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古庙宇——东庙

 日月存心 2022-08-27 发布于山东


消失的古庙宇——东庙

(根据朱崇运口述整理) 

肖兴臣

根据《兖州县地名志》记:皇林村与新驿镇西边的王府庄和大庄、朱张村等一带都是兖州明代鲁王府鲁王朱檀九代孙永福王朱寿钜的封地,也就是永福王墓志铭中所说的“高吴凤岭之原”。王府庄、大庄原有永福王所建许多厅房、花园等明代古建筑群,所以这两个村庄应称为“永福王府庄”。但是,早在永福王受封七十多年前,这里就有皇明朱氏后裔在此世代休养生息。
原皇林村往东一里与朱张村相邻处有一座七圣堂庙,因此庙为朱家人出资所建,也称为“朱家庙子”、“朱氏家庙”,此庙在皇林村以东,村里人称此庙为“东庙”。
朱张村朱氏老人说:此庙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正德皇帝既信奉道教,又敬奉关帝。一天,他在梦中梦见自己是刘备转世,与二弟关羽相见。正德皇帝梦醒后敬佩关公富贵不淫,威武不屈,乃是一忠义双全的武圣人,遂颁旨全国普建关帝庙,以教化人心。
住在这一带的明朝朱氏后裔出资在朱张村西东西大路路北建起了一座坐北朝南的关帝庙。关帝庙南北长三十多米,东西宽二十多米,三间瓦屋顶式的庙门高大,门前有几层石台阶,两扇朱漆大门上有数排铜钉,庙四周有朱红色的庙墙,庙院内有数棵古柏树,庙门东有钟楼,上悬一口大铁钟,高约一米,直径八十多公分,重约三百斤,钟声洪亮,敲钟时响彻数里远。钟楼后各立有正德年间始建和崇祯年间重修的两座碑。
关帝庙有二进院落,前殿三间大殿前有与大殿般齐的三间卷棚,卷棚后为正殿三间,正殿后为三间二层的楼房和东西配房。大门、大厅和后楼屋脊两端各有皇家敕额庙宇的螭吻,屋顶为板瓦、简瓦覆顶,瓦当和滴水上都雕有龙纹。
前大厅与卷棚、后楼建筑规模差不多,长约十多米,宽约五米。两头是山墙,前面是红漆高门大窗。卷棚是供来烧香上供的善男信女休息的地方,大厅内正中是关公坐像,关公红脸绿袍,凤目微睁,一手持《春秋》看书,一手捋长须,坐姿平和安然,全神贯注;左边是义子关平,站姿恭恭敬敬;右边是周仓挺身侍立,手扶青龙偃月刀,神态庄重;东边是天神杨二郎,双眼之间多生一目,一身戎装,手持三尖两刃刀,神态威武;西边是梁山首领及时雨宋公明,着官服朝靴,面带微笑;杨戬边上是财神塑像;宋江边上塑有土地神像。东西两边各有牛王、马王陪祀。前大厅内供奉关公等七圣神像,所以称“七圣堂”。关公像前有一卷枢供案,案前有香炉、铜磬。
后院二层楼房上层供奉着高坐在莲花台上的南海观音大士塑像,左手持玉净瓶,右手拿杨柳枝。来此烧香上供的大多数是无儿女的来此求观音娘娘送子,所以来此求观音显灵者,也称观音为“送子观音”。
旧社会,军阀混战,土匪横行,天灾人祸不断。七圣堂附近村庄多,人口稠密,人民敬畏自然,敬畏神灵,把七圣堂当做能避祸求福的一方圣地。大旱年月来求雨,贫穷者来求财,生病者求神灵保佑,无子者后楼观音楼上求子,认为心诚则灵,来此诚心祭拜、捐资、捐物、烧香、上供必然有求必应。所以七圣堂、观音楼几百年间香火旺盛,来此祭祀、许愿、还愿者络绎不绝。
重大节日,七圣堂里道士撞响大钟,有人来庙里烧香上供时道士击磬致意。朱氏家族的长者逝后,来庙里送神泼汤,是朱氏家族保持数百年的风俗。
七圣堂由连家道人管理。民国年间,大道士姓张,他有二个徒弟,师徒三人管理着庙地,住在后院配房里,相依为命,和睦相处。
一九六六年破四旧以后,兴盛了数百年的七圣堂消失了,成为老年人一段挥之不去的乡愁。
朱崇运老人说:清初灭明时,吓得皇明后裔四处逃散,本应是鲁王朱檀后裔的朱氏家族也都不敢用鲁王后代的行辈。本地朱姓人说家谱早年被毁后,不知道自己家族是不是属于明朝的皇明朱氏家族了。

——选自《兖州春秋》年刊第十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