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小青龙汤

 灵兰小草 2022-08-27 发布于山西

讲师:郭翠华教授

编辑:灵兰小草

一、小青龙汤组成

小青龙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9g,芍药9g,细辛3g,干姜6g,甘草(炙)6g,桂枝(去皮)9g,五味子9g,半夏(洗)9g。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二、功用及主治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临床用于: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舌苔白为寒,滑为水饮。脉浮为表证。

  三、方解

  本证由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表寒引动内饮所致。治疗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为主。

  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苦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

  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养营血;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

  

  四、附方: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组成:射干9g,麻黄9g,生姜12g,细辛3g,紫菀、款冬花、半夏、五味子各9g,大枣七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肺化饮,下气祛痰。

主治:寒痰郁结,气逆喘咳证。症见咳嗽,气喘,喉间痰鸣似水鸡声,或胸中似水鸣音,或胸膈满闷,或吐痰涎,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