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文《从“蛋的缝”说开去》作者:王礼民

 作家文坛 2022-08-26 发布于河南

  近日看到一则短文,题目叫《蛋的缝》,文中说,“是蛋都有逢,即使是石蛋、铁蛋、金蛋,在自然形成和冶炼过程中,由于空气的进入,内部或表面也必然会留下一些气孔。”

  “是蛋都有逢”,是否也包括生物的蛋呢,比如我们通常吃的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以及受法律保护的、不允许我们吃的孔雀蛋、鳄鱼蛋、乌龟王八蛋等等,是否也“在自然形成中,由于种种原因,内部或表面也必然会留下一些气孔”也有缝呢?用我们的肉眼,从外观看似乎是没缝的。不过有一句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看来,生物的蛋原本可能是无缝的,只是,由于后天的原因,要么放的久了,或被碰撞也会有逢,还会招致喜欢追腥逐臭的苍蝇,加速了蛋的变质。看来,“是蛋都有逢”,各种生物的蛋也应该包括在内。

  “是蛋都有逢”,那么,由此想到了人。人,除了自然天生的七窍之外,还会不会有“后天的”思想、行为上的“缝隙”呢?我想是毋庸置疑的。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者也说,“人也有缝,是人都有死穴”。他所说的这个“缝”和“死穴”当然是指人的缺点、错误。

  是人都会有缺点、有错误、有不足,只是大小轻重、程度不同而已。比如有人喜好抽烟、有人喜欢嗜酒、有人怕苦、有人怕累、有人贪财、有人好色、有人性急、有人性缓、有人虚伪、有人狂傲等等等等,各种各样的“缝”远比蛋的“缝”多的多,大得多。总而言之,没有“缝隙”的人是不存在的。

  在陕西勉县的武侯祠曾看到某位皇帝给诸葛孔明先生题写的匾额,写的是“一代完人”。其实孔明先生无疑也是有“缝隙”,有缺点、错误的。至于被称为“万世师表”的“至圣先师”、“圣人”孔子也不是就一点缺点都没有,无懈可击。他杀少正卯一案就让人觉得有报复的嫌疑。西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就说少正卯授课比孔子授课更受人欢迎,孔子的学生除了颜渊之外都被吸引了过去,引发孔子十分不满。孔子对少正卯是否是处于报复的心理才在上任三天就杀了他呢,史上不少人对此持有怀疑态度。果真如此,真的就是一个不小的污点。

  还有,孔子去卫国执意要见貌美如花、却作风淫荡的南子,连他的学生子路都很是不高兴。尽管他发誓没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但始终让人很是迷惑。

  你看,孔子行为尚且有“缝隙”,何况平常人乎?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世界上不犯错误的只有两种人,一是没有出生的婴儿,一是死去的人。”就连他对自己评价,也曾经说“能三七开就满足了”。伟人尚且如此,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蛋有缝,是客观存在,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围内,也是允许的,不会影响食用、使用和本身的价值。

  人也是如此。有道是“瑕不掩瑜”。人允许有过失、有过错、有差错。无可厚非,也无可求全责备。

  蛋不能因为有点缝隙就把它完全否定抛弃了;人也不能因为有缺点犯过错误就一棍子打死。但,问题是,蛋要避免不必要的缝;人要避免无谓的缺点错误。鸡蛋等要注意保存、保鲜;金蛋玉蛋要注意保存保养,如此,才可以体现它们的价值存在。人,就需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堂堂正正,安身立命,无愧一生。可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人并非不懂得这个道理,但只是未能坚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未能把理想使命持之以恒、坚持长远乃至一生。最终使自身小的“缝隙”成为大的裂口,由一个“好蛋”变成了“坏蛋”“臭蛋”。

  贪官就是这样形成的。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针大的窟窿斗大的风”。祸端往往都是从小养成或形成的。

  人“都有死穴”。也就是致命弱点。如不时时提高警惕,这个“死穴”极容易被人利用,尤其在物欲横流、纸醉金迷、多种人生观相互交织、争夺的当下,稍不注意就会误入歧路。

  社会上曾经流传过这样的话,“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不怕领导喜欢什么,就怕领导什么都不喜欢”。在波澜壮阔的经济大潮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都把当官的研究透了,他们抓住某些官员的弱点、“死穴”做文章,下功夫,结果,一些人没能抵挡住“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被人给点了“死穴”,击中了要害。爱钱的成了巨贪;爱色的“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自然也成了贪官色鬼。嗜好玉石珠宝的,痴迷字画摄影的,喜欢收藏名烟名酒名表的,甚至还有喜欢杀猪的、打牌下棋的,等等等等,都被人点了“死穴”,酿成灾祸,身败名裂,成了罪人,栽倒在本来人生美好的路途中,令人惋惜。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人,贵在懂得自我检查和反省。人有“缝”要及早修补。谚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不可等酿成重大灾祸则悔之晚矣。

  

作者简介:礼民,籍贯山东菏泽,新中国同龄人,省直机关退休。曾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爱好诗词杂文写作,喜欢书法摄影等。有各类体裁的文章及诗词在报刊发表,有些杂文并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