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的高级精神食粮能让生命绽放不一样的花吗?

 偶然间的菲菲 2022-08-26 发布于河北

王小波曾说过:我来到这个世上,无非是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而对于怎么活这一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有自己的活法。

因为最近刚读完科幻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于我而言,对于这个令人伤感的结局,我想到了人类本身。虽然任何人总要面对死亡,生命终有尽头,但是无论你有什么样的头衔,是帝王、是封疆大吏、是诗人、作家、艺术家,在死神面前都是平等的。

这样看主人公查理也许并不那么遗憾了,他的人生没有从头到尾如朝菌、蟪蛄那样浑浑噩噩,而是如流星一般在一刹那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从32岁开始在有限的智慧中,他的精神世界从做完手术那一刻开始变得与之前大不相同。他重新认识了世界,拥抱了世界,做了他能做的一切:去学、去爱、去理解,这些都是他精神世界的变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这本书,这里不做过多赘述。

查理的精神世界让我想到了美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说美之境界是人类生命的“高级精神食粮”。

在先生的《美学三境》这本散文集中,不仅包含了王国维对美与艺术的基本观念,也详细阐述了对审美、艺术等问题的见解。

先生的人生三种境界之中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种境界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之境。

下面我从这三种境界来论述一下王国维先生独到的高级的精神美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西风凋碧树”,是一种烦躁的心情,诗人要观物,首先要摆脱现实的种种纷扰,破除一切我执,包括苦乐、毁誉、利害、得失,挣脱一切个人的私念,达到胸中洞然无物,才能达到观物之微。“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时,便定能去体会物之内在本质的美了。

这种心境反映出了我们在人生事业开始前的一种规划,作规划时要有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要高瞻远瞩,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要从高处俯瞰世间的万事万物,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我们只有先勾勒蓝图,知道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后,才能化蓝图为现实。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对第二境界的美有这样一个解释。说这是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把握,审美主体有一种择一的、固执的、终身无悔的精神,在探索着事物的美。

通俗的理解就是,这种美必须将事物个别的、外在的、偶然的东西跨越过去,得出普遍性的、内在的、必然的一种理念,用审美的把握塑造出美的意象,诗人在此境界的心情是平静、纯净、自然的,寻求一种自然的乐趣。

这个作为人生中的第二境界,是成就事业的最关键的一个阶段。这其中包含了两个方面的精神状态。一方面,这种寻求是艰辛的,使人憔悴和消瘦。同时,在另一方面,这种寻求又是使作者的感情得到升华,达到完美的意境,虽然“衣带渐宽”,又是值得的,殉身无悔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人说这里说的是顿悟,亦是一种精神境界。诗人在艰苦的寻求中,豁然开朗,灵感顿生,妙语连珠,境显现得光辉耀人,情表达得沁人心脾,这是极不容易获得的一种境界。

经过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苦苦寻求与奋斗,迎来了收获的时机。这是诗句的作者能用最明快的语言,将事物玲珑剔透地表达出来,浑如天成。

通俗地说,就是曾经多年的辛苦,多次磨练和周折后,成熟的心会领悟到收获的喜悦,忙碌了大半生,当脚上被磨起茧,走过的路在身后已经延长到很远的地方,当时的起点已经消失在路的尽头,而路上洒满的泪水已经把事业之花浇灌得分外美丽。

这时的心情达到了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第三境界,表达了智慧的顿悟。

说在最后

正如开篇所说的查理,虽然手术失败,但是对于查理来说,虽然只是用了几个月,但却体验了普通人的一生变迁,而这个过程和普通人一生的“懵懂无知-智慧-痴呆”的历程是多么相似?人作为高智商的生物,总渴求着活的更长久、活的更有意义,那何不学会发掘更深更高级的心境?

王国维个性鲜明,他不仅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也是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

《美学三境》给大家传递的是“高级美”。让我们不仅能“谈美”“讲美”更能在平凡的生命中活出人生该有的样子,绽放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