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山火大决战,让我看到一群有担当的“孩子们”

 阿呆爸育儿 2022-08-26 发布于安徽

这是阿呆爸第612篇原创


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月月

01.

大家好,这里是阿呆爸育儿。

这些天,重庆的山火让所有人都为之揪心。

截至目前为止,重庆大火已经整整烧了8天,已发现超18起火情,10个区县受到影响。

涪陵、巴南、江津、南川、大足等地受灾严重。

熊熊的山火燃烧了一整夜,火蛇能窜起十几米高,现场满目疮痍,不堪入目。

44°的高温助长着火势的蔓延,直升机一次次飞到长江取水又返回火场,可依然很难控制迅猛的火势。

更艰难的是,重庆到处都是山地,火势又危急,上山的路很多都走不通,只能走林间小路。

道窄、坡陡、路差,汽车难以通行。

眼见火情就要吞噬家园,热血的川渝男儿立刻组织起志愿者。

短短几天,1.5万人扑向了火场。

既然路窄,汽车过不去,那就用摩托车。

重庆摩托车骑手得知情况以后,第一时间在车友群中发了招募令,自发组织起来,北碚90%的摩托车主都来了!

昔日最酷的摩托男孩们,一时间变身成救火英雄,纷纷参与到抢救山火的行列中。

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这些画面:

前方是消防官兵顶着高温持续作战,后面是重庆娃儿们的摩托队奋力运送物资。

山路崎岖,摔了也顾不上疼,扶起摩托继续骑。

累到极致,就眯着眼休息一会,再拿矿泉水浇头,让自己清醒。

骑行路上烟尘滚滚,持续高温又容易中暑,志愿者们就总结了很多土办法:

用两三层口罩沾水,戴在口鼻处,就能避免吸入烟尘;喝点藿香正气水,再套上冰袖,就能缓解中暑,避免晒伤。

连生死都不顾了,眼前的那点利益,川渝男儿们更是没放在心上。

很多送外卖的骑手一天能挣三四百,可看到家园有难,他们放弃了赚钱的机会,就算是倒贴钱,也要上!

还有很多摩托车爱好者,平时“爱车如命”,可在火场面前,大家都把爱车贡献出来,摔了、碰了、坏了也不怕,不惜一切成本,也要把物资送到位!

这些小伙子大多很年轻,多是90后、00后,正是玩世不恭的年纪,相信在家里,也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的珍宝。

可一场灾难,却让我们看到川渝少年们身上的担当精神。

02.

不得不说,养育一个孩子,培养他的担当精神,真的太重要了。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就曾说:责任与担当是孩子精神世界的“钙”,只有孩子不“缺钙”,才能健康成长。

遗憾的是,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忽略了培养孩子的担当意识,“缺钙”的孩子比比皆是。

生活中,你是否见过这样的孩子:

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克服,而是退缩;

犯了错误,不想想应该如何改正,而想着怎样甩锅;

一把年纪,每天宁可躺着玩手机,也不愿起身做点家务;

谈起国家大事,就一副“与我无关”的姿态,只知道为自己考虑。

你看,缺乏担当精神的孩子,就是一个无法为自己负责的巨婴,更别说要为家庭、为社会负责了。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缺乏担当意识呢?

生活中,有这样三句话,几乎是破坏孩子责任感的罪魁祸首。

第一句是:“孩子小,不懂事。”

还记得那个推搡孕妇,只为好奇看她会不会流产的熊孩子吗?

孩子因为推搡孕妇而被修理,可奶奶却抱怨说:“事情已经发生了,就不要再伤害孩子了,他还是个孩子啊!”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会成为“甩锅王”,就是因为父母用“孩子还小”作借口,在孩子背后替他撑腰。

时间长了,孩子会养成一种习惯:无论我做什么事,犯什么错,我都不必自己承担责任,总会有人替我兜底。

久而久之,孩子就没有为自己负责的担当精神,在犯错时习惯性地甩锅。

第二句:“你只要搞好学习就行,其他事情不用你操心。

生活中,我们常听父母会这样形容孩子:“油瓶倒了都不知道扶一下。”

可问题是,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哪个孩子都不是生来就有家庭责任感的。孩子责任感的缺失,难道会和父母的教育没有关系吗?

仔细想想,当孩子小的时候,想参与家务劳动时,你是怎么跟孩子说的?你是否会说:“这里不用你”,“你去把作业写了,比干什么都强。”

当你生日的时候,孩子为你精心准备了礼物,你又是如何回应的?你是否会说:“你不用给我准备礼物,你好好学习,就是给妈妈最好的礼物。”

当孩子关心国家大事的时候,你会不会给他泼冷水:“你连自己的学习都搞不定,还管什么国家大事?”

你看,是我们自己不给孩子展示爱的机会,是我们剥夺了孩子的“被需要感”,也是我们告诉孩子国家大事与他无关,试问在这种家庭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怎么会对家庭、对社会有担当意识呢?

第三句:“放着让妈妈来就好。”

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对孩子充满不信任感,觉得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

既然孩子做不好,那就由大人来包办。

就好像孩子迟到了,被老师投诉,父母的第一反应不是引导孩子自己定好闹钟,准时起床,而是给自己定闹钟,准时叫孩子起床。

父母做得越多,孩子身上的责任就越少,孩子就会习惯于依赖别人。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想到的不会是怎样自己去克服困难,而是把困难推给父母去解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长为精神上的“巨婴”。

03.

其实,想要培养孩子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感,方法很简单,关键在于让孩子有“参与感”。

比如,为什么很多孩子没有家庭责任感,因为从小父母就告诉他:“家务不用你参与,搞好学习就行。”

为什么孩子没有社会责任感,因为他从小被要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当孩子对某件事没有参与感,他自然不会想到做这件事是自己的责任,也就不会有责任感。

反过来说,要想培养有担当意识的孩子,就必须在方方面面培养他的参与感。

搬家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一起参与布置房间,给予孩子作为“家庭重要成员”应有的尊重。当孩子从心底里接受自己是家里的主人,自然也会主动维护家里的整洁,也愿意参与到家务的行列中。

如果妈妈怀了二胎,不妨让大宝参与到迎接新生命的工作中来,可以让大宝帮忙起小名,给弟弟妹妹准备被褥、床单、挑选新衣服等等。等到二宝出生后,父母也可以让大宝参与到照顾二宝的行列中,比如冲奶粉、读绘本等等。

只有让大宝参与进来,他才会意识到照顾弟弟妹妹是他的责任,从而萌生出家庭责任感。

我们还可以带着孩子关心国家大事,和孩子一起探讨时事问题,带孩子了解“国”和“家”的关系。只有从小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融入到社会中去,他才会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从而成为一个对国家有担当,对社会有责任的大好青年。

如义无反顾前往救灾的川渝小伙一般,层层考验,没能动摇其救火的决心。重重难关,没有一个人认怂。

他们的勇敢、坚毅、果断,绝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

令人振奋的是,在1.5万川渝儿女的奋力拼搏下,今日早晨8时30分,重庆北碚救火前线传来喜讯:北碚区与璧山区交界火场明火全部扑灭。

这标志着,在这场人与山火的对峙中,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看着这则新闻,我不禁想到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在《论中国》中写过的一句话:“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

诚哉斯言!

所谓中国人的担当,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

所谓中国人的勇敢,是身前敌人千军万马,也要咬紧牙关,逆向前行。

正是有了这种可贵的担当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历经艰险,传承至今。

而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的手中。我们在担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培养下一代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唯有把这份精神传承下去,我们的孩子才会有未来,我们的国家才能有希望。

共勉之。

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