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渔 家 爷 们

 迷途老马ZS 2022-08-27 发布于辽宁

                 渔家爷们  

               广鹿岛所见所闻所思(2)

     先敲出的是《勤劳致富的渔老板》,略一思忖,便觉有诸多不妥。

这爷们勤劳,是我亲眼所见。富没富,得两说,不能臆断、武断。

再者,富与贫,相比较而言。比之受雇于他的伙计、剥贝女,他算富的;可在刚刚、冰冰们的眼里,这爷们远不及他们的随从马仔。

再再者,时下,勤劳与富裕,并不呈必然因果,至少不完全是。这是常识,毋需多说。

再再再者,致富了,得“先富带后富”,这是某人预设的。我一走一过,弄不清这个。40年了,带没带,鬼知道。

此次进岛,拍日出是个心愿。家门口拍的,不“原生态”,太阳是扒着山背,攀着高楼爬出来的。乍一出来,就离海平面很高,没有喷薄欲出的绚丽,没有冉冉升起的跃动。

夜色朦胧,在等。

晨曦初露,还在等。


    在等候日出时,有马达声由远及近,一艘小船靠岸。马达声息,跳下两人,合力将船扳至岸边浅水处。船小,远海捕捞不行,只能用于近海养殖。

一年约四十的汉子,“晃啷晃啷”趟水上岸,“呼通呼通”跑向高处的院落,迅疾“腾腾腾”地开出一辆铲车。

    这爷们是船主。

铲车用作吊运。先从船上吊到岸边。船主跳下铲车,把零星散落地上的扇贝,悉心捡拾起丢入网篓,也是“粒粒皆辛苦”啊。

三点就出去了,船主说。

哦,真辛苦。

要在这里买贝丁,就没与他多有攀谈,别让人以为是套近乎。便宜个块儿八毛的,咱也省不了多少。人家真不容易!

次关注这爷们时,他运回了第二船,坐在剥贝女堆里。是歇息,不是监工。剥贝,论斤计酬。我约摸,此刻他像老农蹲在场院,瞅着收获的庄稼,盘点今年,盘算明年。

海水养殖,极具风险,不动些心思不行。技术、天时包括气象等因素制约着成败。我的一位美妪同学养海参,今年天不作美,赔了近千万。

太阳升起,小伙子起身为剥贝女人们搭起了凉棚,很有劳动保护意识。便是怜香惜玉,仍不失爷们本色。

小伙子,真能干!买完贝丁,我称赞了一句,向他竖起拇指。

不干怎办?这爷们的一声无奈,一脸苦笑,令我始料不及,有点不尴不尬。

想想也是。上面说,不改革,死路一条,得杀出血路。下面的,不能做官,不会拍戏,不擅坑蒙拐骗,再不干些苦累险的,就剩死路了。

我拍到了日出,但并非想象中的。如同陆地上净土难觅一样,近海处也难一览无余。旭日之下,布满了养殖用的浮漂、立桩、网具。眼望这些本不属于大海的,生发出诱惑、陷阱、贪婪、掠夺……一类的字眼,很自然。

但是,有日出,就有希望。为渔家爷们祝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