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曝被家人“虐待”18年:真相令人唏嘘……

 张德芬空间 2022-08-26 发布于北京

本期主播丨姝璇

成长为自己最恨的人,是怎样的体验?电视剧《安家》中,徐文昌曾想过:能不能把我身上所有的血全部都抽出来,好好地筛一回?把所有关于他(父亲)的基因,全部筛掉。可惜,血缘是无法改变的。并且某天,我们会突然发现:我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他们,成为自己最恨的人。为什么我们越恨父母,反而越像他们?难道真的是原生家庭的魔咒吗?

“长大后,我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影视剧《都挺好》中,父亲苏大强对着女儿苏明玉大喊:你就是赵美兰!赵美兰,是苏明玉的妈妈。她霸道强势,自私,重男轻女,是苏明玉最恨的人。听到父亲的话,苏明玉内心如炸雷。半响才反应过来:“那一刻,我就是赵美兰。不,我比她更可怕”。

她最恨母亲的霸道强势,却跟母亲一样,用霸道强势的方式对待父亲,甚至变本加厉。苏明玉为什么会这样?她的成长经历揭示了一切。小时候,哥哥们的早餐是鸡蛋牛奶,妈妈安排给苏明玉的早餐,是泡饭和白开水;哥哥们想上学,妈妈鼎力支持。自己想上清华,妈妈舍不得学费,只同意她去上免费的师范;哥哥们什么家务都不用做,苏明玉却必须做妈妈的“佣人”,高考在即,还得给哥哥们洗衣服。

妈妈的区别对待,让苏明玉恨之入骨:“为什么你只把柔情给哥哥,把所有的冷酷自私都丢给我?我做错了什么?太不公平了,我要抗争!”苏明玉拒绝逆来顺受,她频繁和妈妈争执、吵架。为了赢过妈妈,她必须更强势霸道。不经意间,她学会了母亲为人处事的方式,她用这种方式“对抗”母亲,也用这种方式对抗世界。在原生家庭中,谁伤害我们最多,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我们就会变成TA。同样,在电影《折翼蝴蝶》中也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悲剧故事。妈妈卡门结婚多年,生下女儿阿米,但卡门重男轻女,对女儿不闻不问。尽管爸爸疼爱女儿,夫妻俩仍然心心念念想要一个儿子。卡门再次怀孕后,阿米好奇地把手放在妈妈的肚子上,却被她无情地挡开;儿子出生后,卡门更加厌恶阿米,多次打骂她。

妈妈粗暴的对待,潜移默化扭曲了阿米的心。她用枕头闷死了弟弟。曾经单纯可爱的女孩,变成了杀人凶手。阿米冷酷无情的样子,简直和妈一模一样。她用妈妈对付她的方式,对付那些潜在的威胁。我们也可以说:是妈妈间接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心理学中有一个攻击者认同:当我们无缘无故被攻击、被压迫,我们会对自己的无力和弱小感到羞愧。为了不感到羞愧,我们想方设法让自己强大起来。而模仿,就是让自己强大的一种方式。试想一下,如果妈妈温柔对待自己的女儿,或许阿米也会对弟弟充满柔情。可惜,人的成长只有一次。当恨意在内心生根发芽,血脉相连的亲人也会反目成仇。

为什么,我们会长成最讨厌的样子?为什么,我们会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那是因为:潜意识中认同伤害我们的人,能带来“好处”。我有一个朋友,性格很温柔。她痛恨妈妈的控制和语言暴力,每天喋喋不休、指责谩骂,她希望自己活成妈妈的反面。后来,她认识了丈夫,一个活泼开朗、喜欢沟通的暖男。朋友说:“我爱他,因为他跟我爸不一样。”丈夫说:“我小时候父母经常冷战,我发过誓,长大了绝不会跟老婆冷战。”

他们度过了幸福的两三年婚姻。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丈夫开始抱怨妻子咄咄逼人,朋友也开始哭诉丈夫的冷暴力。他们的相处模式,变成了父母曾经的模式:妻子歇斯底里,丈夫退缩逃避。他们都很痛苦,也想改变,于是一起求助婚姻咨询师。咨询中,丈夫对妻子说:“以前我觉得,爸爸冷暴力真的很可恶,可我现在发现,冷暴力是唯一能让你闭嘴的方法!”朋友也告诉丈夫:“我很讨厌妈妈总是咄咄逼人,可你不想说的时候,除了逼问,我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让你开口。”那一刻,他们恍然大悟:父母伤害他们的方式,其实是一种不得已的解决办法。他们厌恶这个方法,但也在潜移默化间认同着。对朋友来说,“强势”有一个好处:重温母亲的爱。朋友发现:“现实中,母亲不够爱我;我就把自己变成母亲,自己爱自己。四舍五入,等于母亲在爱我。”

每一个认同父母糟糕一面的孩子,其实都是在用这种方式重温父母之爱。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因为这可以避免分离焦虑。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朋友深入思考:我的母亲对我很强势,其实是在恐惧“我无法控制我的孩子”,害怕她不这么强势,我就会离开她。出于孩子爱父母的天性,她也不想和父母分离,于是承接了这份恐惧。像父母,其实是在表达:我和父母还是一体的,我们还是一家人。我们有相似性,甚至,我们是共生的。哪怕她讨厌这一面,但这样一来,她就不用承受和父母分离的焦虑。然而,这种方式虚妄无效。因为变成母亲糟糕的模样,会一点点摧毁着我们的人生,让我们越发糟糕、沉溺过去,无法变成更好的人。意识到这点后,朋友最终醒悟:即使变得像父母,也无法改变糟糕的时刻。必须要摆脱和父母相似的魔咒,用别的方式,改写自己的人生。

如何放下仇恨,做真实的自己?那么,如何改写自己的人生呢?首先,接纳“恨”。痛恨父母的我们,希望“最好跟我妈/我爸一点儿都不要像”。事实上,恨是一种中立的情感,它像一种粘合剂,把恨的人和被恨的人链接在一起。这种链接,有时比爱还要强烈。同时,恨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情感。它曾保护我们远离伤害,也给了我们保护自己的力量。就像苏明玉的恨,让她与原生家庭一刀两断,从此走上自己的人生坦途。所以,想要改写自己的人生,我们先要意识到:恨是有价值的。接纳恨,才能接纳那个曾经无助、弱小的自己。然后,理解“恨与爱是一体两面”。我们不会对一个陌生人产生强烈情感,因为我们不需要陌生人的爱。之所以强烈地恨着父母,也是因为:我们强烈地渴望被他们爱。卡门的儿子被女儿杀死,母女俩几乎分崩离析,但女儿长大后,卡门抚摸了她的肚子。母女俩紧紧抱在了一起。我们知道,这个举动意味着原谅,意味着和解。卡门只是给了女儿一点点温柔,她就马上放弃恨与对抗。由此可见,她多么希望被母亲所爱。而《安家》中,想把血液中爸爸的基因都筛掉的徐文昌,也在父亲的主动拥抱下,选择了和解。

所有的恨,都指向爱。每个仇恨父母的孩子,内心都有一个委屈缺爱的小孩。意识到这一点,理解爱恨本一体,我们才能平复那些激烈的情绪,回归安宁。最后,整合爱与恨,开始新生。如果你实在放不下,不必强迫自己放下“恨”。而是告诉自己:无论我与父母多像,我都不是他们。我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我。我可以做出新的决定,可以活出自己,可以开辟新的人生,也可以有新的不一样的选择。

父母无法选择更好的人生,但我可以;父母无法更好地爱我,但我可以更好地爱他人。我有漫长的时间,与内心的恨意和解,与曾经的伤害告别。这个过程或许需要时间,但最终,我们会学会更好地去爱,走出仇恨的漩涡,走向幸福的彼岸。

策划 | Kiwi编辑 | Kiwi

主播 | 姝璇

你是否还在为人生感到迷茫?

对未来充满了焦虑?

知名个人成长作家张德芬《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4年后新版首发,正在火热售卖中!张德芬老师以自传式作品,分享自己的人生试炼与痛彻领悟,帮你找回内在的力量,遇见一个人的圆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