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烛,佛像,纸人,中式恐怖没活了吗?

 情报姬 2022-08-25 发布于广东

文丨千里茜 审核丨春辞

排版丨鹿九

露着诡异笑容的纸人,发着惨淡微光的红烛,破到随时都有可能塌的老屋……

近期国产中式恐怖游戏《纸嫁衣4》全网发布,凭借着高质量解密玩法和引人入胜的剧情,再次掀起了一波中式恐怖热潮,当然也有不少玩家出现了审美疲劳,毕竟似乎还是老一套。

红烛,佛像,纸人,棺材,宗教,民俗……最近五年,诸如《港诡实录》,《烟火》以及《纸嫁衣》等等精品国产中式恐怖游戏争相问世,中式恐怖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在上一代香港鬼片僵尸片之后有了新的诠释。

但现如今一提到中式恐怖,脑海里往往想到的都是这些,没有新鲜玩意,哪怕是今年吹的最响的中式恐怖电影《咒》同样离不开这些。

难道中式恐怖真的已经“到头”了吗?

其实早在香港鬼片僵尸片逐渐烂大街之后就有人对此产生了疑问,当然答案并不是。

大部分人评价一个“恐怖故事”的好坏,都简单地概括成“吓不吓人”,事实上一部电影或者一部游戏是否恐怖是一个主观命题,根据人的接受能力不同,所谓的“恐怖程度”也就不同。

之前在解构《烟火》的文章中也提到过,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恐怖作品,根源都是对自然对“未知”的恐惧。换句话说,能够利用好“未知”,就能写出好的恐怖故事。

比如被大多数人评价为最低级的jump scare,单纯的因为观众首次观看,所以一切未知,任何突然出现的镜头都会吓人一跳。并非仅仅是恐怖镜头,例如从天花板上掉下来的尸体,或者突然冲到你面前的女鬼,像《翌日》中那种走路时突然爆个路灯,碎个玻璃同样会让人吓一跳。

当然同样是jump scare,也有设计的好坏之分,单纯的拐角处冒出一个僵尸,一只虫子,这和给人的恐怖感是很短暂的,当你看第二遍或者游戏背板之后,也就不恐怖了,因为从未知变成了已知。

但日式恐怖的典型代表《翌日》和niconico的sm666事件中的jump scare,给人的恐怖感是更长的,就因为因为没有明确对吓人镜头的解释,会让人仍处于“未知”状态。“刚刚我没碰这个镜子,怎么就碎了,刚刚我没碰这个蜡烛,火怎么就灭了。”这其中肯定有个未知的存在导致了这些事件发生,而这个存在就在我周围。

虽然人们表面上会说服自己,一定是有什么科学解释,什么风吹的,镜子老化等等。但人,尤其是信奉万物有灵,信则有之的东方人来说,一定会“后怕”,多想一会都会脊背发凉。

无论如何,人们的恐怖感来和“未知程度”是成反相关的,知道剧情了,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知道这个故事里为什么会有鬼……当你客观上了解的越多,故事所带来的恐怖感就会越少。

因为对自然的未知,所以才有了神话史诗和宗教传说这些最早期原始文学,而作为直系分支的恐怖文学,其发展历史最开始也是被这些元素所占据,并没有完全分化。

西方有为了永葆青春杀女孩取血的魔女,有和魔女签订契约的恶魔撒旦,还有米索不达米亚文明就有记载的吸血鬼传说,早期恐怖电影《诺斯费拉图》讲的就是一个吸血鬼的故事,而1987年由美国拍摄的电影《鬼玩人》,也是明确有魔鬼存在。而回到东方,《山海经》中就有相当多的宗教及志怪内容,日本《今昔物语集》中也有妖怪吃人相关传说。

但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故事更多是为了尝试描述这些生物或事件的,让人逐渐有概念,反而没有针对所谓的“恐怖感”进行特化处理,西方的吸血鬼故事随着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吸血鬼的弱点和怕的东西,梦枕貘所著的《阴阳师》更多像是悬疑侦探小说,解决神秘案件,而像《聊斋志异》则花更多笔墨放在人物妖之间的情感纠葛。

是的,原本的神话传说,甚至于鬼怪相关的传说并不是单纯为了吓人而服务的,反而是为了在那个生产力不足的年代,为未知和神秘事物提供合理解释,去减少神秘和恐怖感。

这些故事原本是过去人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

一直到了战后,随着各国经济复苏,生产力大幅提升,文学创作也加入了更多符合时代与国情的点子和想法。东西方也逐渐分化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风格的恐怖文学。

战后日本,新的一批年轻人将传统万物有灵的概念,妖怪和现代元素结合了起来,一种不同于传统神话的新型神秘文学“都市传说”开始流行,并且不断加入恐怖,猎奇元素形成了日本特有的“都市怪谈故事”,例如厕所里的花子小姐,裂口女等等,这些故事往往会加深恐怖元素本身,而不会去进行诸如“为什么会存在”的解释。

由于正处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西方世界开始加速深潜和航天领域的研究,对于当时的美国人来说,自然科学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高度,不可避免地陷入自信,陆地上几乎已经不存在未知的事物了,想要进行恐怖文学创作,寻找灵感,那就只能向更加神秘未知的宇宙和海洋进行探索。

彼时的西方开始涌现大量科幻恐怖作品,例如《异形》,《极度深寒》等等,而和日式怪谈类恐怖不同,西方科幻类恐怖故事,往往是一个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我们从完全不了解一种神秘生物,到用科学手段分析它的状态,特点,并且针对弱点去消灭它们,最终大多以人类获胜。

从本质上还是和传统神话传说一样,西方科幻恐怖还是一个理解认知世界的方式,以前我们叫妖怪,现在我们叫未知生物,只不过描述手法从玄学角度,转到了科学角度,比如异形能够腐蚀金属的强酸,丧尸能够咬人传染,外星人不能听音乐等等,当观众知道了这些,也就完全不恐怖了。

东南亚则受到了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及本土巫术的多重影响,构建了一种以自然和神为主的恐怖文学类型,以《灵媒》为首的东南亚恐怖作品,它们中往往存在一种人无法抗衡,无法理解的超自然力量,而并非生物,只要不按照规则做,这种超自然力量将惩罚人类,从而达到严重后果,今年最流行的《咒》同样是这类代表,看似是中式恐怖,实则无论是剧中宗教来源,还是叙事本身都更接近于东南亚这一块。

而正宗中式恐怖的发展并没有落后多少,也走出了自己的路数。从80年代起,香港就涌现了大批鬼片和僵尸片,例如《鬼打鬼》,《阴阳路》等等,让茅山道术,朱砂黄符,官服僵尸,长舌女鬼等成为了当时中式恐怖最经典的元素。

而这一时期的中式鬼片与僵尸片,道术成为了核心,它不仅是传统宗教和民俗方面的描写,例如《鬼打鬼》中对茅山道术斗法的具体情节,也为鬼,僵尸这种未知生物提供了一套有规律可寻的克制程序,只要熟悉了这套规则,未知同样也就变成了已知。

而在这之后,2006年,随着盗墓类型作品的兴起,其中关于传统文化和历史相关的内容,让人们开始真正关注这些陌生又熟悉的传统民俗文化元素,风水方位,红白礼节,祭祀程序等等。

宗教与民俗产生于底层人民,所以这些真正和人们息息相关的元素,才让人产生了代入感,因为我们确实或多或少从老一辈人那听过些许禁忌,比如筷子不能插在饭上,贡品不能是双数等等。

从80年代的香港鬼片,到《纸嫁衣》等现今流行的作品。相比日本,西方,东南亚,中式恐怖最大的特点除了那些中国独有的民俗和元素外,其实还是“人”。中式恐怖中会有未知生物或者超自然力量,但相比东南亚,日本,美国那些原本就存在于那里的东西,中式恐怖中更多是人为的,例如《还愿》中主角为了女儿才去做那些事,《烟火》整个故事也是人祸,中式恐怖更多是讲人,也更加的接地气。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够看出各个国家地区所谓的恐怖,以及“中式恐怖”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最后如果说是利用“未知”来吓人,中式恐怖故事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利用宗教,民俗或者科学上的规则,来和观众打信息差,制造一个“未知”的环境,就像很多人说的一样,一但熟悉了套路,基本能猜个大概,除了强行吓你一下的jump scare,基本没什么恐怖的,可以确定的是,现如今只要你看的越多,能够得到的恐怖感和刺激体验一定是下降的,因为你了解的多了。

但相比美式那种纯粹的未知生物杀人暴血,或者是日式最后都会回归的精神污染,中式恐怖故事本身可以有更多变化,有更多乐趣,而作为经常看恐怖片的人来说,吓不吓人早已不是判断恐怖片优秀与否的决定性条件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