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中的上海在哪里?」(2)1959《今天我休息》

 Loading69 2022-08-26 发布于四川

今天准备尝试“考古发现”一部有历史年头的经典电影——1959年的《今天我休息》。

文章图片1

《今天我休息》电影画报

《今天我休息》是当时的“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喜剧电影

文章图片2

多有年代感的名称,是不是让你想到了高尔基的《海燕》: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由鲁韧执导,仲星火老师主演,于1959年10月上映。

该片讲述了派出所民警马天民一天内发生的故事:他当天休息,却从早到晚不间断地热心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屡次错过与相亲对象刘萍的见面,但最终凭借他热心助人的品质打动了刘萍。

影片一开始是三组清晨的画面

第一组镜头:薄雾之中的一条道路,车来车往

文章图片3

左侧车道

文章图片4

右侧车道

文章图片5

中间是长条形花草隔离带,两边路灯未熄

第二组镜头:暗暗的灯光下,一辆有轨电车驶来,开始运营

文章图片6

电车驶来,灯光昏暗

文章图片7

隐约可见车头有字

文章图片8

驶离

第三组镜头:邮递员骑自行车开始上班

文章图片9

有“邮电局”字样,可以判断邮电局在转角处

文章图片10

邮递员骑自行车开始投送邮件

就这些信息,问:分别是哪里?

第一期时,我们“考古发现”了《太阳帝国》的取景地,因为是外国人拍摄,一般会选取相对比较著名的场景,而且拍摄年代距离今天相对比较近,所以景物的变化不会特别大,可辨识度也较高。

但是像这样一部50年代的电影,困难程度就会大很多:一是时间久远,一些老建筑很难保留,可能现实中难觅踪迹;二是特别生活化的场景,反而很难辨识。

我们就来逐个尝试,看看有没有突破口

第一组镜头:一条道路

文章图片11

镜头左侧:从道路比例来看,单向两车道;路灯样式是十字形,灯泡朝下

文章图片12

镜头右侧:在机动车道和行道树外,还有单独的非机动车道,有行人在走

文章图片13

全景镜头:双向4车道,并且最明显的就是中间有花木隔离带

分析来看:

4车道马路,基本不在市区,但也不可能是完全的农村,因为有整齐的路灯。关键就是道路中间还有隔离带,市区道路是没有这样的待遇的。

我一开始以为是“肇嘉浜路”,因为“肇嘉浜路”是有中间隔离带的。

文章图片14

“肇嘉浜路”位置

文章图片15

1955年前后“肇嘉浜路”,东望

但是很明显,“肇嘉浜路”的隔离带是很宽的,影片中的隔离带很窄。

如果用今天的“肇嘉浜路”对比,就更不是了,因为现在“肇嘉浜路”基本都是双向8车道

文章图片16

肇嘉浜路枫林路口,西望,左“枫林大楼”。除8个机动车道,还有2个自行车道,更有路牙上的人行道

所以,还是还是要比对50年代或者60年代的景象。

结果,在扩大搜索“肇嘉浜路”关联到西侧尽头的“徐家汇”时,发现了一张老照片

文章图片17

许多细节可以吻合

文章图片18

双向4车道;隔离带形状完美契合;甚至路灯都是十字形,灯泡朝下

文章图片19

那么,这是哪条路呢?

文章图片20

三个标志性建筑

从图片来看:1处的双尖顶,是“徐家汇天主堂”

文章图片21

徐家汇天主堂

2处的大楼,是原来“徐汇中学”的建筑,现在是“东方商厦”位置。

文章图片22

徐家汇西南望“东方商厦”

3处是气象观测塔,后来拆除,位置是今天的“上海市气象局”。另有一张相同角度的照片,可以见到此位置已经建成了“气象大楼”,旁边双尖顶依然可见。

文章图片23

所以,这条路就是——“漕溪北路”

文章图片24

蓝色线为“漕溪北路”,和“肇嘉浜路”交汇于徐家汇。红色箭头为历史照片拍摄方向

不仅如此,找到这条路之后,还有惊喜发现。

刚才说这部电影是“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

文章图片25

“海燕电影制片厂”是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分建的三个故事片厂之一,另两个是“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和“江南电影制片厂”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1958“江南电影制片厂”被撤销。

1973年“海燕电影制片厂”和“天马电影制片厂”合并为“上海电影制片厂”

文章图片28

而“海燕电影制片厂”和“天马电影制片厂”的厂址就在“漕溪北路”沿线。

“天马电影制片厂”在漕溪北路595号,“海燕电影制片厂”在徐家汇三角街30号。“三角街”已经消失了,但基本方位应该在今“影业路”,而“漕溪北路”和“影业路”之间就是今天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及相关建筑。

文章图片29

“三角街”消失了,“三角东街”还有

所以,我严重怀疑,这一组清晨马路的镜头,就是导演带着摄像,在厂子门口的“漕溪北路”街拍的。

文章图片30

街拍1

文章图片31

街拍2

文章图片32

街拍3

第二组镜头:电车驶来

文章图片33

驶来

文章图片34

驶近

文章图片35

驶走

这画面也太黑了,就尽量提取有用信息吧

文章图片36

1处:尖顶的波浪形房屋;2处:像是围墙或者栅栏;3处:有许多电线杆

文章图片37

车头的字,隐约可见“2什么十六什么”,车身“75”

文章图片38

两节车厢

归纳来看,最有用的信息就是车头信息,我猜车头写的是“2路 十六铺”。

“2路 十六铺”的意思就是:2路有轨电车,开往“十六铺”。

是否有这样一路车呢?

真有,但是历史上有两条2路有轨电车

一条是英租界(后来公共租界)的2路有轨电车

文章图片39

从静安寺到十六铺

一条是法租界的2路有轨电车

文章图片40

从十六铺到徐家汇

两条2路有轨电车的运行路线如下图

文章图片41

红色轨迹是公共租界2路有轨电车路线,蓝色轨迹是法租界2路有轨电车路线

看来有租界还是乱,各行其是,也不知道哪条是要找的2路有轨电车

幸亏解放了

解放后,人民政府收回了外国的有轨电车公司,然后整合。看下图《1959年上海有轨电车线路图》

文章图片42

红圈处是“2路有轨电车”路线代表的颜色

这个时候的2路有轨电车基本走的是法租界的2路有轨电车路线,毕竟拆除铁轨和新建铁轨不是简单的事,所以一般不会大幅度改动路线,只调整编号。

但是知道2路有轨电车行走轨迹,也不知道影片里到底是哪一站呀。

这么多站,去哪找?

其实,它可能哪一站也不是。

文章图片43

这波浪形的房顶像不像火车进站的停车站?

文章图片44

上海站

对,这样就豁然开朗了。

找法租界有轨电车的停车库。

果然,就有了发现

文章图片45

1910年地图就标有法商有轨电车停车库

文章图片46

位置相当于今天的“徐家汇路”和“南北高架”交汇处东北角附近。

今天已经没有任何建筑可寻了

文章图片47

百度地图:徐家汇路南北高架北望,右侧一片建筑

不过还是保留了老照片可以参考的

文章图片48

看围墙、屋顶还有电线杆

文章图片49

所以我个人认为应该就是这里了。

第三处镜头:邮电局

文章图片50
文章图片51

说实话,我是一点头绪也没有。

有谁知道是哪里或有线索的,请不吝赐教!

此时,故事才刚刚开始。

仲星火老师扮演的民警马天民刚忙完一天的工作,今天休息。

文章图片52

据说本片所有室内场景都是在摄影棚搭建拍摄的。

派出所所长的爱人姚美珍准备介绍邮递员刘萍给马天民认识,谈对象。

文章图片53

左所长夫人,右女主角刘萍

刘萍换好衣服从家里出来

文章图片54

出门

文章图片55

左转

文章图片56

直行

这几组镜头拍摄地可以确定是“曹杨新村”。

“曹杨新村”始建于1951年,是建国后第一个工人新村,许多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陆续在此安家落户。本片也是通过永不休息、热心为人的马天民来表现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

文章图片57

历史照片:工人入住新村

文章图片58

历史照片:相较于当时普遍的“滚地龙”,“曹杨新村”已经属于高级住宅

文章图片59

历史照片:还经常成为外宾参观的地方

文章图片60

现在的曹杨一村

之所以肯定是“曹杨新村”,除了房屋造型相同外,还有一个小细节

文章图片61

楼道有“S”型奇特窗户

文章图片62

楼道有“S”型奇特窗户

文章图片63

楼道有“S”型奇特窗户

据说当年拍摄的那一栋建筑就是下图:曹杨一村94号楼

文章图片64
文章图片65

然后两人去马天民的宿舍,结果没找到,原来马天民去集体食堂帮忙包饺子去了。

文章图片66

标语“大搞特搞坚决消灭四害不让蚊蝇过冬”,多亲切

然后又去帮忙打扫街道卫生

文章图片67

集体打扫卫生

文章图片68

冲刷墙

文章图片69
文章图片70

这几组镜头不是“曹杨新村”了,因为“曹杨新村”的建筑体现的是集体主义生活方式,不太注重私人空间,而这几栋建筑,是有小院子或弄堂里的天井的。

文章图片71

各家入口

文章图片72

一楼小院子

不同时代的建筑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呀。

关键这样的建筑也比较常见,具体哪个小区很难说。

不过有人说是愚园路520弄,说那里的老居民说过《今天我休息》在那里取过景。

文章图片73
文章图片74

如有进一步证据,可以告诉我。

马天民回去的时候,又热心教育了一个险些酿成交通事故的骑行者。

文章图片75

一辆自行车路口猛转弯,险些被撞

文章图片76

被马天民拦下

文章图片77

热心教育,群众围观

文章图片78

放行,继续猛骑

这一组镜头是在哪个十字路口拍摄的呢?

破译点在那栋高楼上

文章图片79

这栋楼在那个年代简直是“鹤立鸡群”,造型也非常现代:大楼左边一半是横竖直线条,右边一半是圆弧状

这一栋建筑叫做“麦琪公寓”

文章图片80

“麦琪公寓”同一侧面

“麦琪公寓”在“乌鲁木齐中路”和“复兴西路”交汇口东北部

文章图片81

“麦琪公寓”地图位置

所以可以反方向推断出镜头的位置

文章图片82

镜头在“复兴西路”和“永福路”交汇口

文章图片83

影片方位分析

文章图片84

绿色箭头为自行车转弯方向;红色箭头为镜头方向

现在站在原来镜头的位置,已经很难看到“麦琪公寓”了,因为当年的树都长高了

文章图片85

今:复兴西路永福路东望

但对比来看,右边的建筑,造型一样:上面的三个窗户没变,下面的门被封住了一半。

文章图片86
文章图片87

转弯之后,镜头切换

文章图片88

拦住

文章图片89

永福路北望:造型基本一致,尤其几扇窗户还是可以辨别的

热心教育

文章图片90

原来这位骑手,是史原老师,后面还有他的情节

文章图片91

镜头演示:永福路南往北对准站立点

这里特别讲一下背后的灰色建筑,上面地图标星号处

文章图片92

该建筑叫“良友公寓”(红圈处为电影中两人站立处)

它的出名不是因为这部电影,而是因为内部这个楼梯

文章图片93

“良友公寓”内部

低调了这么多年,不曾想,有朝一日想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结果造成扰民,被居民禁止

文章图片94

也提醒大家:如果你爱它们,请不要打扰它们

教育好之后,放行,镜头再切换

文章图片95

“永福路”南望

文章图片96

绿色自行车骑行方向,红色镜头拍摄方向

文章图片97

“永福路”南望:前方隐隐还有拐弯,其它大不同了

路过苏州河,救了落水小猪,并帮助送猪老人找到送猪的目的地

文章图片98

救猪上岸

文章图片99

人民公社的财产,十分宝贵

文章图片100

联系卡车送老者去目的地

本段线索庞杂,混乱,文末重点分析。先记住这个送猪老者,一会有用。

照顾好小猪之后,马天明路过了一家理发店,准备理发

文章图片101

理发也怕小朋友们认出,有点不好意思。这个心理刻画太传神了

文章图片102

理发师是陈述老师

文章图片103

结果一个小朋友找他说:花花小朋友晕倒了

文章图片104

头发不理了,走人

这是哪家理发店呢?

文章图片105

“红玫瑰理发室”

这可是一家老字号的理发店,位于“淮海中路”,始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解放后收归国有。

不过它最近一次地出名:

文章图片106

现在叫“红玫瑰美容院”

文章图片107

上新闻,没好事

可见老上海对它的钟爱,连疫情也阻挡不了呀!

从理发店出来之后,赶紧带着生病的孩子坐车去医院

文章图片108

焦急,希望车子快一点

文章图片109

结果全车乘客一致同意:直接开到医院(我怎么感觉我念书的时候,作文里好像出现过这个情节)

文章图片110

遇站不停

文章图片111

一路猛开

文章图片112

到站

文章图片113

跑进医院

这是哪家医院?

文章图片114

“上海市第一医学院儿科医院”

现在这所医院不叫这个名了,它现在叫“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文章图片115

在它的医院介绍里是这么说的

文章图片116

医院简介

文章图片117

今天的枫林路183号是中山医院的位置

文章图片118

现在的枫林路入口

这个位置信息也可以从公交车的信息上得到验证

文章图片119

乘坐的49路公交车

文章图片120

当年49路公交车终点的两个站是“枫林桥”和“斜土路”

文章图片121

现在的医院就在就是“枫林路”和“斜土路”包围的一片区域

然后赶紧去电影院找刘萍

文章图片122

冲进电影院

文章图片123

但是,散场了,被挤了出来

文章图片124

又没见着对象

这是哪家电影院呢?

文章图片125

从后面看,不好认

给大家变个魔术——巴拉巴拉小魔仙,变

文章图片126

神奇吧——“衡山电影院”

文章图片127

这可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上海建设的第一座电影院,当时叫“公私合营徐汇区电影院”

文章图片128

衡山路838号

文章图片129

今“衡山电影院”(听说要关门了,希望可以再现荣光,延续光辉历史)

看来许多主要场景都比较集中在徐家汇附近。

多说一句,看看前人是怎么追星的

文章图片130

直接将明星照挂在门口?左边是赵丹老师,右边是白杨还是秦怡?

电影院门外有一张宣传海报

文章图片131

什么电影?

文章图片132

《青春之歌》,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谢芳主演

《青春之歌》和本片一样,都是1959年上映,为了献礼国庆十周年。

紧接着几个孩子到警局报案,说捡到了一个名叫“罗爱兰”的人遗失的皮夹子,里面有钱、车票、介绍信等

文章图片133

于是马天明又开始疯狂寻找“罗爱兰”

文章图片134

“安东旅社”

文章图片135

“公私合营孟渊旅社”

文章图片136

“上海妇婴旅馆”

这些旅馆都在哪?

百度地图是不太好使了,因为一是搜不到,二是无法确认是不是重名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一些收藏爱好者保留了当年住店的收据或发票

文章图片137

安东旅社:湖北路131号(1958年开具)

文章图片138

安东旅社:湖北路131号(1964年开具)

文章图片139

上海妇婴旅馆:浙江中路211号(1964年开具)

文章图片140

孟渊旅社:湖北路227号(没有时间,但应该是民国时期的物件)

根据这些信息反应在地图上

文章图片141

各旅店大概分布

我也只能说大概,应为我也不能确定门牌号是否已经改变。

但是,绝不会差距太多,一是门牌号改动,但马路没有改动,不会相差十万八千里;其次,这些地点比较集中在黄浦区很小的范围内,符合取景拍摄的需求。

最后真地找到了“罗爱兰”,原来就是骑自行车狂奔的史原老师。别误会,人家爱的是兰州,不是兰花。

文章图片142

正在上火

时间又错过了,天色已晚,马天民赶紧骑上自行车,奔向爱情

文章图片143

一往直前

文章图片144

过桥左转

文章图片145

到了女方家,是不是很熟悉?

是的,“曹杨新村”

文章图片146

好电影都是有照应的

这里要说一下这座桥

文章图片147

这座桥叫做“红桥”

文章图片148

“红桥”位于“曹杨新村”的“棠浦路”上(蓝色箭头是马天民进村路线)

文章图片149

由于现在的桥面栏杆被封,所以和影片中桥的样式差距很大了

文章图片150

近景

但有一张经典照片,可以证明就是这座桥

文章图片151

纱厂女工和其丈夫站在曹杨新村的“红桥”上。多赞!

看桥面栏杆的“回”字造型

文章图片152
文章图片153

为了纪念这一经典时刻,曹杨人将这一瞬间铸造成雕像,立在了桥边

文章图片154

红桥

纪念他们那一代,曾经那段阳光灿烂又激情燃烧的岁月

马天民到女方家后发现

文章图片155

原来自己白天帮助的那个送猪人,是自己未来的老丈人

文章图片156

这不巧了吗?

文章图片157

这事咋能不成呢?

文章图片158

请大家吃苹果

苹果是哪产的,我就不考证了。

幸福地回到宿舍后,居然发现陈述老师上门,还等着给马天民理发呢?

文章图片159
文章图片160

一个字,纯朴

【疑惑】

刚才说过,帮助送猪老人那一段,线索庞杂,混乱。

现在具体分析,请朋友们帮忙辨别一下。

话说马天民经过苏州河边,看到苏州河有事

文章图片161

镜头拍摄马天民背后偏右,这个角度我们定义为“右上镜头”。后面牌子是“上海煤炭供应公司第三仓库“”

文章图片162

拍摄苏州河正对岸镜头,这个角度我们定义为“下镜头”

文章图片163

走过事发地,回头看。属于画面的左前方,这个角度我们定义为“左上镜头”。后面有一家公司,拉近看

文章图片164

“左上镜头”:“上海快乐第二玩具工厂”

文章图片165

“左上镜头”:工人跑出来营救

文章图片166

众人围观。苏州河正对岸,属于“下镜头”

文章图片167

切换镜头,“左上镜头”:人群挤在河边

文章图片168

“左上镜头”:马天明要跳入水中

文章图片169

“水中镜头”:营救画面

文章图片170

救上岸。“右上镜头”:后面是“上海煤炭供应公司第三仓库“”

文章图片171

救出了小猪,原来送猪老人迷路,小猪饿地跳河了。这个拍到了苏州河一侧的对岸景物,我们定义为“右下镜头”

文章图片172

“右下镜头”:苏州河对岸一侧,两个高大建筑

文章图片173

送饭。“右上镜头”,有个大棚。

文章图片174

安慰,想办法。“左上镜头”:牌坊似的门

文章图片175

解决问题,赶来送行。这个拍到了苏州河另一侧景物,我们定义为“左下镜头”:一座桥

文章图片176

送别。“右下镜头”:两栋高大建筑。

根据这些镜头信息,我们可以绘制一张地图

文章图片177

各背景相对位置图,本图无法判断具体方向

按理说,这么多信息应该很容易找到在哪里,但是却很难判断到底是苏州河的那一段。

首先,有名字的三个单位我都找不到这些名字的信息:“上海煤炭供应公司第三仓库”、“上海快乐第二玩具工厂”,还有一个叫“协生”的什么单位,可能世事变迁,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如果有知道的,请告知我。

也可能单位太小,没人记录。

找不到子公司,就找母公司——因为我知道上海当时都是用煤,这方面的资料应该多少会有一些吧。

记得我们小时候学历史,讲过,共产党进上海之后,为了打击投机倒把,打赢了“两白一黑”之战,其中“一黑”指的就是煤炭,当时调动了全国的煤炭资源支援上海。那么,总有个存煤的地方吧。这个仓库或许就是其中一个。

果然搜索上级单位“上海市煤炭供应公司”,得到一些信息:

它的原公司叫“中国煤业建筑器材公司上海分公司”,简称“煤建公司”,1950年成立。1959年改名为“上海市煤炭供应公司”(也就是说,这个名字是拍电影时建国十周年那年新改的)。而上海地方志网页关于“煤建公司”的记载有这么一条:

1950年4月,上海市煤建公司成立后设有浦东洋泾镇、浦东复兴镇、浦东十八间、浦东董家渡、闸北潘家湾、南市日晖港6个煤栈和淮安路、延安西路、复兴中路、蓬莱市场、扬州路5个经营处。

重大线索:浦西苏州河附近,就“闸北潘家湾”一个煤栈。

“闸北潘家湾”是上海有名的“三湾一弄”,属于普陀区了

文章图片178

“三湾一弄”分布

“三湾一弄”是旧上海有名的棚户区

文章图片179

“三湾一弄”老照片

现在的潘家湾和潭子湾已经被彻底改造成了“中远两湾城”

文章图片180

今天的“中远两湾城”

老地图还能找到这个地方

文章图片181

改造前的潘家湾地区,还有一条“潘家湾路”

这个地方存放煤炭,非常合适,铁路和水路的交汇处,运输方便。

同时,在一段拆迁前的影像里,发现了一个画面

文章图片182

这栋大楼是“阜丰福新面粉厂”的建筑

文章图片183

拍摄者是站在临河的“潘家湾路”转角处往苏州河对岸左边拍摄

文章图片184

和影片中的这栋楼也太像了,尤其侧面窗户和楼顶转角

证据到这,其实基本可以确定就在“潘家湾路”临靠苏州河边,更何况,这个位置左侧真的有一座桥

文章图片185

左侧桥梁

这座桥名叫“昌化路桥”

但问题就出在这座桥上

文章图片186

现在的昌化路桥是2001年整修的

文章图片187

再之前的昌化路桥是1988年建造的

不仅时间不对,样子也不对

文章图片188

影片中的桥是有柱子的

最符合时间的,是最早的一座“昌化路桥”,叫“归化路桥”,建造于1955年,可是,没有找到任何影像。

但是留下的文字介绍说这座桥是“宽约4米、长50米的7孔木桥,供行人通行”

但我不觉得影片中的是一座木桥。

所以如果想证明拍摄地就是“潘家湾路”这个观点,就必须补齐最后一块拼图——证明影片中的这座桥就是“昌化路桥”。

问题还不止如此,我发现影片中的这座桥更像下面这座桥

文章图片189

建于1953年的“长寿路桥”

文章图片190

1976年拍摄的“长寿路桥”,这些柱子太明显了

“长寿路桥”是新中国建国后,上海地区建设的第一座桥

如果拍摄“长寿路桥”,想想也有道理,“衡山电影院”是新中国建国后上海建造的第一座电影院,配上建国后上海建造的第一座桥,搭配具有历史意义的“两白一黑”战役的煤炭仓库,献礼建国十周年,没毛病,总比拍一座简单的木桥好。

但是方位不对呀

文章图片191

不管在“长寿路桥”哪个位置拍摄,都拍不到面粉厂建筑的侧面

而且有的场景明显看,不是一个地方拍摄的

文章图片192

“左上镜头”:“上海快乐第二玩具工厂”,宫殿式大门

文章图片193

下水之前的“左上镜头”,却是名叫“协生什么什么”的某单位,栅栏门

另外一个“左上镜头”也是如此

文章图片194

“左上镜头”:没有宫殿大门似的建筑

所以我谨慎怀疑,导演是不是将多个不同场景通过蒙太奇手法,连接在一起了?

如果有知道的,还请不吝赐教。

此处,还有一个小穿帮

文章图片195

从玩具厂出来救人,1、2

文章图片196

2、3、4

切换镜头,变成

文章图片197

1、2

文章图片198

2、3

文章图片199

4

文章图片200

除了最后一个,因为是女配角,始终是她一个人,其她人,别说样子不一样,连衣服都不一样

【未解】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镜头,完全不知道什么地方

文章图片201

文章开头说的邮电局在哪里?

文章图片202

喂猪去借菜的地方是哪里?有高高的中国式屋顶

文章图片203

借三轮车的小吃街在哪?

文章图片204

电影院出来之后,赶公交的那条路,是“衡山路”吗?

文章图片205

马天民工作的“上海市公安局红桥区分局跃进路派出所”真的有过吗?是现在哪里?

有知道或有线索的朋友,还请不吝赐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