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忆革命先烈 缅怀抗日英雄——邢台市信都区《西太子井惨案》纪实

 魅力太行公众号 2022-08-25 发布于河北

文/张合军  文天平

1945年8月15日日寇无条件投降,当年9月24日邢台解放。今天是8·15,是日寇投降77周年纪念日。历史会被尘封,但不会被掩盖,更不会被扭曲,现在我们来还原日寇在邢台西部丘陵地带太子井制造的“西太子井惨案”!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的铁蹄踏遍了整个华北。随即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武装,在敌后根据地给予日军重大打击。为了扑灭这股抗日力量,日军在敌后根据地进行了疯狂地“扫荡”、偷袭。
在“扫荡”偷袭中,日军实施了所谓的“烬灭作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光政策”。
在此背景之下,日军在太行抗日“堡垒村”——西太子井,制造了一起惨绝人寰的暴行,即西太子井惨案。    
说起西太子井, 相传东周年间,赵国太子赵襄子来太子井一带骑射,干渴难忍,求天赐水,太子发箭,箭落之处,众将士在此挖土成井,涌出山泉水。为纪念此事,将村名更为“太子井”。
太子井有东、西两个山村,两村相距不足一公里。

    

西太子井这里的人们淳朴勤劳,友善待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像大多山村一样的生活。
它是太行山区的一个小山村,位于太行专区南八区(邢台市信都区邢左公路北侧,当时只有来往的人们走出的长满蒿草的土路),离邢台二十多公里。此地果木成林,盛产酸枣、核桃、柿子等水果。
这一带属于丘陵浅山地带,沟壑纵横,荆棘密布。东面是巍峨的虎头山,北面是高高的山岭,对面是潺潺流水的小河(季节河流)和封门村,西面则是东、西牛峪。
连绵起伏的浅山和丘陵,是连接平原和山区的山口,真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
村民世代在此休养生息,经过两千余年的发展,至惨案发生前,全村已经有百十户人家,大约四、五百口人。村民中有吕、孟、李等大姓,过着平淡而安静的生活。   
一、八路军和蔼可敬,老百姓鱼水情深。    
1938年4月29日,陈赓的386旅771团在邢台县太子井乡东、西牛峪将土匪申国栋部围歼其100余人,将作恶多端的匪首申国栋执行枪决,大快人心。    
随即,该团在太子井一带休整,驻防西太子井的部队有300余人,陈首长就住在吕万志先生的三太爷爷家中。三太爷爷家高墙大院,坚固无比,进可攻,退可守,而且有后门可以撤退。   
吕万志先生的爷爷家也住上了八路军,在陈首长所住房子的后面。八路军给扫院子,挑水,干杂活、干农活,就像一家人一样。
吕万志先生的奶奶看到,这么好的部队从来不曾见过,孩子们跟亲人一样,就千针万线,不辞劳苦给八路军做军鞋,以表心意。   
孟凡林先生告诉我们,据他外太岳母说(媳妇的奶奶),当时西太子井村中央有一口吃水的深井,大姑娘小媳妇、还有婶子大娘常到井边打水。
八路军战士和蔼可亲,不笑不说话,开口就是大姐、大娘,而且帮助乡亲们绞水。   
据文天平先生讲,当时他们大贾乡有一村民,从城东东汪镇敌伪处一个“白皮红心”我们的人手里,捎回来三颗手雷,在一个铁质的大水壶里,上面装上谷子,下面藏着三颗手雷。
过卡子、走据点,通过重重封锁,交到西太子井八路军首长手里。    像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举不胜举,村民们和八路军像一家人,充分体现了八路军与老百姓的鱼水之情。    
二、八路军勇阻敌寇,机枪班命殒北山。    
1938年农历端午节刚过,西太子井忽然热闹起来,村子里有许多陌生面孔,有推着独轮车卖十香菜的小贩,有挑着担子卖菜的农民,有补锅的匠人,还有挎着褡裢卖私盐的盐贩子等等。
八路军立刻警觉起来,在群众的帮助下查奸肃敌。经过几天的秘密侦查,发现盐贩子是汉奸特务,抓起来把他处死在南山上。   
没有不透风的墙,八路军立刻意识到,行踪可能被敌人发觉,立刻命令战士们准备撤退。
农历五月初七的晚上,行装、战略物资上架,已做好准备,待五月初八凌晨就要出发。   
日常战备布防是这样的,在东太子井和虎头山有重兵把守,因为东面是通往岗西较宽的道路,预防从东面来犯之敌;另外在西太子井后面的北山上,安排了一个机枪班驻守,一共十四个人、六挺机枪的配备人员,八个步兵枪手,班长姓陈,人家叫他陈班长。
战士们的装备很一般,远差日本鬼子和伪军装备,更没有像日伪那样的掷弹筒小钢炮。
这里为什么只安排一个班的哨兵呢?八路军考虑的是,来犯之敌可能从东面来,至于北山是羊肠小山道,崎岖不平,怪石突兀,而且北面是通向大贾乡的一条深沟,敌人不大可能从这里进犯。   
狡猾的日伪军偏偏舍大路走崎岖山道,偏偏就从这里来犯。   
1938年农历五月初八夜半子时,天阴沉沉的,伸手不见五指。
盘踞在邢和线上大石头庄的日寇有一个小队,纠集据点的伪军,再加上汉奸特务、翻译官,足有300多人,汉奸特务在头前带路,伪军走在前面,从大石头庄出发,走大贾乡进深沟,像蜈蚣一样,向西太子井偷袭扑来。   
凌晨三点,北山的八路军哨兵非常机警,猛听得寂静中显得铁器碰到石头声音格外响。八路军哨兵一拉枪栓:“谁,口令!”。此时只听得“叭勾”一声,三八大盖的枪弹打了过来。 
原来铁器碰石头的声音是 小钢炮发出的,毫无疑问是敌人从沟中上来了。    
“敌人上来了 ,快快!”哨兵催促着战友们。随即,十几名战士展开了阻击,仇恨的子弹射向敌人。敌人的机枪、三八大盖、小钢炮铺天盖地而来。炮声、机枪声如爆豆般响彻在北山上。
陈班长一边指挥战斗一边打电话通知村里:“情况紧急,敌人偷袭,赶快增援!”考虑到敌情不明,首长命令:“死守, 一定要死守,坚持到大部队转移和老百姓撤退到安全地带!”   
战士们打得特别顽强,沟坡上八路军打死打伤老多伪军和日寇,因为八路军占据有利地形,山岭上有个石头垒的小庙,以此为依托进行战斗。有的战士负伤了,顾不得包扎和护理,仍然坚持战斗。   
 
天刚蒙蒙亮,敌人丧心病狂地展开了再次冲锋,发疯似地冲来,隐隐约约发现一个日本指挥官,举着一把指挥刀,哇哩哇啦嘶叫着,驱赶着野兽般的日伪军,吼叫着往上冲。    
有的战友牺牲了,为民族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又有人负伤,把腿打断了,拖着一条腿在顽强抵抗。他们以小庙为中心,向北面阻击。接二连三的战友牺牲和战友负伤,但他们仍决心战斗到最后一口气,在八路军战士的勇敢阻击下,敌人又被打退了。   
敌人不甘心,发现小庙的口朝东开,八路军可以藏到里面,打一梭子就躲进庙里去。
狡猾而奸诈的敌人从沟里绕到小庙的东面,步枪、小钢炮、机枪一通乱打。这时战士们弹尽粮绝,只有拳头和石头,只有五尺身躯,和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时间不长小庙周围的八路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他们没有给西太子井留下姓名,只言片语也没有,那可是十四条鲜活的生命啊!
有的肠子在肚子外头,有的白花花脑浆溅得到处都是,还有的和敌人抱在一起引爆手榴弹的。他们都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有的稚气未脱,活蹦乱跳还是个大孩子。
那场面真的是惨不忍睹。他们没有一个退缩,没有一个孬种,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当得起这八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虎头山哭泣,太子井呜咽。大地愤恨,苍天悲叹! 敌人终于攻破北山,像野兽一样扑向山坳的西太子井。     
三、八路撤退设计谋,敌寇残忍烧杀抢。    
三点钟,北山上传来密集的枪声,陈首长接到报告,一方面命令北山死守;另一方面,组织部队带领老百姓迅速往封门里沟转移。
据孟繁林先生介绍,当时八路军佯装仓皇出逃,在封门里沟布下口袋阵,沟深山高,专等敌人上当。如果日伪军敢来,拟在那里打伏击。
立刻行动起来,八路军负责叫醒房东,“老乡们,日本鬼子来了,快起来跟我们走!”一时间村里慌乱起来,各家各户孩子哭、大人闹,牵羊赶驴,抱女携子的往西太子井西南和封门跑。也有那些慌乱中跑错方向的,不知不觉跑到西北方向的马地沟,有一百多人。    
北山阵地阻击日伪军一个多钟头,日伪军从北山下来,发现村里人去屋空,恼羞成怒发疯似地大发淫威,日伪军四下散开,挨门挨户搜查。
孟繁林先生回忆说,当时为了引诱日伪军去追击而进入伏击圈,以冯占银同志为首的地下游击小组,在八路军的命令下,在西太子井西岭上的寺垴山顶用冷枪袭击日伪军,结果狡猾的日伪军未上当。   
疯狂的日伪军进行了“烧、杀、抢”毫无人道的野兽行径。   据吕万华老先生回忆,听村里老人讲,五月初八正是麦收时期,丧尽天良的日伪把村里割下的小麦垛、打了场的麦秸垛点燃。
小麦可是农民一个汗珠摔八瓣、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救命粮啊!麦秸垛那可是农民牲口一年的草料啊!全村无一幸免。霎时间,噼里啪啦,黑烟弥漫,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天。    
房子是百姓遮风避雨 、赖以栖身的庇护之所。日伪军不但烧了小麦、麦秸垛,而且又丧心病狂地烧了房子,为弄清这一情况,吕万华老先生又带我们走访了部分老者。   
他们说孟祥春的房子是个两进院,整个院子的外墙,都是用錾子凿洗了的青石外墙,建设得非常规矩、坚固。日伪军涌进院子里,一把火就把房子烧成了断壁残垣。    
据吕万志先生回忆,听老人讲,孟怀信房子北屋、永奎爷爷奶奶的房子都让日伪军放了一把火,梁、檩、椽烧光了,只剩下打的沙子顶还在,塌掉一部分,沙子顶摇摇欲坠。解放后他的后代翻盖房子,还帮过忙。    
因为年代久远,大部分老人已经作古,记不起具体有多少间房子被烧。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尚有二百多间房子遭到日伪军的烧毁,大半个村落黑乎乎一片,几乎家家受难,户户遭祸。
更加惨无人道的是,一些老弱病残之人来不及跑掉,或慌里慌张跑错了方向的村民,有不少惨遭日伪军的毒手。   据吕万华先生讲,听老人说,纪念碑上有记载,有一人叫郝连秋,其母年高体弱,行动不便,二人在逃亡之时步履艰难,让日伪军堵在院内,被乱枪打死。
在调查过程中,不少村民对孟祥春的遇难记忆深刻(纪念碑上有记载)。孟祥春出身晚清秀才,办事干练,就是有点“男女授受不亲”的迂腐之气(被放火焚烧房子的就是他)。
本来他和乡亲们都跑到西太子井的马地沟,而一众妇女都躲进一石头垒的小房去了,他认为躲进去不合礼数,他一人就躲在一棵柿子树下,结果让日伪军发现,一阵枪响惨死在枪下。    
孟繁林先生告诉我们,爷爷告诉他,五月初八,他亲大爷爷之子孟三柱因为跑不及,没有藏好,被残忍的日伪乱枪打死。    
吕万华老先生告诉我们,听老人说,还有一个叫孟大前的村民,本来日伪军要退却了,已经没有什么枪声,他好奇地站在西岭上向村内张望,不料一声枪响惨死在日伪军的枪下。
我们跟随吕万华老先生,拜访了李修志老人。李修志老人说,当时听他父亲说,日本鬼子来时,听到枪声就跑到马地沟。
他大爷和儿子李奇林(麒麟)没藏好,一阵枪声二人惨死在日伪的淫威之下。为何马地沟这么多人让人枪杀?慌乱之中不择道路,虽日伪翻山越沟怕危险,但日伪军的三八大盖射程很远,所以惨祸发生。  

 

据孟繁林先生讲,当时日本鬼子来了,他爷爷就牵上驴赶紧跑,可驴犯了驴脾气,怎么打也不走,这时让日伪军发现,一枪打到腿上。还有个妇女也让日伪军打残了一条腿上,惨不忍睹。    
日伪的暴行罄竹难书,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短短半天像饿狼一样,遭遇枪杀、刺杀的有十四名之多(鉴于年代久远,老人们去世,不能一一列出)。   
日伪军临撤退时,将村内财产洗劫一空,牵驴赶羊,挑鸡提鸭绝尘而去。    
日伪军撤退后,八路军和乡亲们又回到村子,八路军在北山将烈士遗体掩埋,发誓一定会报此血仇。又给被打伤的乡亲们疗伤治伤。
乡亲们发现房子被毁了,被杀死亲人的家庭嚎啕不止,一片悲凄之声。大家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参军消灭日伪军,当场就有多名青年报名。    
牺牲的八路军烈士永垂不朽,遇难的老百姓世代咏志纪念!解放后在北山岭上竖起抗日纪念塔和纪念碑,以纪念牺牲的烈士和遇难的百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每一个今天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段惨痛的历史!
截稿于2022年8月15日日寇投降纪念日

好文推荐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一)——又是柿子采摘季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二)——结霜柿饼巧加工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三)——情深意厚红柿子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四)——酸枣情节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五)——我的家乡我的河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六)——亲亲家乡亲亲水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七)——我的核桃树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八)——家乡的板栗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九)——秋到太行说酸枣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十)——邢西山里掰玉茭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十一)——小雪到来挖菜窖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十二)——家有大瓮度岁月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十三)——情真意切话“漤柿”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十四)——圆圆蔓菁味道鲜

魅力太行之——邢台北良舍如意桥的美丽风光

魅力太行之——邯郸画家村游记

魅力太行之——山环水绕内阳村

魅力太行之——邢台古堡石楼鱼林沟

魅力太行之——邢台石楼大院菜树沟

魅力太行之——峡谷群口天明关

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呦
点击下方“在看”,给我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