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有一个过程

 skysun000001 2022-08-26 发布于天津
庄稼也好、树苗也好,其成长是需要按照自身的规律来的;而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对其综合素养要求非常高的思政课教师,其职业成长之路、特别是其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升的过程,注定是需要有一个过程。过去我们总在讲,一个人做学问要能够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如果做学问的功利性思想太强、心浮气躁、三心二意,可能就会对科研上难题不愿做踏实、细致的研究,追求“短平快”的效益。有些人即使是迫不得已需要学习、钻研一点儿东西时,往往也会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者生吞活剥,对很多的东西也只能是一知半解、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其基本的职责与责任,而讲好课、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也和做学问的道理是一样的,需要有一个不断学习、日积月累的过程。谁都渴望成功、渴望尽早成功,首先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就需要付出常人不可想象的投入、需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而现实环境使得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上、在优质课程的建设、打磨上却没有了耐心、显得十分的急躁。客观地讲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对青年思政课教师要求过高是促使其走捷径的主要原因。当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从为谁培养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来要求的,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特殊”“作用特殊”“环境特殊”“要求特殊”。对于刚刚走入教师岗位、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而言,一是他们仅仅有一定的知识和理论的训练(注意他们已有的知识与理论与思政课所要求的知识和理论在很多方面还不一定匹配)、大多数新入职的教师是没有教学实践体验和经验的;二是讲好思政课除了要有基本的理论功底(个人认为,除了具体学科的要求之外,还得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四史”的基础),更加看重的是对于课程的全面理解和感悟(包括生活的体验与感悟)这一点是新教师的瓶颈。这就决定了新教师从一般的学生阶段到要把课程讲成有“政治高度、理论深度、情感温度、文化厚度、创新力度”的课程在短时间内(特别是他还基本处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感性认识阶段)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现实却要求他们必须达到;有时候领导们听了他们一节课就有可能否定马院的全盘工作、甚至有可能影响青年教师的前途。形势迫使他们要去寻找捷径。

第二,青年思政课教师对于教学精力投入不足促使其寻求捷径。教学工作往往一种隐性的投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教师,凭借的是职业道德、凭借的是良心,付出多少辛劳,甘苦自知。况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大多数得不到认可的。而且教学绝对不是将教材的内容搬至在课堂上、凭借教师的嘴皮子就能够把课上课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绝对是一个专业活,要求精术业、讲专业。而思政政治理论课更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准备的,因为,要把思政课讲准确、讲透彻、讲生动、讲的让别人相信,是非常难的事儿,尤其是要改变别人的思想。但是,青年教师到岗之后,有些学校是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行政的、公共的事务;而大多数青年教师则是背负着“科研”“论文”的考核压力,致使青年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对于自己的职业定位的认知必然导向后者,应为教学是公家的田、科研是自留地,做好了名利双收。我们虽然在进人之时重点要求新进教师首先要上好课、过好教学关。但是现实往往促使教师不会将主要的精力至于教学上,的的确确有一部分教师混教学的情况存在。

第三,网络与资讯的过度发达,导致青年思政教师产生了惰性。现在我们的青年教师面对的教学环境、拥有的教学条件真的是太优越了。回想我们刚刚入职的时候,那时候,没有太多的科研压力,但是青年教师基本上没有课程课上。我刚工作的时候,每年也只有2-3个班、大约90个课时的选修课。没课上也是很急人的。当你承担了教学任务之后,教材、教辅都非常难找,,更不要说什么现成的教案、PPT、各种教学资源。教案都要自己要亲自有笔书写,而且一遍一遍的改、一遍一遍的试讲,等到真正走上讲台时,都有一个基本的训练。我个人在教学上有一个比比人多了的“磨砺”——就是下基层执教。过去条件是比较艰苦,但它却促使教师仔细地研究教材、认真地打磨课程、不断地揣摩教法、有心地选择案例、真心地跟人听课等等,这一系列环节虽很原始,但它却让青年教师理解了教学过程与环节,特别是促使了教师的思考。但是现在的手段发达、资讯丰富,使青年教师不用花太多的气力,反而感觉教学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儿。

第四,思政课教学的过度展演和激励,诱发青年教师急于成功。在过去不重视教学的年代,青年教师要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突破,就得把全部的精力投在写论文、报项目上,根本无暇顾及教学。对于教学来讲,绝大多数教师仅仅把它作为一种任务来完成,得过且过。现在从大环境到政策都开始重视教学工作了、尤其是重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特别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大多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讲课竞赛来实现的。对于青年教师来讲,渴望成功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如何取得成功、一些所谓的成功对青年教师本身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现实社会的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快餐”、速成,这种思维必定影响着青年教师的判断与选择。其实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超常规发展也是有的,但是仅限于少数。而且从成功学的角度来看,一些速成的成功往往是不牢靠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速成的捷径事实上是没有的。作为教学而言,初入教坛的青年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与感悟,大多数情况是通过在理解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写教案、制作课件也是在慢慢消化课程,再到课堂教学,即使一种实践,也是一种检验。青年教师就是在这样来来回回的演练和打磨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现在一些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能够立刻出效果的各类展示性竞赛。特别是一些学校对这一类展示性的活动给予了很高的奖励,从而诱使了部分青年教师不愿意打基础、就想一战成名。这种忽略了过程、只追求结果的短期行为,对于青年教师来讲肯定是弊大于利的。

“速成”的东西都是不会持久的,在青年思政课教师成长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地理解他们的状况、对于他们的成长以及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最大的宽容,就像正当年的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老教师是一个道理。大家都有过年轻的“青涩”的记忆,大家也都会老去,相互理解非常重要。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是由他们未来的几十年教学积累所堆砌的。渴望成功是能够理解的、实现了自己的某种目标、即实现了成功之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一次讲课比赛的成功,只是自己成长之路上的一次加油站,而并非是终点站。另外,对于青年教师来讲,埋着头、努力干几年而不是从一开始就把所有的精力放置在追求显性化指标的过程中。同时,奉劝青年思政课教师,特别是没上过几遍课的“青椒”们,从一开始就要打牢基础、按照教学规律地将教学的流程体验好,当你已经跳出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而迈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时,就说明我们的青年教师就迈入了成熟。

作者丨夏永林,思政课教学专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编辑丨梅思平
审核丨周伟;萧睥
击关注
『壹学者思政研究』
 

“壹学者思政研究”是为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的学人而建。日常发布《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用稿通知、精选文章,以及高校思政课的前沿动态、研究课题、教学指导等内容。

阅读更多思政相关论文,请购买壹学者会员。

《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现已开通在线荐稿、在线评议通道,欢迎您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