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4年工作人员整理周总理遗物,意外发现一个文件夹:与贺龙有关

 梦想童年594 2022-08-26 发布于江西

1994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18周年纪念日,邓颖超的秘书赵炜携工作人员再次整理总理遗物。

在遗物中,大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文件夹。

众人打开文件夹之后,发现了一份与贺龙有关的遗物。在场所有人在看完这份遗物之后,无不失声痛哭。

一、与贺龙的相识相知

周总理与贺龙的故事还得从1927年的盛夏说起。

那一年的7月28日,天气还像往常一样炎热,有一位面容俊俏的年轻书生顶着烈日,来到了国民革命军第20军驻地。

这个书生正是后来的总理周恩来,此时的贺龙被任命为第20军军长。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但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次会面之后,两人便成了莫逆之交。

周恩来见到贺龙,一见如故,他激动地握住贺龙的手说:“此次前来拜访,不是出自礼节性的,我是来找你商量起义计划的,我们现在就谈,可以吗?”

贺龙说:“我洗耳恭听,你讲便是。”

周恩来听完,笑着对贺龙说:“你是大将军,洗耳恭听怎么够呢?你不光要动耳朵,还得动手动脚动枪动炮呢!”

一阵寒暄之后,周恩来便开口向贺龙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并讨论了共产党对当前局势的主张和看法。

虽然贺龙的军旅生涯已经很多年,但对于中国当前局势,他并不是很了解,通过周恩来的详细讲解之后,贺龙顿时明白了革命的意义。

这个时候的贺龙还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共产主义才是他的信仰。

周恩来向贺龙谈完了国家当前形势之后,又讲起了“南昌起义”的具体计划,最后他问贺龙:“这次的起义计划你还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吗?”

贺龙说:“我没有意见了,我听从党的安排,党叫我干啥我就干啥。”

1928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等人的领导和指挥下,“南昌起义”的炮声被打响了。

这次起义中,贺龙带领着他的第20军军团全部参加,他的部队占总兵力百分之五十以上。

在起义前夕,贺龙就已经开始激励着战士们的斗志,为革命胜利做准备。

军队在周恩来和贺龙等人带领下奋勇杀敌,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英勇奋战,全程歼灭敌人三千多人,最终将南昌城夺下。

可以说如果没有贺龙的全面支持,这次起义可能会面临着失败。经过这次的并肩作战之后,周恩来与贺龙的感情也逐渐加深了。

1928年9月,由于贺龙的表现出色,赢得了党领导人的信任,经过仔细的研究和讨论之后,组织答应了贺龙的入党请求,并让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入党仪式上,周恩来诚恳地对贺龙进行高度赞赏和评价,最后周恩来感慨道:“贺龙同志是一位好同志!”

贺龙听完周恩来的赞赏非常感动。

1928年10月初,南昌起义的起义军在广东兵败流沙,这时候的革命形式处于危急关头,由于担心将士们的安危,周恩来决定将贺龙等人转移到上海。

但贺龙却对此次的失败心有不甘,他说道:“我很不甘心就这么算了,我一定要将革命进行到底,我要回湖南湘西去,卷土重来!”

回湖南湘西?卷土重来?大家开始怀疑贺龙这样的想法是出于别的目的。

但周恩来听完之后并没有怀疑他的想法,而是担心地说:“我答应你回湖南湘西的要求,目前形势这么危险,敌人一直到处搜索我们的人,我很担心你的安全问题。”

听完周恩来的话之后,贺龙的内心倍感欣慰,安慰道:“恩来同志,你不必担心我,我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会保护好自己的。”贺龙的这番话打消了周恩来的担忧。

在当时,很多同志对贺龙回湘西搞武装斗争的想法表示质疑,因为在贺龙还没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他曾是国民党高官,大家都很担心他经历了这场失败后,内心受挫,会重新投靠国民党。

但是周恩来并没有对他的行为表示怀疑,他力排众议,相信贺龙到湘西后一定不会背叛党和人民,以贺龙的为人一定会将革命斗争坚持到底。

周恩来不仅信任贺龙,他还担心着贺龙,虽然这是一件小小的事情,但往往这种小事是最暖人心的。

在贺龙离开的那天,周恩来亲自前来送行,周恩来紧紧握着贺龙的手说:“贺龙同志,你在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啊!到了湘西之后要给我写信报平安,那样我才放心。”

此时此刻,贺龙眼眶红了,他感动地说:“恩来同志的嘱托,我不敢忘。”

随后,贺龙便带着艰巨的革命任务离开了周恩来,踏上了前往湘西的火车。

到了湘西之后,贺龙和周逸群在周恩来的关心和帮助下,在湘鄂交界处组织了一支红军队伍,这支队伍后来被称作“红二军”。

他们带着那支队伍在湘鄂扫匪除恶,保护当地百姓的安全,他们的行为得到百姓们的拥戴,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认可。

自从上次的离别,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时隔二十年,在那二十年里,因为工作上的原因,周恩来和贺龙只有过几次短暂的见面,就再也没有在一起工作过。但有着相同信仰的他们,却没有因此而断了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贺龙被调到北京任副总理,周恩来任总理,这样,两位久别重逢的好朋友距离又被拉近了,这拉近的不仅是空间距离,还有他们的那两颗心。

1956年,周恩来率领着中国代表团,到国外进行访问,贺龙以副总理的身份跟随着周恩来参加了这次长达两个多月的访问工作。

在访问的过程中,他们两人相互配合,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很多国家对我国产生了好感,并表示支持。

他们这次相处是自南昌起义后,相处最长的一段时间。

1957年,缅甸总理吴努前来我国访问,中缅会谈选择在云南昆明举行,周恩来在贺龙夫妇的陪同下前往昆明会见吴努总理。

会谈结束后,云南省政府为缅甸总理举行了盛大欢送会,大家齐聚一堂,他们围在周总理的身旁,纷纷举杯向总理敬酒,总理因为开心,一连喝了好几杯。

这时,贺龙急了,他非常担心周总理的身体,于是,他就抢下了总理的酒杯,对大家说:“感谢大家对总理敬酒,总理的这杯酒,我替他喝了。”

但贺龙身体也不好,他患有糖尿病,不适合饮酒,周恩来想到了贺龙的病情,他将贺龙的酒杯抢了过来说:“这杯酒我喝,你不能喝。”

看到贺龙还想过来抢酒杯,周恩来着急了,于是,他就端着酒杯站起来,大声地对大家说:“贺龙同志患有糖尿病,不能喝酒。”

听完周恩来的话之后,很多想敬贺龙酒的人,都纷纷放下酒杯,不好意思敬酒了。

宴会结束之后,周恩来将喝醉酒的贺龙带回招待所,并嘱咐薛明要好好照顾贺龙,以后不能让贺龙喝酒。

贺龙醒来后,跑到周恩来的住处,对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要好好照顾周恩来。

就这样,这两位好朋友之间相互体贴和关怀感动了身边所有的人。

贺龙的妻子薛明曾经说过:“贺龙对总理是十分尊敬的,每次贺龙听到屋外有汽车驶来的声音时,都会跑到窗户旁去看一下是不是总理来了,如果是总理的车,他便会喊我去倒茶。”

周恩来每次闲下来都喜欢到贺龙家里做客,贺龙知道周恩来喜欢喝茶,一直在家里准备着好几样茶,等周恩来一来,他就会让妻子薛明端上茶,给周恩来品尝,还会问:“恩来同志,这茶味道怎么样?”

周恩来说:“不错不错,一股醇香。”

两人就坐在沙发上边品着茶边聊天,有时候还会听到贺龙哈哈大笑的声音,这种场面给人的感觉甚是温馨。

这种温馨的场面不是时常会有的,因为他们俩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忙。

1967年1月的一天,北京城里的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周恩来顶着风雪找到了贺龙。

他紧紧地握住贺龙的手,含着泪对贺龙说:“我给你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你去那里休息一下,家里的事,有我在,你不必担心,等到了秋天,我去接你。”

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他们这次的离别,竟成了永别。

1969年6月9日,身患重病的贺龙因为没有条件治疗离开人世,还没等到与周恩来重逢的那天,就在遗憾中走完了一生。

二、身患重病的周恩来坚持为贺龙致悼词

1974年9月19日,随着党中央发布的《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书》,贺龙获得了他一生应有的荣誉。

1975年5月,贺龙妻子薛明写信给叶剑英,要求将她丈夫贺龙的骨灰迁至八宝山革命公墓安放。薛明的要求很快得到中央领导的批准。

中央领导经过仔细研究和讨论之后,决定在1975年6月9日,为贺龙举行“骨灰安放仪式”,并在八宝山公墓举行

1975年6月9日,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大厅里。

贺龙的骨灰盒在礼堂大厅的正中央安放着,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骨灰盒的四周摆满了鲜花。

贺龙的遗像庄严地在正中央悬挂着,写着“贺龙同志骨灰安放仪式”的黑底白字横幅悬挂在大厅正上方,大厅四周摆放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送来的花圈。

已是癌症晚期的周总理为了来参加这场仪式,抱病从305医院赶来。在此之前,中央领导鉴于周总理的病情,没有邀请他来参加。

可是正当人们准备进行仪式时,突然接到总理抱病前来的通知。于是,大家便将仪式推迟,等待周总理的到来。

总理来了,他迈着艰难的步伐走了过来,大家发现他比以前消瘦许多,精神状态也不比从前。

望着周总理沧桑的身影,大家都在心里为他担忧,期盼他能早日康复。

在邓颖超和工作人员的陪伴下,总理走到签到桌前,邓颖超到总理跟前拿起毛笔说:“我来替你签吧。”

总理说:“不行,这是无法代替的,还是我自己来吧。”

他左手撑在桌台上,用受伤的右手拿起毛笔,在墨盘上蘸了蘸墨水,颤抖地在签到册上写上“周恩来”三个字。

看到“周恩来”这三个字写得有些歪扭,周总理无奈地感叹道:“写得不好!”

在身边的邓颖超赶忙安慰道:“没事的,人老了,写不好也是正常的。”

签完名之后,总理在邓颖超和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进了第一休息室。

屋里的领导同志们见到周总理,纷纷站起来迎接。叶剑英赶紧上前紧紧握住总理的手问道:“总理,您身体不好,怎么还来呢?您要保重身体啊!”

总理说:“这么多年,我已经对不起贺龙同志了,这次我哪能不来。”

说完,总理的脸上露出了哀愁。

本来这场“骨灰安放仪式”是由邓小平主持,叶剑英致悼词,可是,叶剑英见到总理之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悼词递给总理,说:“总理,还是由您致悼词吧。”

总理并没有推辞,他接过悼词,坐到沙发上,从口袋里掏出笔仔细地审看着,并不时在悼词上做出一些修改。

看完悼词后,总理抬起头问旁边的工作人员:“薛明同志来了没有?”

工作人员说:“她已经在第二休息室等候了。”

“我去看看薛明。”总理用手撑着沙发吃力地站起来。

在邓颖超和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径直向第二休息室走去,还没到休息室门口,总理就焦急地喊着:“薛明,薛明啊!”

此时的薛明坐在沙发上,正沉浸在悲痛中,总理的到来,让她感动不已,她连忙起身迎向总理,紧紧握住总理的手:“总理,你来啦?”

见到总理的薛明就如同见到自己的亲人一般,她似乎有很多话要向总理诉说,但此时此刻,她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总理眼里噙满了泪水,抖动着双唇,很长时间才说出一句话:“我来晚了,我来晚了!薛明啊,我太难过了......”

薛明更是强忍着悲痛,她看着总理那憔悴的脸,说:“总理,感谢你对我们一家人的关怀......”。

说完之后,薛明已经控制不了内心的悲伤,泣不成声,在场的人听到他们的对话,也跟着流下悲伤的泪水。

仪式马上开始,在工作人员的通知下,各位领导同志纷纷进入礼堂大厅。此次共有三百多人参加仪式,在这些人当中,有很多是跟着贺龙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老将军,为了来参加这场仪式,他们不辞辛苦,在家人的搀扶下,不远千里来到了礼堂上。

总理缓缓地走到贺龙的遗像前,深深地向贺龙鞠了躬。他转过身来,面对着前来参加这场仪式的同志们,慢慢地从口袋里拿出那张悼词。

“同志们......”

听到总理低沉嘶哑的声音,人们纷纷把目光投了过去。

在总理还没生病之前,声音是那么铿锵有力,如今却变得那么的沉嘶哑,此刻他的悲伤难以自持。

“贺龙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同志、老战友,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

总理对贺龙一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赞颂了贺龙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

念着念着,总理的声音开始变得哽咽起来,他的声音里充满深情,眼里噙满泪水,众人随之潸然泪下。

致完悼词,总理又转向贺龙的遗像,再次鞠躬。连鞠三躬之后,大家抬起头时,却奇怪地发现总理还在鞠躬,大家也纷纷跟着向贺龙鞠躬。

总理向贺龙一连鞠了七个躬,这七个躬,表达了总理对贺龙的无限眷恋之情。

安放仪式结束后,贺龙的骨灰盒被安放在骨灰堂一室正面右上方的81号骨灰匣里。

周总理也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离开八宝山革命公墓,回到301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为祖国奉献一生的周恩来总理闭上了双眼,与世长辞。

1994年,秘书赵炜携工作人员时隔18年后,再次为总理整理遗物,在一个文件夹里发现的当年总理为贺龙修改的悼词,顿时,往日的岁月扑面而来,在场的人无不失声痛哭。

如今,这两位伟人都已故去,那份持续半生的情谊被历史封存。他们当年的努力也被镌刻在历史中,让后人永世铭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