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燕红:考核是手段,促进高质量发展是目的

 蔚蓝色淼 2022-08-26 发布于河北


医疗质量直通车 2022-08-03 16:00 发表于上海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卫生杂志 


现阶段,“高质量”已经成为公立医院发展的主基调,也是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推动医疗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自2019年开始,我国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针对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工作。

3年多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给卫生健康行业和医疗服务机构带来了哪些触动和改变?绩效考核工作本身如何不断优化完善?接下来的推进重点和方向在哪里?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

患者需要什么,绩效就考核什么

《中国卫生》:近年来国家做了哪些制度设计,来保证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挥棒”科学、客观、有效?

郭燕红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党中央国务院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挥棒”,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估和评价平台。在绩效考核工作中,我们把公立医院发展当中的方向性、全局性、规律性举措凝练成具体指标,推动公立医院更加注重绩效、产出和质量,逐步改变医疗机构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但考核并不是让大家“唯指标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医院把指标背后的支撑举措落实到位。

回顾3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在实施路径层面,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积累了三方面做法和经验。一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二是建立统一的考核支撑体系;三是建立规范的考核程序。

公立医院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体系,其产出和绩效取决于治理体系、激励机制和内部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而建立符合医疗行业规律的绩效考核体系对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更好服务患者尤为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按照“病人需要什么,绩效就考核什么”的原则进行设计和精选,重点聚焦在反映改革发展成效的关键性、关联性、可量化指标上,最终明确了绩效考核的4个维度。

与此同时,考虑到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在国家制定关键指标、体系架构、统一标准和实现路径的基础上,鼓励各地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和重点工作任务对指标进行增补,从而更好地落实公立医院属地化管理要求。

除指标体系外,我们还建立了一整套考核支撑体系,包括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均质化考核,以及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分类考核,提高病案首页质量,统一疾病分类编码、手术操作编码和医学名词术语集,并通过建立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信息系统,基本上实现了数据上报和数据质量控制等。在考核程序上,从医院自评、信息搜集上报、分析、反馈到结果应用,我们对每一步都经过了认真研究,以确保考核规范、科学、客观。

“标尺”和“指挥棒”作用逐步显现

《中国卫生》:绩效考核工作开展以来,给公立医院带来了哪些改变?


郭燕红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2019年启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来,考核工作已经覆盖全国97%的三级公立医院和60%的二级公立医院。

3年以来,绩效考核的“标尺”作用已经有所体现。通过绩效考核这把全国统一的“尺子”衡量出的具体数据,可以了解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的发展情况,并对医院进行横向的比较。这些具体的数据能够反映我国三级公立医院发展的整体状况和水平,找到绩效突出的医院、地区,也能看出公立医院之间发展的差异。

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也在逐步显现。根据绩效考核数据结果,可以看到三级公立医院近年来在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明显提升,在发展模式上、管理方式上都在发生转变和提高。

比如,三级公立医院向二级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下转患者人次数持续增长,三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四级手术比例等指标稳步提升。医疗技术能力不断增强,医疗质量、安全与效率同步提升。较2016年和2018年,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诊疗病种覆盖面逐年增加,医疗服务广度持续提升,医疗技术难度水平稳中有升。

此外,医院运营管理与内部管理水平也在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医院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使经济运营状况有所改善。2019年三级公立医院亏损率较2018年下降4.77个百分点,医疗盈余率与2018年基本持平,体现出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在逐步建立。

许多医院通过探索完善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分配方案,不断优化人员支出结构,合理调整医务人员工作负荷,科学评价技术劳动付出,“两个允许”政策得到积极落实,每医师日均住院工作负担日趋下降,为医疗机构改善医疗服务,提升满意度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此外,绩效考核还为公立医院提供了管理抓手。表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推动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提升。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明显改进,为客观公平地考核评价提供有力数据保障。
  • 二是推动公立医院更加重视和加强信息化建设,为下一阶段加强智慧医院和智慧医疗服务建设提供基础条件。
  • 三是临床检验可比性进一步增强,为同级医疗机构结果互认制度的落实以及降低医疗负担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3年多实践,越来越多的医院和研究者均认识到绩效考核对医院重构发展战略、提升精细化管理等带来了机遇,因此主动对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解读和评析,积极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分析医院内部管理的相关情况,探索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背景下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对影响绩效考核工作有效实施的瓶颈及其成因进行探讨。

不精细问题依然存在

需加强结果应用

1、《中国卫生》:通过绩效考核,可以看出我国公立医院发展建设中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郭燕红三级公立医院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根据绩效考核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医院在原有水平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区域间的差异在不断缩小,但是差距仍然存在。通过区域间比较来看,东北地区三级公立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人员配备水平和保障水平等相对较弱,华东和华北地区在各指标上明显优于其他地区,表现为硬件设施更加齐备,人力资源更加充足,功能定位落实更加有效,工作开展更加规范等;华东地区所拥有的三级医院的数量以及各医院的相对水平均位于全国前列。同时,各区域内部同样存在省份和医院间的差异。

此外,医疗服务能力呈现分化趋势,与之相关的问题即跨省异地就医现象的存在。根据工作地和居住地判断是否为异地就医的标准,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的病案首页数据显示,2019年异地就医患者588.2万名,占年度出院患者的6.74%,较2018年基本持平。

同时,精细化管理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一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从整体情况看,全国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平均级别尚不理想。二是在合理用药方面,部分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高于40DDDs,药物使用与管理仍需加强。三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紧缺医师配备不充足的情况,部分省份重症医师占比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是部分医院的收支结构还不够理想、人员支出占比相对较低,信息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具体的数据也反映出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一些管理疏漏。比如,部分医院在填报过程中提出无法获取数据与相关工作未开展或政策要求未落实有关。部分医院统计数据不准确,与管理流程不完善、部门协调不通畅、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掌握不足有关。

2、《中国卫生》:下一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推进的思路和方向在哪?

郭燕红一是将绩效考核工作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加快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包括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在内的省级医疗高地建设,辐射带动全国整体和区域内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既有体系的问题,也有专科能力、医疗管理、创新医疗服务模式等问题,还包含医院的文化建设等方面。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当中,要运用和借鉴、优化绩效考核的指标,把两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好引领作用。

实际上,绩效考核工作只是考核和促进公立医院优质高效发展的手段之一。在地方实践中,已经把绩效考核与医院评审和专科评估、医联体建设、乡村振兴等整体的医改工作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鼓励这样的探索。

二是进一步优化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不断完善用于绩效考核的参照标准和方法体系,探索对内科诊疗技术水平、对承担重大疾病诊疗的专科医院进行科学评价的方式方法等,更加精准地体现公立医院实际情况。尤其对于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要逐步解决、优化和完善。

三是加强绩效考核指标分析和结果应用。考核只是手段,把结果分析运用好,真正指导医院发展才是目的。各家医院要深入挖掘和应用绩效考核结果,不仅要清楚自己的长项,更要找准自己的短板。在“扬长”方面,继续建设好自身优势学科,并逐步建设针对重大疾病的优势学科群,更好地落实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在“避短”方面,要通过分析指标,找到自身薄弱之处,瞄准标杆,持续改进,让绩效考核真正成为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能力水平的动力。

此外,绩效考核工作还要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建立评分标准动态维护机制,根据数据积累逐步提出相关指标数据的合理区间,为科学推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提供更加坚实的数据基础。

文章转自:中国卫生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