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民基础教育

 哈哈狮的信箱 2022-08-26 发布于广东

图片

无意中听到一首民国老校歌,来自创办于1930年的北平幼稚师范学校,纯美而清晰地传递出当时的教育理念。歌词如下:

“生活兮教育,生活兮教育,我们生命惟一之伴侣,为汝勤力,不分旦夕,为汝驰驱,不顾险夷,人生意义在利他,他利己亦利,生命兮教育。

淳朴兮孩子,淳朴兮孩子,未来世界好坏之主体,浑然心地,不知害利,乐哉游戏,不计非是,社会价值在没我,没我以利人,先利小孩子。”

教育源于生活,儒家宣扬的入世爱民和利他精神,在这首琅琅上口的歌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最重要的是,歌曲传达出的积极完善的儿童教育观——教育幼儿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繁衍和延续。

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每个儿童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成长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

图片

民国初立,教育总长蔡元培,找大总统孙中山要场地,获答:自行解决。

蔡元培白布包印,潇洒离去,搭黄包车满南京城找地,最后选中碑亭巷小楼二层的三间房。

教育部挂牌当日,效率奇高,一天连出两法令:学堂改学校,监督改校长,要编写教材。

蔡元培常对同事说:小学没办好,哪来好中学,没有好中学,怎有好大学?而办小学,就从定教材开始。

叶圣陶、丰子恺、陶行知等数十位民国大家,因此云集。这些学贯东西的大家,写起小学课本,却提笔千钧,小心翼翼。

图片

那些课本寄托了启蒙中国的理想。

教科书开篇写道:本书以养成完全国民之人格为目的。

小学语文课第一课,由大文学家钱玄同刘半农,共同编写。

两位先生因用“来来来,来上学”,还是“去去去,上学去”而争论不休。

去字太俚语,来字笔划多,学者们讨论多日,反复斟酌,才最终决定用“来”字版本。课本每一篇都慎重如此

图片

多年后,历史学者傅国涌点评说:小学课本不是什么大著作,但它能为一个民族提供文明的底线。

第一套课本成为许多人认知的起点,那些字与画酿着中华。

第一套课本不光有文化之美,更旨在重塑国民

小学课本最后一课,名叫《大国民》。文中劝勉少年,不空言,多践行,不任人蹂躏,不做奴隶之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商务印书馆成立初期的照片

图片

1932年,日军进犯上海。

日寇海军陆战队司令盐泽幸一称:烧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年就可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这个文化机关毁了,它才永远不能恢复。

当年1月29日,日军连投6枚炸弹,轰炸商务印书馆,纸灰遮天蔽日,长达三天。

图片

▲被日寇轰炸后的商务印书馆

图片

胡适写信慰问,印书馆负责人张元济回信:若从此陨灭,未免太为日本人所轻。

轰炸第二天,张元济便组织编写“复兴版”新教材,封面是被炸后的断壁残垣。

半年后,商务印书馆重开张,挂出十二字标语“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路人无不动容。

复兴版教科书流传各地,里面有铮铮铁骨,有军马萧萧,有岳飞和文天祥,有浩气长存。

在云南腾冲,有年轻人参加远征军,慷慨赴国难。他留下的小学课本中,讲着鸠占鹊巢,那课名叫《御侮》

图片

1938年,大师钱穆,随西南联大迁至云南,众人推举下,由他为中国通史写一部教科书。

在县郊寺庙空房中,耗时一年,写出53万字的《国史大纲》

千秋中华,断裂河山,开篇扉页上,钱穆写下:献给前线抗战为国牺牲之百万将士!

《国史大纲》辗转传至北平,有人整本抄录,抄着抄着就泣不成声。

时评人写道:这本教材使懦夫有立志, 病夫有生气,读之无不热血沸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