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8月26日 · “一国两制”的提出

 _冯晓晖_ 2022-08-26 发布于海南

1981年8月26日, 邓小平首次公开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地点:北京类别:政治

邓小平会见傅朝枢  图源:修水网

1981 年 8 月 26 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傅朝枢,首次公开提出解决台湾、香港问题的“一国两制”构思。

傅朝枢(1926 年- 2002 年 1 月 29 日)又名曼平,江西修水人,毕业于上海法学院,献身法界,积极任事,年轻时受知于前山西省主席、国府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阎锡山。1982 年在美国创办《中报》,以期台湾日报及香港中报追求民主自由的理念,广纳人才,坚持新闻自由,倡导两岸和平共存,美国中报不久成为北美华人社区颇具影响力的报纸。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1981 年,我党有三个重大且影响深远的决策,一个是对过去的,一个是对内的,一个是对外的。

对过去的是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对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与指导意义作出总结和评价,从而完成了我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任务。

对内的是经济搞活,明确指出个体经济是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指出要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并增加自谋职业的渠道。

对外(大陆之外)是“一国两制”思想的提出。在 1979 年中美建交,我国政府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而代之以“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1981 年 8 月,邓小平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第二年他明确指出,“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种制度是可以允许的”。“一国两制”构想虽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但在实践中首先被运用到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问题上,并取得成功。

将“一国两制”构想的公开,发生在邓小平接见九江修水籍报人傅朝枢时。傅朝枢是一位曾经有过很大声誉,又充满争议的知名人士,堪称传奇人物。

朝枢是修水三都硖口人,他毕业于上海法学院(解放后被撤销),学的是法律专业。毕业后,他到了山西,跟随民国四大军阀之一阎锡山,担任机要秘书一职,1946年赴台湾,从事法律工作。1976 年傅朝枢接手了《台湾日报》,任董事长。

《台湾日报》在台中市的总部  图源:维基百科

《台湾日报》本是个在台中影响力不大的报纸,傅朝枢接手后,刊登了大量严厉批评蒋经国政府的文章,使其一跃成为台中地区最大的报纸,也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1978 年 8 月,台湾地方政府授权下属公司以 1.8 亿新台币收购《台湾日报》,并允许傅朝枢结汇 5 亿新台币带到香港。

当年台湾对外汇有严格的汇出管制,却能让傅朝枢带着这一千多万美金离开台湾,这一事件也堪称传奇。就是因为傅的影响力太大,当局花钱送个“瘟神”罢了。

然而,傅朝枢到了香港后,又办起了《中报》和《中报月刊》。《中报》更加反对台湾地方政府,明确倾向大陆。

《中报》1980年2月27日创刊号,傅朝枢与查良镛  图源:书写而已

上图是傅朝枢与前来参加《中报》发刊酒会的《明报》董事长查良镛(作家金庸)的合影。别看两人满面笑容,紧紧握手,其实金庸恼火得很,《中报》的几位中坚人物,都是从《明报》挖来的。由于傅朝枢携巨资办报,请得起资深报人和写手,一时间让香港其它同行大为紧张。1982 年,傅朝枢又在美国创办了《中报。》

笔者查阅,大约在1981 年起,《参考消息》开始大量转发《中报》文章,这些文章肯定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政策,坚决支持两岸和平统一,反对分裂,其政治倾向极为明显。

其实,香港的《中报》在本地的影响力并不大,发行量只有几千份,它主要是为了收集关于香港和内陆的新闻,编辑后再传真到美国,目的是出美国版。《中报》在美国许多地方都有地方版,如加州版、旧金山版、纽约版等等,发行量达到四、五十万份,是在美国影响力很大的中文报纸。

《参考消息》1981 年 10 月 16 日

傅朝枢的传奇主要在于他和中共高层的交往。据说,早在傅朝枢执掌《台湾日报》时,因为发表了一篇从大兴安岭到阿里山的社论,受到邓小平的关注,小平同志派人去台中邀请傅朝枢到广州见面,两人一见如故。邓小平委托傅朝枢带一封重要信回台湾,找人转交给蒋经国,不料却因此得罪了蒋经国。蒋经国后来命人收购《台湾日报》,将傅朝枢送离台湾。因此,傅朝枢曾经扮演过两岸重要信使的角色。

关于小平同志在广州秘密会见傅朝枢的这段历史,因未见诸公开报道,笔者无法证实。但显而易见的是,当 1981 年《人民日报》公开报道邓小平接见傅朝枢时,他们已经是“老朋友”了。

《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中央领导人接见傅朝枢的新闻有很多次。除了小平同志,还包括杨尚昆、廖承志、胡总书记、李鹏等。其中小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傅朝枢就有三次。

1981 年 8 月 26 日上午,邓小平、廖承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傅朝枢。这是一次已被写入了中学历史课本的重要事件。小平同志指出:台湾不搞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我们要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但是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

这是“一国两制”思想的第一次提出,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次谈话中,“一国两制”这一词汇并没有被提出,而是在后面才被准确定义。傅朝枢先生是这一理论面世的第一位见证人。

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傅朝枢  图源:《上报》

小平同志为何在接见傅朝枢时讲这段话?这和那个时期的对外关系、两岸信息传递的模式有关。由于我国以前长期没有外交发言人,一般高级领导也不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因此有一些非正式的政策、吹风、表态等等,多利用接见外国领导人、知名人士之机,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宣讲,对方一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些“好朋友”实际上充当了记者的角色。

1985 年 5 月 27 日,邓小平第二次在北京会见傅朝枢,他谈到台湾问题时指出:美国人不放手台湾,我们老早就看清楚了……它(美国)不希望看到中国统一。小平同志提出了国共第三次合作的看法。

1986 年 3 月 31 日,邓小平第三次在北京会见傅朝枢,傅朝枢向邓小平询问海外备受关注的三峡工程问题。邓小平十分慎重地告诉他:有一个好处最大、坏处最小的方案时,才会决定开工,建三峡大坝总的来说,好处多于坏处。

傅朝枢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源:梁东屏

这三次会谈都很重要,其内容对现在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从此也可看出傅朝枢在两岸和平发展、维护统一、团结各地华人、宣传祖国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90 年代末,由于某些政治和办报资金问题,《中报》停办。2002 年,傅朝枢在纽约去世,享年 76 岁。

总是聊政治也累,最后写点轻松的。傅朝枢是修水三都硖口人,即现在的太阳升镇三甲店村。这个镇把守着修水的东北大门,修河过了三都就到了武宁。1958 年 8 月 15 日,这里成立了九江地区第一个人民公社——修水县太阳升人民公社,被称为江南第一社,于是三都改名为太阳升,从修水的地理来看,这里的确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三都比较有名的是一种土扎米粉,这种米粉晒干后盘起来硬邦邦的,带些灰色,看起来就比雪白的米粉更放心,口味也的确很不错。建议去修水玩的朋友们尝尝,加了肉末、咸菜炒出来的米粉比汤粉更香软适口。记住,在修水要点明三都炒米粉,不能只说要炒米粉。

三都炒米粉  笔者摄于 2021 年 10 月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