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像经营一家企业一样经营自己(一)

 江南木客fh3om0 2022-08-26 发布于浙江

同样,一个学业特别优秀的孩子和一个学业比较普通的孩子,差距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要了解知识的本质。

哈耶克对知识的本质有过深刻的阐述,他把知识简单分为两类:硬知识和软知识。硬知识是指能用诸如语言、文字、数字、图表、公式等方式表达和传播的知识。软知识是指没有办法用语言、数字、文字、图表公式等方式表达和传递的知识,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企业家决策主要靠软知识,管理者决策主要靠硬知识。

企业家精神是超越数据的。有人认为大数据的出现可能会使计划经济重新变得可行,这完全是错误的。
同样,真正学业优秀的孩子也是超越硬知识的,如果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关注和培养训练的重点完全放在硬知识上,那是远远不够的。也有些人认为只要学习习惯好,就没什么问题,就不用担心了。这明显进了一层,但还是不够高阶。
要想孩子学业真正优秀,了解一点企业家精神,有必要。

企业家精神四要点:

1、对盈利机会的警觉。

企业家对盈利机会的捕捉,是不需要哪个人耳提面命苦口婆心的。这是猎狗对猎物的警觉,这是男人对美女的敏感。猎狗如果没有这种敏感和警觉,跑得再快或者叫得再凶,又有什么用?

因此,我们对孩子首先要培养的一大重点是: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敏感,对学习机会的警觉。这是判断一个孩子学业上能否十分优秀的基本依据。一个孩子对新知识、新信息十分敏感,一听到未知的东西耳朵会竖起来,眼睛会放光,对能快速提升自己学习能力的学习机会充满警觉,这样的孩子才是不用担心学业的孩子,这种能力才是我们需要首先培养的能力。

2、简单化

管理者通常把问题想得很复杂,企业家通常把问题想得很简单。恰恰把问题看得很简单,他才能成为一个企业家,一个把问题看得很复杂的人不可能是企业家。简单化当中包含着很多道理,它能帮助你抓住事物的本质,同时给你解决问题的勇气。李书福为什么敢造汽车?就是因为他把造汽车想得很简单。他有两个著名的比喻,一个是,汽车有什么难的?不就是两辆摩托车并排起来吗?另一个是,汽车不就是把一个沙发放在四个轮子上吗?这就是他当时对汽车的认识。正因为这个简单化的认识使他走上了制造汽车不归路,成为中国最有有影响力的民营汽车制造商。我们都听过很多企业家讲过这样的话:如果当初知道这么难,根本不会去创业了!

有些孩子就是把学习想得太过复杂了,把很多远大的目标想得太难了。想得过于复杂,容易淹没在细节里,容易迷失本质,容易患得患失。不少学生或者家长,把高考选科、填报志愿等当成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研究,这固然不错,但有些人却因此迷失了学习和工作最本质的意义。
简单化也是本质化。

3、想象力

熊彼特说,创新就是一种新的组合,一种产品或技术从无到有一定是组合而来的。组合是什么?组合就是一种想象力。斯蒂文森把轨道马车和蒸汽机想象在一起就有了蒸汽火车。奥古斯塔·埃达·洛夫莱斯夫人(Augusta Ada Lovelace) 是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女儿,被称为“软件编程之母”,她在1842年就说过:“想象力是什么?这是一种组合的能力,它可以采用新颖的、独特的、无限的、不断变化的方式将事物、事件、思想和概念组合起来……它可以洞察我们周围看不见的世界,那是科学世界。”

很多人对想象力有一种误解,以为只有天马行空宇宙星河外星人才是想象力,其实学习过程中各种知识的组合就是一种想象力,比如,我们在小升初当中学过的须一瓜的《小学生黄博浩文档选》,就是把作文、日记、演讲稿、检讨书、博文等组合在一起,成了一篇妙趣横生的小说。

打破各种局限和束缚,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组合,就是想象力训练,这种训练可以贯穿于日常的学习环节中,而不是一想到想象力训练就是写一篇科幻作品。

4、毅力和耐心

事情看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没有那么简单,所有伟大的企业家没有不经过失败的。弗雷德里克·图德因还不上欠款而坐牢,亨利·福特创业三次,前两次都失败。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和很大的耐心,你不可能屡败屡战,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冯仑说“伟大是熬出来的”,段永基说自己做企业最大的感受是“要硬撑着”,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毅力和耐心的训练,应该是学生学习成长中应该培养的重点素质,因此家长不要害怕孩子失败,浪费时间,就包揽孩子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疑难杂症”。 家长越包揽,孩子越偷懒。 家长越“能干”,孩子越依赖。结果,孩子自己一点做事的毅力和耐心都没有。
对未知敏感、把握事物的本质,善于组合、有毅力和耐心,这些比硬知识的学习重要很多。

再了解一下企业家精神不是什么。
1、企业家有梦想,但不以利润为唯一目标。
一般认为,企业家的目的就赚钱,最大化预期利润。我们大大低估了企业家精神,特别是企业家的非利润动机。与其说,利润是企业家的追求和目的,不如说它是企业家衡量自己成功与否和社会约束企业家行为的一种指标。
熊彼特早在一百年前就指出,企业家有三个非金钱动机。首先是建立自己的商业王国。人人都追求成功,而什么是成功?最伟大的成功就是建立一个帝国。过去,靠战争建立帝国,现在则可以靠商业来建立帝国。第二是争强好胜,要出人头地。如王石曾经讲过的:我就是要证明我行,你不行。人与人之间有一点互相较劲的精神,至少要追求胜人一筹,这一点对理解企业家精神至关重要。第三是对创造性的享受。
所以,一个真正的学习者,他的目标也肯定不止于分数和名次,有远见的家长就要引导孩子对“分数和名次”之外的更高目标的追求,引导孩子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和创造性的享受。学习的快乐应该来源于学习本身!来源于建立、超越和创造。
有了这个,还需要什么督促、鞭策、监管和物质刺激吗?基本不需要了。
2、企业家不能完全听命于投资人。
企业家与投资人之间一定会存在矛盾,这个矛盾不仅仅是利益的矛盾,也包括认知导致的冲突。企业家之所以是企业家,就是因为他总是持有与众不同的看法,这个与众不同不仅仅是针对投资人的,甚至和其他企业家也不一样,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处理企业家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方面,如果都听取投资者的意见,就等于消灭了企业家精神。按照我们最规范的公司治理的方法,按照证监会、银监会等等监管机构颁布的条例,就更会消灭企业家精神。但是,另一方面,你拿了别人的钱,就不能为所欲为、一意孤行,否则,没有人会给你投资。怎么办?这是一个永久性的难题。
创新都是不确定的,所以需要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与统一意志、统一规划是矛盾的。 
父母就相当于一个投资人,如果孩子完全听从父母,孩子一定是缺少创造性的。但是不是越不听话,越有创造性呢?当然也不是。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呢,可以参考投资人和企业家之间的关系。
3、企业家不是“好员工”。
好员工就是循规蹈矩做事,对老板惟命是从。如果一个人规规矩矩地从基层做起,一直靠“听话”得到了提升,这就与企业家精神毫无关系。
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不同。凡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他在一个传统的、职业化管理严格的公司,一定是不舒服的。所以我们看到,好多企业家都是由于对原来的老板不满,一定要脱离那个体系,自己创业,或者是被原来的老板炒鱿鱼,不得不自己创业。
所以有些特别富有创造性的孩子,也不一定是规规矩矩的“好学生”
人类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今天的废料可能就是明天的资源。
在我们这个时代里,人类的进步就是企业家精神带动的进步,但如果环境不好,企业家精神也可能会去干坏事,去掠夺财富。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企业家精神去做好事,去创造财富,这是对时代提出的要求。同样,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那些富有创造性的孩子有一个合适的成长土壤和空间,也是时代的需要。

不一定所有的孩子都非常富有创造性,也不需要所有的孩子都具备企业家精神,但了解一点企业家精神,会对孩子的成长抱有一种更宽容的态度,寄予一种更长远的期待。(未完待续)


学习,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