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113方——茯苓甘草汤

 平安健康LZJ 2022-08-27 发布于广东

图片

3痫证

东洞家纪剂钞云,几右门卫,年五十,自七年前,患所谓痫症,月四五发,发则颠倒不知人事,与茯苓甘草汤应钟及紫圆。(《伤寒论今释》卷二)《名医经方验案》

4鼻出汗

田公,因于炎暑,小憩于某翁之舍。主人待茶,谈及医道,前席请曰;鄙人患鼻头出汗,有如屋漏,拭而又来,经年不愈,虽无甚痛楚,然日觉倦怠不支矣。先生方外士,得无海上方耶?公为诊之曰;尊恙勿药可愈,但持斋三月而已。然淡泊所不能堪也,故有术在。乃疏茯苓甘草汤,嘱弥月可愈。年终,得患者谢书,谓果如所断。门人请其方义。公曰;此易见也,鼻者,脾之属而肺之窍也。富裕之家,其人嗜酒而膏梁肉,乃脾经湿浊上蒸使然耳,甘缓淡渗之法,不亦得乎!(《三湘医萃医话》)《经方直解》

5心悸——刘渡舟医案

陈某,夏天抗旱,过劳之余,口中干渴殊甚,乃俯首水桶而暴饮,当时甚快,来日发现心下动悸殊甚,以致影响睡眠,屡次就医,服药无算,然病不除。经友人介绍,请余诊治,令其仰卧床上,以手按其心下,则跳动应手,如是用手振颤其上腹部,则水在胃中漉漉作响,声闻于外。余曰:此振水音也,为胃中有水之证。问其小便尚利,脉弦而苔水滑。处方:茯苓12克,桂枝10克,生姜汁一大杯,炙甘草6克,嘱煎好药兑入姜汁服。服后便觉热辣气味直抵于胃,而胃中响动更甚。不多时觉腹痛欲泻,登厕泻出水液甚多,因则病减。又照方服一剂而悸不发矣。

论;本条典型,与上面五苓散后附的春泽汤医案,近乎相同,都是渴而暴饮之伤。暴饮不消,水停胃中,经脉郁滞,木气冲动,必心下动悸。痰饮九,水停心下,其者则悸,微者短气。太阳三十五,渴而饮水多者,土湿木郁,必心下动悸。木郁不能泄水,而小便少者,水积少腹,必苦腹满里急也。(停于上则必悸,积于下则里急)

暴饮不消,水停胃中,胃气不降,宗气上泄,所以跳动应手。胃气不降,夜则卫气失敛,故难以睡眠。胃气不降,积水不化,所以腹中作响。小便尚利,不为内伤。纯是暴饮而停积。茯苓甘草汤,泻其积水停水也。本方用生姜汁一大杯,甚是关健,温胃寒以降逆,胃降则积水下泄。

长沙方歌;汗多不渴此方求,又治伤寒厥悸忧,二桂一甘三姜茯,须知水汗共源流。

11水蓄中焦心悸——孙溥泉医案

李某,男,咸阳市人。患伤寒,误发汗,发热汗出,脉濡滑而数,心悸,面色白无华,四肢沉重,舌苔白腻,口不渴。根据《伤寒论》第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应用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炙甘草、生姜),三剂而痊愈。经方研习

图片

12心源性水肿——聂惠民医案

孙某,女,50岁。19996月初诊。患风心病廿余年,继之出现心力衰竭,服西药治疗。近一月加重,心悸不适,胸闷气短,动则尤甚,手足厥冷,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短少,时有头晕腹胀,食纳不佳,大便尚可。脉沉滑略数,苔薄白,舌边有痕,面色虚浮。证属心阳虚弱,水邪内停而致水厥。治以温阳行水。宗茯苓甘草汤加泽泻、猪苓、党参,健脾利湿之品。水煎,服药七剂,浮肿心悸皆减,守方调理心脾,宗养心健脾法,服药月余,厥回肿消而愈。《聂氏伤寒学》

13胸闷——姜元安医案

  李某,女,4岁,自春节后,出现胸闷、短气而善太息,已三个多月,夜寐时不时惊惕,掌心发热而湿润,舌质淡黯,苔滑润。询知素常口渴多饮,尤其喜凉饮。据此辨为水饮伤中,清阳不利,治用茯苓甘草汤,原方温化胃中水饮。服药三剂后明显见效,胸闷短气及夜卧惊惕等已基本消除。《临证指南》

论;《金匮》痰饮指出“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本案胸闷者,就是短气之义。善太息者,此是深呼吸之义。所有的证,都是上逆不降之证,皆是胃中停水之证。病的提纲在《金匮》,而方药却在《伤寒》,这就是典型案例,教科书般的医案串连起方药与提纲,来还原经典,让更多的人,来学习传承。《经方临证指南》

14咳嗽慢支——姜宗瑞医案

患者,女,72岁,本村人。素有慢支、肺气肿病史。1993年夏天,咳嗽加剧,在广宗中医院诊治,按肺结核治疗1个月,咳嗽不减,又加气喘,面目浮肿,胸满,心悸,舌淡,脉沉细。患者年高体弱,病情复杂,心中毫无把握,于是试用茯苓杏仁甘草汤:茯苓30克,杏仁15克,甘草(炒)10克,加水2碗,煎至1碗,频频饮服。此药甘甜无异味,患者很高兴。不料服药3剂,咳喘浮肿均消失,患者喜出望外,仍以前方加减10天,诸症均愈,体力增强,精神好转,再次到中医院复查,否定了肺结核的诊断。

讨论:由此意外之效,使我认识了茯苓杏仁甘草汤,虽列于胸痹门,实为祛痰蠲饮之剂,以据太老师的《汤液经法拟补》,三味为急方之制,难怪能收捷效。不应以药性平淡,药味单纯而轻视之。《经方杂谈》

图片

15胃胀——陈明医案

我看过一个50多岁的女性患者,有浅表性胃炎几年了,还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她一喝水或稀粥就胃胀,而且胀得非常严重,叩一叩肚皮就像敲鼓一样,晚上影响睡眠,所以她再渴也尽量忍住不喝水,喜欢吃一些干燥的食物,如烧饼、油条等。

她来就诊时开始不说话,只是摇晃身子,让我听她胃里的水声,果然有咣当咣当的声音。伸出舌头一看,舌面上尽是水,她告诉我有时不自觉地流出口水。

我就开了茯苓甘草汤,重用生姜到24g,并加藿香、佩兰等芳香化湿的药物。服用一周,她胃中的振水音就基本消失,也敢喝上一碗粥了,一个月后,症状全部消除,饮水、吃饭均正常,检查幽门螺旋杆菌也为阴性。100首经方方证要点》

论:这些医案,都是停水不消,证也大同小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