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经辨证传变顺序与传变类型

 御享书屋A 2022-08-26 发布于新加坡

一、六经病证传变顺序:六经传变的顺序历代争论非常大,到底疾病会不会传变,传变的顺序又是如何?是不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首先,本文不会给出太多似是而非的观点,应该肯定的是,疾病是会传变的,按照六经来划分疾病传变是非常合适的,至今还不能建立起来更好的疾病传变模型,至于现代医学对疾病的传变研究,还处于摸大象阶段,不可同日而语之。      

其次,疾病的传变是有一定的普遍规律的,也就是有定势的,同时个别案例会存在跳跃性(相对于定势传变顺序而言)。现在我们就要弄清楚什么样的传变规律: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其反序如下: 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

这个传变顺序是基于《黄帝内经》《伤寒论》的理解整理出来的。这里我们要给出另外一种传递模式,基于五运六气,传变规律如下:一年主气传递: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其实就是: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对比上面两种传递规律,一个是地球的主气: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为地为主,一个是地球的客气: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为天为客,主气和客气的排序,就是少阳和太阴,交换了次序。

图片

三阴三阳六经配十二经络把三阴三阳按照一阴二阴三阴一阳二阳三阳和十二经络配对如下:一阳:少阳(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经);二阳:阳明(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经);三阳:太阳(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经);一阴:厥阴(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经);二阴:少阴(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三阴:太阴(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其中:少阳、少阴,为枢;太阳、太阴,为开;阳明、厥阴为阖(闭)。

重新解构三阴三阳次序图解,我们可以按照子午流注中一天十二时辰对应十二经络作图如下: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次序,我们重构出下图:

图片

按照阳顺(顺时针)阴逆(逆时针)的原理,依然可以得出一阴二阴三阴,一阳二阳三阳的排序,如下图:

图片

我们消化了三阴三阳的传递原理和次序之后,回到张仲景《伤寒论》理论体系中,以太阳经病为起点,来看待疾病的传变问题。

第一层传变关系:1、太阳病,可以传少阳,也可以传阳明,同属阳经;2、太阳病,可以传少阴,互为表里;

第二层传变关系:

太阳病传变厥阴:1、太阳病传变到少阳,再传变到厥阴病;2、太阳病传变到少阴,再传变到厥阴病;

太阳病传变太阴1、太阳病传变到阳阳,再传变到太阴病;2、太阳病传变到少阴,再传变到太阴病;也不排除有其他的传变方式,这些传变模型都是为了描述疾病传变的普遍

性规律寻找依据,建立数理关系。

图片

二、六经病证传变类型:

第一种是循经传。比如,太阳经的邪气传经,会传给阳明或少阳。究竟是传阳明还是传少阳,还不能下结论。有人按照太阳、阳明、少阳的顺序,认为太阳传阳明,阳明传少阳。不能这样理解循经传,太教条,这不叫辨证论治,而且邪气入阳明后不会再传。在太阳病篇,太阳病既有传阳明的,也有传少阳的,有多种可能。

临床上看,阳明病一般是不会再发生传变的。不管这个阳明病是从太阳传来的,还是从少阳传来的,只要传到阳明了,属于阳明病了,那么一般就不会再往其他的病传变了。一般是这样。

所以,“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比较符合临床实际。但是,阳明病真的就不会再发生传变了吗?

其实不是,只是一般情况下不会再传变了。但它有时候也会传变。比如阳明病到了后期,阳气阴精都已经消耗完了,阴尽阳脱,就属于太阴病了,属于四逆加人参汤证了。所以,阳明病后期是有可能传变为太阴病的。当然,到了这个时候,人就已经濒危,命悬一线了。

所以,如果患者已经确定传入阳明病了,那么我们就不用着急了。因为他不会再复杂化了。前期可以用白虎汤系列来解决,后期可以用承气汤系列来解决。都可以解决。所以有说法,叫做阳明无死症。但是,话虽这么说,阳明病往往病势比较严峻,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循经传多是由于正气不足,缺少抗邪的力量,哪一经抗邪的力量弱,就容易受到邪气侵袭。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太阳传阳明是由于足阳明胃经的津液不足,而太阳传少阳往往是由于气血亏虚,如“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第二种是邪气在表里两经之间相传,阳经直接传到阴经,阴经直接传到阳经,这种传经形式叫表里传。即太阳与少阴直接互传,阳明与太阴直接互传,少阳与厥阴直接互传。例如,太阳和少阴是表里关系,如果少阴的阳气不足,就会出现太阳的邪气传到少阴。

第三种是不按照三阳三阴的顺序,越过一经或多经相传,叫越经传。

第四种是一得病就出现三阴经的证候,这种传经形式叫直中。直就是直接,中就是伤中,病邪直接侵袭五脏。直中的原因大多是气血虚衰,受到较重邪气的侵袭,邪气直入脏腑。直中多见于老年人,经常可以见到老年人刚一感冒就出现脉沉、昏沉欲睡、手指尖发冷等少阴寒证,需要尽快用附子剂,而不能发汗,否则就会把肾气给拔了,损伤肾气,出现亡阴或亡阳的情况,这是很危险的情况。

这里一定要注意,年年纪大的老年人一定不要上来就发汗,一定要了解清楚平时身体状况,否则存在危险,医者杀人不用刀,当慎之又慎!

此外还有合病和并病,合病和并病都不是一经的病,而是两经或两经以上的病。合病和并病只限于三阳经的范围,因此实热证居多。

在三阳经发病的时候,不是一经一经的传经形式,而是同时出现两经或三经的证候,没有先后次第之分,称为合病。合病既有二阳合病,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也有三阳合病。如有太阳病的头项强痛,也有少阳病的胸胁苦满,或者还有阳明病的口渴喜饮。合病是原发得,其成因往往是邪气较盛而正气不衰。如果正气已衰,可能就出现阴证了。

一经之病未愈,另一经之病又起,在发病上有先后顺序,但又像是传经之邪传而不尽的样子,称为并病。例如,太阳表证没完全解除,又同时出现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少阳证,太阳病在前,少阳病在后,是太阳少阳并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