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8年“价格闯关”的往事,邓公:乘我们老同志还在,勇敢闯一次

 Loading69 2022-08-27 发布于四川

“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观望。”这是郑智化在歌曲《大国民》里所唱的歌词,诉说着一个个创造财富的故事。

这首歌诞生在1993年,当时中国的中国大陆正在进行一般商品价格的开放,不仅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也让全世界逐渐意识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的无尽潜力,更是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文章图片1

从1992年到1995年,国家逐步放开一般商品价格;到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开始实施;2000年到2005年,石油、煤炭领域探索价格改革,开始将生产资料和民生领域的价格双轨制解决……

这一步一步的改革,改变了中国经济体制,也让国家迅速崛起,从一个和某小岛比GDP发展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谁曾经想过,这背后是一次勇敢的尝试。正是这一次尝试,让我国积累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为改革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正如邓公所说:“趁我们老同志还在,勇敢闯一次!”

文章图片2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上海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汇报展览会上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曾经说过:“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纪的前五十年。”

这一决断时至今日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随着市场的丰富、产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肉眼可见。

回到1978年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小到一盒火柴、一斤盐的价格都是国家指定的,这显然距离改革的目标相去甚远。

文章图片3

1978年的上海

价格作为经济之中最灵敏新号和最有效的杠杆,就成为了改革中最重要的环节,成为了经济转型之路的起始点。

当时,改革开放的设计师们便想出了双轨制这样一条道路,即在原有的计划内价格之外,再加一条价格轨道。计划内的价格按照国家规定价格,计划外的价格由市场决定,然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

“服装类59∶41;食品类59∶41;水泥64∶36;钢材78∶22;煤炭92∶8;石油83∶17……”

这是国家在1985年前后根据市场确定的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销售比重,前者是计划内比重,由国家指定价格,后者是计划外的比重,由市场决定价格。

文章图片4

这一做法很有效的避免了激进改革带来的社会动荡等问题,可却带来了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官倒”。

马克思曾经说,有十倍的利益资本家就敢于见他一切人间的法律。那么对于靠一张条子就可以赚上很多钱的生意,又有多少人会趋之若鹜呢?

以1986年时期的价格为例,根据国家物价局政策研究室调查,计划内钢材国家定价为约700元每吨。

而计划外价格达到了1400元上下,相差了1倍,而原油更夸张,计划内价格为113元每吨,计划外达到了560元每吨,相差4.95倍。

文章图片5

按照这样的价格差,只要有资源能够以计划价格获得商品,然后直接以市场价出手就能够获得巨大的利益,自然让许多人趋之若鹜。

这可以从一句和《大国民》歌词几乎一样的句子里看出来——“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思考”。

甚至到了今天,“倒爷”这个词依旧在许多人日常的使用中,尽管其含义早已与当年不同。

文章图片6

一副讽刺倒爷横行的漫画

而且,这种倒卖行为也迅速影响到了普通人的生活,这集中表现在物价上涨上。

各路“倒爷”的推动下,市场上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在不断上涨,让人们生活压力逐渐变大的同事也让财政的压力大增。

1978年商品价格补贴占财政收入的8.5%,到了1986年金额就增长了4.1倍,占到了财政收入的约20%。

所以,针对这一问题的改革势在必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尝试,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文章图片7

民众疯抢商品

1988年5月19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公开谈了改革的问题,认为这一关很难,需要毛很大的风险,要在发现问题的同时立即进行调整。

但是,他同样强调“物价改革非搞不可”、“前怕狼后怕虎,那就走不了路。”

而就在这个月,国家宣布开房肉、菜、蛋、糖的价格,随着价格的一步步开放其影响也逐步展现出来。

1988年8月19日,新闻公布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初步方案》这一文件,结果实在本来就已经十分严重的抢购风潮变得更加严峻。

文章图片8

民众疯狂抢购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在抢购东西存起来,人们抢购一切能够抢购的东西。有许多人到九十年代都还在用当时抢购的肥皂等产品。

仅从当时火柴销售的火热状况就可以看出来。

1988年江苏省南京市发生了一起火灾,这起火灾之所以让人记住就是因为引发火灾的原因是这家人囤积了400多盒火柴。

而这不是偶然现象,上海火柴厂在1988年的2月份还有6000万盒火柴的存货,但是到了4月份,连同3月和4月生产的火柴一共1亿盒全部销售一空,足见当时抢购的狂热。

文章图片9

当时生产的火柴

这只是当时抢购风潮的一个侧面,从电视机到卫生纸,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在当时是没有人抢购的。

当时正在南开大学读书的王新鹿就是见证者,当时他读书的天津,人们在疯狂抢购,在他的老家乌鲁木齐人们也在疯狂的抢购。

父母甚至为他刚满20岁的哥哥抢购了一台电视机,说是给以后结婚准备的。

这一切的背后,是随着市场开放带来的严重物价上涨。按照经济学家周其仁的分析,其实是将“隐形通胀”变成了“显形高通胀”。

文章图片10

整个1988年,整体物价涨幅高达20.7%,比之前1987年的8.8%翻了一倍还多,其中蔬菜和肉蛋等价格增长均在30%以上,而电视机、电冰箱等物品的上涨幅度更为夸张达到了50%。

但是,更严重的问题还在后面,随着抢购风潮人们大量从银行中取出现金,导致国内银行存款大量减少,几乎产生了挤兑现象。

为此1988年8月27日起,中央就开始了对经济的调整。到9月份十三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治理整顿工作全面展开。这宣告了这一轮价格闯关的“失败”。

文章图片11

十三届三中全会正在进行中

从十三届三中全会到1988年底,党和国家接连发出了四十个整治经济秩序的条例和通知等,被人称之为“四十道金牌”。

举例来说,当时为了稳定经济形势,部分银行一年期存款的利率达到了10.08%。

这一套组合拳之后,到了1990年,治理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经济形势重新回归到了稳定状态。

很多人将这一次价格闯关与之后逐步进行的“价格闯关”进行比较,认为这次改革太过激进,完全可以不用那么急躁的进行。

文章图片12

但是,这种看法其实忽略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后续改革所才去的解决方案等都是从这一次“价格闯关”中汲取的经验。第二就是当时全球的政治经济形势。

20世纪90年代,朱镕基总理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这一次的改革中就汲取了许多1988年“价格闯关”之中的经验。

并且,民众因为1988年那一轮的物价上涨,也已经熟悉了物价的变化和商业竞争,让这一次的改革十分顺利。

很难想象,没有这一次大胆的尝试,后来的改革者就能走出一条如此稳健顺利的道路。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出来的民众,会保持对这次改革的支持态度。

文章图片13

而且,这次改革也必须结合时代背景去思考。当时,正值东欧剧变的时期,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失去了执政地位,其中经济问题正是影响的关键。

以波兰为例,萨瓦文所率领的“团结公会”能够上台执政,与此前波兰共产党在经济问题上的不当处理有密切的关系。

当时,波兰国内的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工人的生活,从而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罢工。最终,导致了波兰共产党的倒台。

文章图片14

波兰罢工

从那个历史时期看,如果我们不尽快改革,让社会和经济问题积累,东欧各国的问题很可能也出现在我国之中。所以,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改革之路,是当时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可是改革本身是有风险的,能不能顺利进行没有人能够保证。

邓公以其威望,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勇敢的进行了一次尝试,并且迅速的控制了局面,为未来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如今,我们正享受着市场经济带来的繁荣,再也没有了排长队抢购各种基本生活物资的紧迫感。

文章图片15

当时抢购商品的人群

这是当年老一辈革命家所梦寐以求的结果,是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进行这样的改革尝试的原因!

如今的我们,已经很难想象一切凭票供应,一切商品分为计划内价格和计划外价格的时代。

但是,唯有记得我们为了改变那种现状所付出的代价,才能更好的明白那一代领导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付出了多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