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心写过一首流传很火的诗,名字叫《从前慢》。其中两句时常被大家拿来引用:“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就是这串平淡美妙的字符,在当今我们这一代人看来,既是浪漫和美好,又是幻想和寄托。但在当时的人们眼里,诗句所表达的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字字句句皆是真正生活的写照,并且作为一种无奈,也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当初的人们肯定也幻想过,幻想着未来能像我们今天这样——想要见到一个人,眨眼功夫就可以“拍一拍”他,或者干脆接语音、连视频。纵然相隔千里,只要你想,时时刻刻都能做到畅连无阻。即便是情侣分手了、拉黑了,只要你想,你都可以在一天之内跑到对方面前。人类的进步让世界没了距离。我们到底过上了先辈们曾经幻想的那种“只要你想,马上就能”的生活。可是,这样的世界真的很美好吗?单就爱情而言,即时通讯、社交媒体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我们在一段故事结束后的所有幻想,甚至连曾经的甜蜜回忆都被残忍地亵渎了。无论在什么时代,除去死亡,你跟任何人的故事,都会有后续。尽管有些故事的后续会稀释回忆,甚至会让过往看起来更可笑,会更让人生气。 都说青涩的情感一辈子仅有一次,我跟那位女生分手后,至今也没有联系过。说不清楚什么原因,两人谈得好好的恋爱,说不合适就很快不合适了。被爱情撇开的腼腆少男,在经历孤独、落魄、自卑之后,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情不自禁地想起她,想起两个人甜蜜蜜的恋爱场景——我拉着她的手,雀跃地走在油菜花田里,走在无限浪漫的雪地里;走过黄昏街头卖油炸糖糕的长街,也走过雨后乡间泥泞的小路;我们一起爬山、摘野果,一起偷偷去拍“大头贴”;每天互相写20篇情书......一直到现在,我都找不到更合适的方式去形容关于初恋的种种回忆,总感觉这世上所有矫情的词汇都能派上用场,什么唯美浪漫了,什么芬芳甜蜜了,什么纯粹欢畅了,似乎都不足以概括恋爱时的那种感觉。后来我有了第一部手机,慢慢开始懂得使用QQ了。有一次,偶尔在网上看到她的身影,她在自己的空间里写了很多日记,每一篇都是关于我的。得知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在怀念我,那一刻,我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半个月后,我们约了见面。在当初那条卖油炸糖糕的街口,她从包里拿出一摞纸来,全都是那半年期间我写给她的情书,她说她要永生保存。遗憾的是,除了那些情书,我们两人谁都没主动再谈点以往的事情。那段时间,我们一直有一搭没一搭地联系着。直到后来参加工作后,不知不觉,慢慢地就失去了任何联系方式。我结婚后,才听说她早在五年前就嫁给了一个大胖子,孩子都上幼儿园了。她漂浮在大家都漂浮的北京,我沉没在大家都沉没的老家县城。任何事情一旦被添加上“如果”,或多或少都能牵引出诸多情愫来。如果跟她分手后,我从来没有见过她,也不曾听说她的去向和归宿,有关她的文章,我起码可以写几百篇、几千篇,甚至还可以专门写本书来怀念她。可是,我确实跟她有过短暂的联系。先是见了她,后又得知她的境遇。看着她从我眼里最美的姑娘逐渐变成一个普通的女人,听说她结婚生子后同样生活多艰,我对她的回忆,哪怕是硬挤,也只能挤出那么多来了。撇开那沓情书,牵手走过油菜花田那段还是我瞎编的。这么多年来,绝大部分时候,我是想不起来她的,即便偶尔触景生情会浮现自己初恋的镜头,那也跟“想念她”无关。我跟她那点原本可以被称作“美好”的回忆,就像一坛葬入祖坟的陈年老酒,轻轻打开了,仅尝一口,就一直放在那儿,不盖盖子,敞气了,一点点就没了味道,到最后便如同白水了。如果我们一直都没见过呢?那段回忆又是什么味道?会不会还像葬入祖坟的老酒,偶尔也会拿出来嘬两口,然后再紧紧地盖上盖儿,放回土中,深深埋起来,喝一辈子、品一辈子、回味一辈子……再美妙的初恋,一旦分手,这段情感注定就像一瓶敞气的酒。分手后,“老死不相往来”的范例,比比皆是。在即时通讯时代里,墨守成规爱情法则并非适合用以回忆旧情。谈恋爱的时候,但凡动了情、用了心,两人分手后,若能做到故事到此结束,我们江湖再见,将记忆打包封存,那么,往后余生再偶尔拿出来品尝品尝,也不失一番趣味。事实呢!分手之后,你照样还能看见对方,还能看见对方新的恋爱,甚至很轻易地就看到现实对当初感情的否认和践踏。当你看到自己曾爱过的人对新欢的热情远远大于当初,你苦苦守着的那点回忆,还有滋味吗?如果真是这样,你还愿意回忆吗?你还敢回忆吗?每一个变为路人甲的“前任”都很无奈。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在杀死回忆的同时,也杀死了一切对旧情幻想的可能。VX:cdmy1210 公众号体温:37.9 ℃ 拒设白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