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压下的酒企,赚钱的“第二曲线”

 葡萄酒杂志 2022-08-26 发布于广东

这几年,业内不少企业和从业者们都渐渐意识到赚钱的难度比往年高。特别是近五年葡萄酒产业渐入深水区,短期内营收水平难以实现高增长时,开拓新的经营思路,发展第二曲线,找到能实现营收增长的“副业”,成为了大家关注的话题。


“酒企又出股神”,副业营收令人羡慕

相信在近期,大家或多或少可能有留意到一则“上市酒企靠炒股拉动营收”的新闻。酒企圈子又出“股神”,靠副业交出营收成绩单,让许多承压中的酒企和从业者感慨不已。

近日,兰州黄河披露了半年报,公司主营业务的业绩未达预期,仍呈现亏损状态。

数据显示兰州黄河扣非净利润为-346.3万元,显然啤酒酿造主业依旧未能撑起整体营收。半年时间里,兰州黄河生产啤酒饮料共计4.48万千升,销售啤酒饮料4.62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1.23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19.44%,16.14%和14.2%。

该品牌称,影响营收水平的主要原因,一是市场竞争难度在加大。雪花啤酒等五大品牌占据七成市场,剩下诸多中小品牌竞争激烈。二是受疫情影响,特别是3月和4月,其主要市场甘肃、青岛两省受疫情影响,动销不畅。

对这两大原因,酒业人并不陌生。近几年,不少酒水从业者们释放出了“卖酒变得更难了”的声音。其中,进入深水区的葡萄酒销售尤其能感受到压力。

在这时,兰州黄河凭炒股副业赚钱的消息,就显得尤其引人关注。报告显示,兰州黄河证券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截止至本报告期末,其证券投资净收益为2586.73万元。

这不是兰州黄河第一次靠炒股扭亏为盈,它在2010年进入股票市场,很快就获利近亿元。2021年里,证券投资收益约为1880万元,加之处置孙公司股权带来的超2000万元收益,直接把卖啤酒亏掉的超2500万元的洞给补了。

主营业务持续亏损,副业反倒陆续赚钱。兰州黄河这一手操作,看得业内外人士直呼“好家伙”“带带我”。

事实上,近几年不少酒企都开启了多元化经营的道路。年初时,我们盘点过国内葡萄酒上市企业2021年度营收情况,当时发现已有葡萄酒上市公司转型去做起其他酒水品类,甚至跨行去做其他业务了。

2022年,国内葡萄酒产业继续承压,为提振营收,“第二曲线”成为大家思考的问题。靠炒股带动营收的企业仅是个例,绝大部分拓展“第二曲线”的酒企基本上会从开发产品线入手。


葡萄酒企业拓展烈酒产品线,思路打开

若炒股等方式被认为是酒企们主营业务之外的“副业”,那尝试多种酒品类一起卖,便是酒企有的放矢地丰富旗下产品矩阵的策略。

近几年,葡萄酒企业开始卖烈酒、白酒甚至低度酒的消息已不算罕见了。有业内人士称,其所在的头部葡萄酒进口商,早在疫情前便开始着手烈酒产品线的销售工作。

当时,无论是总公司,还是下游的直营店、加盟店的店主们,几乎都没有销售烈酒的经验。开辟烈酒产品线让他们感觉到既期待又紧张。

当正式开始销售烈酒后,他们发现烈酒有着与葡萄酒并不相同的营销打法。以威士忌为例,在品牌知名度的运营上,相比葡萄酒品牌宣传时的含蓄、格调,威士忌品牌的宣传方式更新锐而直接。

两种不同的思路相碰撞,为上百次线下活动带来新面貌。同时,也给经营团队带来新鲜感,塑造出一种更开放、融合、多样的思维模式。

事实上,相比其旗下葡萄酒的款式数量,烈酒产品线的体量少到无法与之相比。但令人惊讶的是,“幼苗期”的烈酒产品线迸发出了喜人的生长力。

疫情期间,物流配送和营业时段均受到了一定影响。各个城市门店的葡萄酒销售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挫,以威士忌为代表的烈酒产品销量反而逆市上扬,一度比葡萄酒的成绩更为亮眼。

他们猜测这或许与烈酒便于长期存放,以及近几年消费者对烈酒的兴趣度上升有关。不过最重要的是,葡萄酒与烈酒的受众群重叠度较高,这为他们借已有的葡萄酒经销渠道推广烈酒新产品降低了难度。

与此不同的是,他们在近两年接触和调研白酒品类后发现,白酒产品受限于经销模式和受众面的不同,暂不匹配他们对未来的经营规划。因此,尽管知道白酒现处风口,他们还是决定短期内暂不开辟白酒业务。

“有不少新客户因烈酒而来,熟识之后也开始选购葡萄酒。两类酒一起卖,能更好地拓宽各个圈层的客户。”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经营,这家葡萄酒进口商在烈酒进口与销售领域已有积累,也得到店主与消费者的认可。但事实上,酒企跨界,并非全都能赢,翻车的不在少数。

酒企跨界,并非全赢

尽管有不少酒企顺利跨界,成功拓展出了新的业态,助力了营收的增长。但并非所有寻求多元发展的企业都能跨界成功。

例如一直有意于发展房地产业务的青岛啤酒,早在十年前青岛啤酒便已成立相关公司耕耘地产领域。但这么多年以来,所出项目多集中于青岛省的三四线城市,影响力相对有限。

尽管青岛啤酒未公开其地产业务线的详细数据,但通过历年报告数据可得,非啤酒业务带来的营业收入不足总体的3%,对整体经营的赋能作用十分微弱。

相比整体营收尚算可观的青岛啤酒,顺鑫农业则难了很多。2021年底,顺鑫农业把旗下5年连亏的地产子公司进行了股权转让,被业内外视作为“甩掉了烫手山芋”。

少了地产业务的“拖累”,又遇上白酒新国标的实行,主打光瓶酒的顺鑫农业能否在今年实现营收层面的好转,还未可知。

相比贸然进入其他行业,谨慎拓展自身产品类别,有的放矢地优化产品矩阵或是酒企打磨竞争力的好选择。


想知道更多关于葡萄酒的信息?《葡萄酒》杂志电子刊全新上线,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赶紧打开最新一期《葡萄酒》杂志吧!


文、编  | Shirley

小编个人微信号:

wine_magazine

© 版权声明:本内容版权归《葡萄酒》杂志所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