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矩阵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伴项韧带钙化

 louis6711 2022-08-26 发布于瑞士

引用格式:徐彦龙,张洪涛,徐秀梅,安彬,陈红梅.矩阵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伴项韧带钙化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刺研究,2022,47(6):544-548.

项韧带钙化可见于各种类型颈椎病,项韧带钙化在某种意义上预示着颈椎其余韧带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硬化或钙化,而一旦这种变化发生在黄韧带、后纵韧带,则极易造成对脊髓的刺激与压迫而产生较严重的后果。

目的:观察矩阵针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伴项韧带钙化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临床疗效及项韧带钙化灶大小的影响。

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伴项韧带钙化的患者随机分为矩阵针法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60例。矩阵针法组取穴为阿是穴、天柱(双侧)、风池(双侧)、大杼(双侧)、肩中俞(双侧)及患侧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常规针刺组取穴为颈(C)3—C7夹脊穴及患侧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阿是穴。两组均每次治疗30min,每周治疗6d休息1d,连续治疗4周。每周比较两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变化、临床疗效及项韧带钙化灶体积。

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NDI评分降低、项韧带钙化灶体积缩小(P<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矩阵针法组治疗1周、2周、3周、4周NDI评分降低、项韧带钙化灶体积缩小(P<0.05),治疗2周、3周、4周愈显率明显提高(P<0.05)。

结论:矩阵针法和常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伴项韧带钙化在降低NDI评分、缩小项韧带钙化灶体积方面均有作用,但矩阵针法较常规针刺临床疗效具有明显优势。

矩阵针法组

嘱患者俯卧位,采用0.3mm×50mm毫针针刺。第1组穴位:阿是穴(钙化项韧带的最厚点或其中心点),针尖与钙化点表面皮肤呈90°角垂直刺入10~25mm,得气后以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捻动针柄约180°~360°,以手下有紧滞感为度;天柱(双侧)针尖朝向同侧大杼穴,大杼(双侧)针尖朝向同侧天柱穴,风池(双侧)针尖朝向同侧肩中俞穴,肩中俞(双侧)针尖朝向同侧风池穴,均与皮肤平面呈30°角斜刺进针40mm左右,得气后以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捻动针柄约180°~360°,以手下有紧滞感为度。第2组穴位:患侧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常规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每次30min,每日1次,每周6次,休息1d,连续治疗4周。

讨论

矩阵针法是根据矩形列阵的法则,把针灸穴方按照经络的分布及走向以矩形列阵的方式设计为三维空间的框架结构,用以包围病损、病灶,再按矩阵规则进行合理调治的方法。前期研究表明,矩阵针法能增加颈部血流速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炎性改变,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协调颈部各肌群间的平衡。因此,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伴项韧带钙化,按照矩阵针法包围病损、病灶部位的整体思路,在阿是穴针刺的基础上,天柱配合大杼,风池配合肩中俞,相互对刺,对病变部位进行包围治疗,使病变部位气血旺盛,从而增加局部血液循环,血到气到,气到阳调,阳调瘀化,可使病损得以修复;结合循经取穴,可达行气活血、舒筋通络之功效。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NDI评分降低、项韧带钙化灶体积缩小,且矩阵针法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