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克龙有没有吸取二战前绥靖主义的“负面经验”

 laoyu2012 2022-08-26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先来两条前两天的国际新闻,有关俄乌战争。

8月24日是现代乌克兰的独立日。借此机会,许多国家的政要都公开表示了对乌克兰不同程度的支持。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重申,乌克兰领土完整必须确保。这倒不出人意料,有点意外的是白罗斯(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他也一反常态公开表示,要维护白乌两国的传统友谊,并希望和平之光降临乌克兰。

还有一条消息同样令人有些吃惊。这一天,乌克兰举办了线上的第二届“克里米亚平台峰会”,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视频讲话中说,面对俄罗斯的那啥行为,国际社会必须表现出“毫不软弱、毫不妥协的精神”,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所有人的自由,也关系到世界各地的和平”,所以“法国和欧盟……正在做必要的事情来支持你们的斗争,因为这是一场正义的斗争……”

之所以吃惊,是因为马克龙以前可不是这般“旗帜鲜明”。2月24日开始的战争爆发之前,马克龙就曾低三下四地飞到莫斯科去见普京;2月24日开战后,他又与后者频繁通话;俄军连续两个多月围困马里乌波尔,马克龙又公开散布悲观情绪,认为乌克兰无法抵挡俄军攻势。

在“欧洲未来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中,马克龙更是自以为聪明地声称,欧洲必须从过去历史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确保在俄罗斯和乌克兰进行和平谈判时,没有任何一方受到羞辱。马克龙这话的意思就是普京失利后要给他台阶,不能“羞辱”之,说白了就是要乌克兰放弃部分领土主权以换取和平。

所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接受意大利媒体专访时要说:马克龙试图找到与俄罗斯结束战争的外交语言是徒劳的,因为他在这方面只有“负面经验”。

图片
泽连斯基接受视频采访

显然,马克龙和泽连斯基在这一轮“对话”中,都或明或暗地提到了一战和二战的经验教训,既包括正面的,也包括负面的。

马克龙的言外之意是,一战后协约国通过《凡尔赛和约》“羞辱”了战败的德国,令后者在羽翼丰满后再次发动战争(二战)报复英法等国……

而泽连斯基的话则明显是在提醒马克龙,别忘了二战前英法绥靖政策这样的“负面经验”,别忘了绥靖主义是如何让法国成为希特勒的猎物,以至于可耻投降的。

图片
法国投降后,希特勒会见维希政府首脑贝当

那么我们现在就来简单说说二战。大家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于1945年9月2日——这一天,日本帝国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但是二战究竟爆发于哪一年的哪一天,却并不是一个毫无疑义的问题,因为不同阵营对此有不同的说法。

欧洲把二战爆发日期定格在1939年9月1日——这一天,德国闪击波兰。美国史学界有人则认为,二战正式爆发日期是1941年12月8日,因为日本在7日偷袭珍珠港,8日美国即向日本宣战——部分美国人认为只有他们参战后,所谓世界大战才算正式爆发。日本政界和史学界的主流观点与美国相似,也把二战爆发日期定在1941年12月8日。

而中国官方和学界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那么二战爆发日期就应该是中国“十四年抗战”的起点——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日期,即1931年7月7日。

以上三种说法,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似乎都有道理。我今天想说的是,欧洲人以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向波兰发动闪电战,英法两国随即对德宣战为二战爆发的标志,但是在德国进攻波兰前,欧洲还发生过两起大事件,可谓二战之所以爆发的重要背景,也可以说是大战的前奏。

这就是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事件、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事件。

图片
“德奥合并”后,希特勒被奥地利女孩簇拥

1938年3月12日,德国武装占领奥地利,随即搞了一个高压下的“公投”,制造了一个“99%的投票者都赞成德奥合并”的伪民意,实现了希特勒并吞奥地利的目标。

德国成功吞并奥地利后,又提出割让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无理要求。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为了“确保欧洲和平”,决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向德国妥协。

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会面并签署了那个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满足了希特勒蚕食捷克斯洛伐克的要求。

但是1939年3月15日,纳粹德国却在英法客观上的纵容之下,得寸进尺,武装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图片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四国首脑合影

《慕尼黑协定》的出笼,标志着二战前夕西方国家绥靖主义占了上风,潘多拉魔盒被打开,纳粹德国自此更加肆无忌惮。

希特勒背信弃义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后,英法两国政客似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跟希特勒所签慕尼黑协定只涉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法国著名战地记者、军事理论家和战略学家李德·哈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中写道:

1939年4月1日,全世界的报纸都登载出下述的新闻:英国张伯伦内阁,正在改变其绥靖和孤立政策,并以维持欧洲和平为目的,已向波兰提出保证,将保卫该国以对抗任何来自德国方面的威胁。但是9月1日,希特勒已越过波兰国界前进。

这个被称之为“波兰战役”的二战爆发标志性事件,其大致过程是这样的(极简概述):

纳粹德国首先向波兰第二共和国提出领土要求,要求割让但泽(格但斯克)和“波兰走廊”给德国,并发出最后通牒。

波兰不从。于是,德军(包括斯洛伐克部队)于1939年9月1日凌晨对波兰发起以机械化部队为主力的闪电攻击,一个月后占领波兰全境(9月17日,苏联亦参与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英法两国于战争爆发后48小时对德宣战。但他们的宣战在很长时期内只是象征性的,数月内“西线无战事”,史称“静坐战”。这不能不说也算是绥靖政策的延续。

当然,英法也算是自食其果,开战几个月后也遭到了纳粹德国的武装占领和大规模进攻。幸好英国后来出了个丘吉尔,而法国却出了不少个“贝当”。这也正是泽连斯基暗示马克龙需要温习的史实。


图片
1939年9月,德军坦克部队开进波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等,史上所有著名战争都无一堪与之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时时回想与省思。

在汗牛充栋的类似著作中,李德·哈特的这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无疑是最真实完整的权威作品之一。作者凭藉其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名著。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之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叙述,同时对此段历史作了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

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即所谓“鉴往知今”,真实的二战史在今天依然有警醒意义。就连当年的德军名将隆美尔也说:英国人对于李德·哈特的理论若能多加注意,则一定可以避免吃这么大的败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