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鲍威尔吓崩美股!智本社发布《中美货币政策背离及其影响专题报告》

 智本社 2022-08-27 发布于广东

主办方安排了半个小时的讲话时间,但鲍威尔懂得言多必失的道理,他只使用了8分钟。在简短的1300字讲话中,鲍威尔9次提到价格稳定,强调“美联储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将通胀降至2%目标。他明确表示美联储不会停止加息,并认为9月份“再一次异常大幅度的上调可能适宜”。鲍威尔预测,加息政策将牺牲一部分经济和就业。

鲍威尔的讲话直接击溃了美股6月以来的“侥幸情绪”。道琼斯指数跌3%,普500指数3.3%,纳斯达克指数大跌近4%,三大股指均创下近2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科技股普遍大跌。

鲍威尔为何放“鹰”?

一、抗通胀依然任重道远。

7月美国CPI有所回落,似乎出现通胀见顶的迹象。美联储最关注的通胀指标是核心PCE,7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年率录得4.6%,略低于预期4.70%、前值4.80%,为2021年10月以来最小增幅。但这与美联储设定的2%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下半年,抗通胀依然是美联储的首要任务,加息刚到中途,还不敢停止和松懈。

二、扭转预期管理的被动。

去年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鲍威尔的讲话几乎是错的,通胀暂时论、充分就业有待论证等言论不到两个月就被打脸。今年,预期管理也非常糟糕,他每次加息后都安抚市场的“大棒加牛奶糖”的做法,导致市场道德风险增加。投资者认为美联储更害怕股市崩溃,把不是更坏的消息都解读为好消息,每次都喜迎加息,喜迎美国经济衰退的信号,等待“美联储看跌期权”的出现。

自7月议息会议开始,鲍威尔试图扭转预期管理的被动,减少前瞻性指引。在这次年会上,他有意“放鹰驱鸡”,“历史经验强烈警告我们不要过早放松政策”。

美联储历史级别的激进加息,对金融市场造成哪些冲击?对中国有何影响?美联储连续加息,中国央行连续降息,这是为什么?两国货币政策背离带来哪些影响?

智本社正式发布《中美货币政策背离及其影响专题报告》

目前,智本社《全球金融市场专题报告》(2022-2023)已发布三份报告:
第三份:《中美货币政策背离及其影响专题报告》
第二份:《“双核”冲击:全球大类资产价格走势专题报告(证券篇)》
第一份:《“双核”冲击:全球大类资产价格走势专题报告(货币篇)》

《全球金融市场专题报告》(2022-2023),共12期,图文格式,终身会员免费

扫蓝码获取专题报告

扫彩码加入会员更优惠

学习

100门音频课程 + 100本经典解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