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宇辉:越有影响力,下断语越应谨慎

 新用户2356fYUI 2022-08-27 发布于浙江

董宇辉:越有影响力,下断语越应谨慎

文/蔡朝阳

昨天在直播间,董宇辉小小的翻了一下车。

事情是这样的,董宇辉把绍兴的花雕酒,说成了“花凋”。大意是说,以前绍兴人家,生男生女,都会埋下一坛酒,男子长大,取而饮之,称为状元红;女孩长大出嫁,取而饮之,称为女儿红。要是女孩子养不大,半途夭折,这酒就是“花凋”,取鲜花凋谢之意。

这个不靠谱的传言本身,已经够董宇辉喝一壶的。果然绍兴人坐不住了,纷纷起来指出董宇辉的谬误。确实,我在绍兴呆了这么多年,还真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说花雕酒的来历。还是一个陕西人说的。我一个对绍兴文史有一定了解的本地人都不知道,你陕西人倒是知道了?

我们来普及一下常识,关于“花雕”这种绍兴酒,需要知道的是,花雕,是一种酒坛上的工艺。一般指的是酒坛上的雕塑,是彩色的,有各种形式、花样,称之为花雕。就传统而言,基本上都是手工绘制,这个工艺有一定的复杂性,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因为价格就会比较贵。

本地的酿酒专家也出来解释,绍兴花雕制作技艺传承人茹水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事实上,花雕以酒坛外面的五彩雕塑描绘而名,需经过选坛、灰坛、打磨、上漆、沥粉、油泥堆塑、正图彩绘、勾金、题款等12道工序,整个过程,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显然,董宇辉把花雕当成了酒的种类,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女儿红可以做花雕,状元红也可以做花雕。花雕的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兴于明,盛行于清,清代梁章钜的《浪迹续谈》中记载:“最佳著名女儿酒,相传富家养女,初弥月,开酿数坛,直至此女出门,即以此酒陪嫁。其坛常以彩绘,名曰花雕。”

以及,我本来还想聊一下这个比喻本身,这里有非常接近于贾平凹式的恶趣味,至少是一种将女性物化的倾向,是典型的男性意淫的话语,充满了油腻感。这一点,今天不展开。

但也有争议。我一个朋友查了一下百度。果然,百度百科里有这种说法,截图为证。

董宇辉讲的,跟百度百科,基本没有差别。那么一个比较可信的结论就来了,可能,董宇辉轻信了百度百科。

最近呢,董宇辉挺红的,人们将其看成为一个知识型的网红,一边带货,一边讲课。观众说,在购物的同时,受到了知识的洗礼,这是双重的享受。如果真能这样,也不错的。

确实,他一场直播要带那么多品种的货物,每一个品种出来,都能细细道来,侃侃而谈,这个知识储备,果然很惊人。他能讲莎士比亚,也能讲亚当斯密,能讲苏轼,也能讲路遥,还能讲绍兴花雕。额滴个神。

但我们同时也知道,人的所知真的是有限的,尤其在现代,社会的细分如此之深广,一个人要成为百科知识型的学者,恐怕已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了。

我们不妨把董宇辉的直播间视为大型的网络视频课现场。按照我多年教师的资历,如今偶尔也做直播的经验,我知道,在上播之前,还是需要大量备课的。针对直播的内容,查阅一定量的资料,这是应有之义。那是我,平均一周做不了一次,但是准备工作的量已经很令人挠头了。董宇辉除了腹笥深厚之外,恐怕也是要备课的,带货讲课需要涉及到的那些内容,一则可能由供货方提供,一则也靠自己的信息搜集,而其主要内容,也许还有一个提词板在前面显示——反正罗永浩的直播间是有提词器的。

饶是这样,为什么还是会犯“花雕酒”这样的低级错误呢?恐怕就是太忙,时间不够,也还有治学不严谨的问题。如果是单纯的网红,犯个错误,大家哈哈一笑就过去了,但是董宇辉老师,是被抖音的观众视为导师的,这次翻车,还是值得拿出来说一下。

其实百度百科也没有咬死“花凋”之说。我自己也查了一下,在“传说二”的下面一段,还有这么一段话:

由上可见对花雕酒的记载,历史和传说不一。总体而言,花雕由来源自器皿的雕花刻图是可信的,虽然“花凋”一说浪漫凄美,但可信度不高。一则从生活常识来看,必由早夭之女才能有的酒,势必难以广传,更不大可能被众多文人名士推崇。二则关于“雕花器皿”之说上自晋朝嵇含《南方草木状》,下至清代梁章钜《浪迹续谈》都有记载,文史资料为证,自然更为可信。

要是备课再仔细一点,有更严谨的治学精神,恐怕也不至于在众目睽睽之中,犯下这样的低级错误。

但归根到底,我不是要批评董宇辉,而是想商榷一下,百度百科,究竟值不值得信任。可惜我们可以用的搜索引擎是如此之少,度娘成为每天的日常。但是,你从百度得来的知识,是不可以轻信的,事实已经有很多,足为明证,不但会让直播翻车,有时候还会贻误就医。

以我为例,写东西毛快毛快,也会用搜索引擎搜寻相关信息。但若要引用到文章中,一般都会找到纸质的出版物,来加以印证。这是起码的吧。

所以我才会说,凡是百度能得到的,都不是知识。

一年前,我写过一个文,叫做《“得到”少年和知道分子》,里面讲了我反对孩子们只用百度和得到的原因:孩子们只是听书,只是听音频节目,也是我不喜欢百度作业帮和知乎的原因。因为这些app,只是告诉孩子们一个答案,而忽略了从提出问题,到寻求答案的这个最为重要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所谓批判性思维,我们要得到某一种确认,是需要有不同的信息来源,再加以综合考量的。

人红是非多,这句话也不错,越是有影响力,下断语越应该谨慎,至少有言之有据。

注:本文标题灵感来自微信好友刘汤圆,特此鸣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