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文学将军回忆在资(溪)光(泽)贵(溪)根据地的艰难岁月

 兰州家长 2022-08-25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刘文学将军

艰难的岁月

刘文学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敌人派重兵“清剿”武夷山区,强迫群众“反水”,实行移民并村,保甲连坐。红军的地盘越来越小,生活发生了严重因难。为了摆脱困境,闽北分区委于1935年8月,决定兵分三路,冲出包围圈,向敌后挺进,开辟游击基点区,以分散敌人的力量,减轻根据地人民的负担。其中一路80余人,在吴先喜的领导下,深入资光贵边区,很快打开了局面。10月,成立了中共资光贵中心区委,书记刘文学。中心区委下辖柴家区委,书记谢文翰;昌坪区委,书记曾广贤;冷水坑区委,书记叶金太。贵南还有三个区委,区名及区委书记都记不起来了。

资光贵中心区委建立后,留下一个班的武装,其余60多人由吴先喜带回闽北。我们这班人在资光贵边区打游击,国民党又派兵来“清剿”,局势骤然紧张起来。我们退据深山,同上级失去了联系。粮食吃光了,就挖竹笋、野菜充饥,以后这些都被吃光了,只好吃野草。野草哪是人吃的,我们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于是大家合计,不能这样等死,要冲出去。遂决定翻山突围。果然突围成功,不仅缴了敌人的枪支弹药,而且搞到了许多粮食。以后,我们便日伏夜出,分散行动,时而江西,时而福建,在丛山峻岭与敌人周旋了半年多时间,打击了敌人,保存了自己,游击队发展到近百人。

1936年5月,黄道对资光贵边区非常关心,派吴先喜二进贵南,在闽坑找到了刘文学,游击队一下扩大到300余人。根据闽赣省委的指示,改资光贵中心区委为资光贵中心县委,吴先喜为中心县委书记,刘文学为副书记,鲍永泉为组织部长,曾广贤为宣传部长,夏润珍为青委负责人。同时成立抚东军分区(即闽赣省第三军分区),吴先喜任司令员兼政委,刘文学任副政委,鲍永泉任政治部主任。

中心县委成立后,刘文学在闽坑、昌坪、柴家一带活动,鲍永泉在冷水坑、龙虎山、应天山一带活动,吴先喜率红军游击队四出打土豪,筹物资,游击基点区又渐渐火红起来。在贵南境内,游击区由闽坑、白果、冷水坑、耳口寨渐次扩大到上清、塘湾、文坊一带。七七芦沟桥事变后,资光贵边区形势有所缓和。10月,中共闽赣省委同国民党地方当局代表在光泽大洲举行和平谈判。谈判双方就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国民党军队撤出游击区、红军游击队编为闽赣抗日义勇军、释放政治犯等问题达成协议。不几天,我们接到了闽赣省委书记黄道的指示信,立即召开中心县委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鲍水泉、叶金太、夏润珍等同志。会上宣读了黄道的指示信,大家就国共合作抗日,宣传群众,扩大红军游击队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作出如下决定:

1.停业打士豪,游击队集中到昌坪整训,整训后,由刘文学带游击队去省委待命。

2.留下中心县委委员鲍水泉主持工作,并留下一个班的武装和10余名干部。

3.留下来的同志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能麻痹大意,要随时做好自卫准备。

4.开展抗日宣传,动员群众参军,扩大红军队伍。

5.帮助群众,返回家乡,恢复发展生产,这是国民党强迫“移民并村”时造的孽。

会后,我们把分散在各地的游击队集中到昌坪祠堂整训,共60多人。整训了20天,动员了三四十人参加游击队,临下山时,队伍扩大到百人左右。到了铅山石塘,我又写信给鲍永泉,要他动员青年参军。以后他又亲自送了百余名新兵给我。

在石塘整编时,资光贵游击队编入新四军三支队第五团第二营。第五团团长饶守坤,副团长曾昭铭,参谋长杨立三(未到职),政治处主任刘文学。第二营营长陈仁洪,副营长马长炎。1938年2月下旬,部队从铅山石塘出发,3月到达安徽岩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