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受孩子的普通到底有多难

 lenbercong 2022-08-26 发布于浙江
昨天,我第一次把娃的作业撕了。

起因是我让他写一篇关于暑假总结的小日记,结果他磨了两个小时,只写出两行字。

看着他闭眼使劲想却毫无结果的样子,心底的无名火刷地就冒上来。

“你是不是根本就不想写?不想写就别写。”

我拿起本子,把写了几行字的那页歘地一下撕下来,然后顺手揉成团。

他显然被我迅速而激烈的反应吓到了,目瞪口呆了几秒钟,瞬间爆发,大哭着喊:“你不能撕我的本子。粘起来,粘起来。”

看我无动于衷,他自己找来胶水,边哭边粘,一副委屈又伤心的模样。

类似的冲突今年发生过不少,细想来是从上学期期末开始,然后一直延续到暑假。我似乎变得越来越挑剔,经常对他的表现不满意。

但每次生气后都会深刻地体悟到:所有愤怒看似是因为别人,实际却源于对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不满。

尤其是对孩子的怒火,他们的行为只是导火索,但它带来的期望落差,以及反衬出自己的失败,才是我们无法面对的现实。

或许我在潜意识里总觉得他不如自己小时候聪明,学得也不够扎实。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上五年级了。”
“一二年级的数学就应该满分啊。”
“语文的基础题还能错这么多?”

有时我会反省,究竟是自己要求太高,还是娃的能力不行。不过无论答案是哪个,底层原因都是内心不甘接受孩子的普通,却又很难对他有信心。

一天听说某娃妈吐槽自己孩子不是读书的料,没有上进心,奥数也自学不了,实在太笨。我当时就震惊了:她不是学习的料,那大多数娃都不是了好吗。

另一个妈妈幽幽地说:你们这些学霸妈妈,总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标准套用孩子,一旦达不到就产生娃不咋地,不如自己的感受。

这话虽扎心却不假。我一直标榜不拿孩子和别人家娃比较,也反复强调要接受他的普通,但所谓的普通其实是以自己——应该说是以记忆中的自己为基准。

但曾经的自己真有印象中那么优秀吗?也许记忆的滤镜会美化过去,它只会保存高光的、闪亮的片段,而那些粗心之过,中途挫败都被过滤掉,最终留下一个整体完美的形象。

除此之外,不同时代的参照系也并不相同。在过去,上小学前能认识100个数就称得上天才,凭借一点小聪明,无需费力就可以脱颖而出。而如今周围全是聪明伶俐,博学多识的孩子,同样的基因就只能泯然于众人。

如此说来,“娃不如己”只是我们自欺欺人的想象罢了。


有天晚上卧谈,我和观观聊起十几年前我策划过的晚会。那天除了表演,还有游戏。

我忽然想起自己在“猜成语”游戏上的表现,当时表演者只抓了下自己的头发,我就猜到了“千钧一发”,引得众人惊叹。

“当晚我和你爸描述这个场景,结果他居然也立刻猜到答案。然后我就感叹:天呐,我俩生出来的娃得多聪明啊。”

听到这儿,观观忽然插了一句“可是我并不聪明。”

我心里一动,虽然他说的是实情,但这样的话从他自己的嘴里说出来,听起来竟有些心酸。

于是,我赶紧找补:哪里,你也有比我们强的地方。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完全不懂英语呢,你现在都能看这么难的英文书了不是吗?

“嗯。”
“你说你不够聪明,那你觉得自己笨吗?”
“那倒也没有。”
“对呀,你们这一代孩子都很聪明。”

“我不聪明”这句评价带给我很大震动。我不知道他是怎样形成了这样的认知,但肯定与我平日里的反馈有很大关系。

不得不说,为人父母总是越来越贪心。小时候见到孩子能吃能睡会说会走就满足得不得了,而长大后却对他们有了更多的期望,一旦违背预期就会失落焦虑。

在这一点上我似乎也不能免俗。不过我还是会反复提醒自己,别忘了只愿孩子“健康快乐”的初衷。

放松一点,既然逃不过普通人的命运,为什么不去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呢?

仅以此篇与所有普娃家长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