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1年11月的一个雪夜,志愿军汽车兵不小心将车开进了敌人营地

 蓝色天空309 2022-08-26 发布于安徽
野史日记

2022-08-26 18:06·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1951年11月的一个雪夜,志愿军汽车兵不小心将车开进了敌人营地,发现情况不对后,他赶紧抢了一辆车,启动后发现,车里竟然坐满了持枪的美国士兵!

这名汽车兵叫宋惠国,随军入朝参战后,被安排到38军的后勤部,主要负责为前线送粮食。

11月的朝鲜,迎来了一场罕见的寒冬,不仅温度低,大雪也十分频繁。志愿军后勤补给工作十分艰难,一边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一边还要躲避美军的飞机。

由于抗美援朝是一场双方军事力量悬殊的战争,志愿军在对抗美国侵略者时,几乎完全丧失了制空权。美军利用这个优势,派出飞机频繁轰炸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迫使志愿军前线作战的士兵,经常处于炒面和雪吃的处境,甚至会出现挨饿的情况。

宋惠国接到运送高粱米到前线的任务后,精神十分振奋,因为他心里明白,打仗时排兵布阵固然重要,但是无论输赢,后勤补给都是前方战士的生命线。

由于白天有敌机不停骚扰补给线,如果用汽车运送粮食,必然会成为敌机的活靶子。所以,送粮食的车队将会在夜幕降临后,借着夜幕的掩护向前线进发。

黑夜如期而至,志愿军运粮车队正式出发。

可惜天公不作美,宋惠国带一名新兵驾驶汽车出发不久,刚才还平静的夜晚,突然狂发大作,下起鹅毛大雪。

大雪令宋惠国的视线收缩到一个极其有限的范围,坐在副驾驶的新兵见状,明显有些紧张,宋惠国发觉以后,开始主动和他聊天,替他缓解紧张的情绪。

为了避免遭到敌人飞机的攻击,志愿军的车队在夜里也不敢打开车灯。只能凭借有限的视野,以“龟速”向前艰难行驶。

途中,车队经过一处岔路口,在岔路口的位置有一个木板制成的简易路标,由于当天晚上风很大,将路标的方向吹来吹去,等到宋惠国行驶到岔路口时,路标正好被吹向了错误的方向,导致宋惠国驾驶汽车走错方向,已经与车队脱离却浑然不知。

宋惠国驾驶汽车继续在狂风暴雪中缓慢行进,走着走着,宋惠国忽然发现前面出现了营地。旁边的新兵见状,紧张的情绪立刻不见了,显得非常兴奋,指着前方灯火通明的营地,高兴地对宋惠国说道:“你看,到了!”

宋惠国一开始也以为是志愿军的营地到了,但他将汽车驾驶进营地以后,突然意识到了一个很可怕的问题,他可能是误入敌人的营地了。

他为什么会有如此猜测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他作为后勤部的汽车兵,在夜间驾驶汽车行驶时,为了避免遭到敌人飞机轰炸,都不敢开灯行驶。

位于前线的志愿军营地,怎么可能会在夜晚灯火通明呢?这样做必然成为敌人飞机轰炸的目标,志愿军不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那么,宋惠国驾驶汽车闯入的营地会是谁的营地呢?只有一种可能,这是敌军的营地。因为敌人的营地不担心被飞机轰炸,所以才敢在夜晚开灯。

想到此处,宋惠国简单对新兵交代了目前的情况,二人并未下车,宋惠国就开始驾驶汽车向后倒,准备把汽车调头,在敌人发现之前尽快离开。

结果,由于宋惠国内心慌乱,加之当时的风雪很大,他驾驶汽车离开敌军基地时,车轮出现打滑的情况,补给车一下子陷入路旁的沟里。

宋惠国与新兵立刻下车查看情况,但由于沟里都是冰雪,无论他们怎么做,始终无法将补给车给开出来。

两人焦急万分,却又无可奈何。补给车陷入沟里的位置距离敌人基地距离不远,如果出入的敌人发现他们,恐怕一车高粱米不保,他们两人的性命也留不下。

正所谓“怕什么来什么”,就在二人慌乱之时,一辆美军卡车从不远处的基地驶出来。当卡车行驶到补给车旁边时,美军驾驶员的视线受到风雪的影响,误将宋惠国二人认成了南韩友军,不仅没有向他们发难,反而热情的向他们摆手打招呼。

宋惠国反应很快,也举起手向美国兵打招呼,却不敢回话,担心一张口就暴露了。

幸好那名美国驾驶员没有继续纠缠,他驾驶的汽车应该是机箱里的水不足了,与宋惠国打完招呼后,他就拎着一个水桶往基地走去,打算给汽车补充一些水。

宋惠国见状,计上心来,给了身旁新兵一个眼神后,新兵心领神会,两人趁美军驾驶员取水的时机,迅速跑向他停在路边的汽车,进入驾驶室后立刻发动汽车,向志愿军基地的方向快速行驶。

激动的心情逐渐平复后,宋惠国向后观察情况时,惊讶地发现,这辆美军汽车后面竟然坐满了手持卡宾枪的美军士兵!

幸运的是,这群士兵全都在睡觉,并未发现汽车的驾驶员已经换人了。

宋惠国强行稳住心态,若无其事地驾驶汽车继续前进,等汽车驶入志愿军基地时,他的手心已经被汗水浸湿。

宋惠国停稳汽车后,立刻下车大喊:“快来抓人啊,一车的美国佬!”志愿军闻声立刻围拢过来,等熟睡的敌兵惊醒时,早已经被志愿军给团团围住,只好交枪投降。

经核实,车内共有25名美军俘虏,上级了解事情经过后,并未追究宋惠国弄丢一车粮食的责任,反而为他记了一次二等功。毕竟,一车粮食换25名美军俘虏,太值了!

宋惠国的传奇经历很快就传开了,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讲的就是他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