价值跟意义,自己会时刻反省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像是面对着镜子自我凝视,有了这样反躬自省的功夫,就懂得如何分辨人生中利害得失,就能以轻松姿态超脱利欲纷扰,找到属于自己的悠闲自在。

宋徽宗《听琴图》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文会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文人士大夫很多就是艺术家,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而且精通绘画、音乐、书法、成就斐然,世所公认。面对纷扰的外部世界,他们还多存野逸之心,热衷于园林山水。

宋佚名 《春游晚归图》

宋朝文人即使在朝为官,也并不全是整日追逐财富与名利。心中依然向往自然,留恋山水。宋朝是中国和东方乃至全世界最好的知识分子典范。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读书的目的是让自己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让自己过得悠闲、让自己有一种智慧去面对生活的快乐。

苏轼 《潇湘竹石图》

宋代大文豪苏轼,才情冠绝一时,心存理想与抱负,有志兴利除弊,在任也多有建树。后与当政者不和,频遭贬谪,仕途多舛,却也并不灰心绝望,而能于逆境中保持平和乐观心态,以超脉的哲学高度俯视社会人生。从他的词“此心安处是吾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中即可领悟他通脱旷大的情怀。

宋 佚名 《槐荫消夏图》

《槐荫消夏图》描绘一位文人躺在藤编的凉床上,半敞衣襟,双脚架高,闭着眼睛仿佛倾听鸟的叫声,悠然自得。为什么宋朝的三百年里产生了这么多的文人,因为他们懂得生活,他们是真正“慢活”的老祖先。生活要走的很慢、很悠闲、然后很丰富。不沉迷追逐权利与财富,生活可以很简单,很单纯。

宋 钱选 《卢仝烹茶图》

宋朝文人始终坚持自己生活里面的某一种品位,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在整个社会世俗趋向当中大家越来越觉得这样的一种生活品位,别人会不耐烦,会觉得你是不是太曲高合寡,但是我希望我的知己是宋朝的文人。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很多东西正在被逐渐遗忘,至少我们还可以通过宋朝文人的画对自己做一点点的警惕。

最遥远的生活方式,带来艺术化的生命境界。充肠皆美食,草木即安居,愿你我跻身此境界,以愉悦之心,享受隔篱呼美酒,炉烟烹碗茗的自在,在最庸常的日子里,重拾人生中最深的美好与感动。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