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财富正文

 沧海为书 2022-08-25 发布于广东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氢能储运市场分析报告-市场竞争策略与发展动向前瞻》显示,氢能产业链整体可以分为氢能制取、氢能储运、氢能应用三大环节,其中储运环节是高效利用氢能的关键,是影响氢能向大规模方向发展的重要环节。氢能储运包括氢能储存和氢能运输两部分,氢能的储存方式决定了采用何种氢能运输方式。提高氢能储运效率,降低氢能储运成本,是氢能储运技术发展重点,并且氢能的储运具有较大难度。

氢能储运的难度

储氢技术的关键在于提高氢气能量密度。美国能源部(DOE)要求,2020年国内车载氢能电池的氢气质量密度(即释放出的氢气质量与总质量之比)须达到4.5%,2025年达到5.5%,最终目标是6.5%;国际能源署(IEA)规定的未来新型储氢材料的储氢质量标准为5%。

2011年美国能源部对车载储氢系统的技术指标

我国氢能储存主要体现在加氢站的储存、在运输车的储存和燃料电池车的储存等场景,并且已经形成加氢站及车载氢系统、气液固储氢等相关标准。

储氢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主要储氢方式主要有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固态储氢三种。其中,高压气态储氢技术比较成熟,是国内主推的储氢技术;有机物液体储氢技术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和运输便利性,但该技术尚有较多技术难题;固态储氢应用在燃料电池汽车上优点十分明显,但同样技术尚未突破,长期来看发展潜力比较大。

我国3种主要储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

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19版)》资料,我国氢能储运将按照“低压到高压”“气态到多相态”的方向发展,由此逐步提高氢气储存和运输的能力。从氢能产业发展阶段来看,到氢能市场发展到中期(2030年),氢气需求半径将逐步提升,将以气态和低温液态为主;远期(2050年)来看,高密度、高安全储氢将成为现实,完备的氢能管网也将建成。

主要氢能储运方式的技术指标比较

综上所述,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相关资料,到 2025 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这将对氢能储运设备材料提出了大量市场需求。

并且,根据2018-2021年国家“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指南汇总数据中可以发现,2021年储氢技术的研发项目占比大幅提升。由此可见,国家对氢能源储运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未来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