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经验录—习方心悟(337)女子月经来潮前或行经时,少腹部疼痛,重者呈痉挛性,谓之痛经。原发性始于初潮,与子宫内膜脱落未得到酶解,或宫颈口狭窄,排除困难有关;继发性常为存在慢性盆腔炎症累及月经来潮,且放射至腰腿。子宫腺肌即子宫内膜异位者,经后仍有余痛,与此不同,当行另论。老朽调理本病,重点放在气滞血瘀方面,利用活、散、通三字解决,兼治盆腔炎,给予七二要方,计当归10g、川芎10g、香附10g、延胡索10g、丹参10g、制乳香10g、炒没药10g、大黄2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月经来潮前五天开始应用,连饮八帖,4-6个周期为一疗程。月经量少或延后,加肉桂6g、红花10g、益母草10g。坚持不停,收效甚佳。小郎中按:临床中痛经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文中张老都给出了鉴别要点和机理分析,张老提出他治疗本病重点放在气滞血瘀方面,可见张老临床中治疗的痛经常见病机是气滞血瘀,此证除有痛经症状外,应该还有以下见症:疼痛以胀痛和刺痛为主,月经色黑,有血块,行经时和行经前疼痛多见,多伴有胸胁胀满、乳痛,平素易生气着急,月经周期内生气后痛经症状会加重,舌紫暗苔白,脉弦细涩为主。本文中张老提出了治疗此证型痛经以“活血、散瘀、通络”为主要治法,方选七二要方,从本方结构组成看还是以活血化瘀药物为主,疏肝理气药物稍显单薄,如欲增强疏肝理气药物,还可加入青皮、柴胡、川楝子、郁金等药物,如有结节或者肌瘤类疾病,还可加入软坚通络药物如王不留行,路路通、橘核、荔枝核等药物。本方中加入了少量的大黄,小郎中认为张老应该是用此药兼治盆腔炎而设,如只是单纯的痛经,小郎中认为应该去掉大黄,仅用前药即可,即使要用也最好选择酒大黄,中病即止。文中还提到一个重要的服药时间,小郎中认为这是治疗本病关键点,一定要牢牢把握,否则疗效不好,患者的依从性也会变差。月经来潮前5天服用,还要连续服用8剂,即月经来潮后还要继续服用3剂,以促使月经血块排下,减轻痛经症状。此外张老指出治疗本病4-6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即要连续最少使用4-6个月经周期才可,在此周期内并非需要连续服药,仅在月经前5天开始服药,连续服用8天即可,临床中小郎中也是按此法操作,除个别患者未按照服药方法和周期服用外,其它均可收到良好疗效。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飞雪初降已暮天 烛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