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街口的记忆(上)

 留住好文 2022-08-27 发布于江苏

图片

 

新街口,南京的市中心,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也是中国著名的商业中心,被誉为“中华第一商圈”。80年代,南京市为缓解新街口的交通压力,扩建了四环路,新街口的范围,一般也是以四环路为界限,即南起淮海路,北至长江路,东起洪武路,西至王府大街管家桥。


图片
民国时期新街口

新街口,历来是以广场孙中山铜像为标志和轴心,拥有近百年历史, 儿时跟着父亲到新街口,广场和民国时期照片差不多。有张悬挂毛泽东朱德肖像牌楼的新街口照片,还摆放了几门大炮,估计是南京刚刚解放时拍的,我没有见过,或者因年纪太小没有一点印象。

图片

广场中央悬挂着朱毛肖像

父亲告诉我,孙中山手指北方,是表示一定要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的信心。广场四周有喷水池,印象中,在广场的西南东北两个角上有竖起的时钟,以前有手表的人不多,便于人们掌握时间,有表的人走到这里也会对一下表,看看准不准。记得那时中山东路上有家东方红书店,店面不是很大,父亲带我去过,不知道是不是后来的新街口新华书店。印象较深的是新街口广场中央有个牌楼,游行集会时,用作省市领导人的检阅台,好像一直延续到文革之前。


图片
广场中央曾有牌楼
 
50年代初,学校老师都是工人文化宫的会员,我常常跟着父亲到工人电影院去看电影,那时多是苏联电影。记得我看了电影《一年级的小学生》和《走向生活》,女主角都叫玛露霞,我问父亲,是玛露霞长大了吗,他也没有回答我,只是说,他喜欢看电影《伟大的公民》。67岁时,父亲给我办了工人文化宫会员家属证,我常常会一个人从五福新村穿过小铁路、太平路、淮海路走到文化宫去看小人书,凭证每次可以选6本小人书,真是开心极了!长大后,我也常常去工人电影院看电影,记得上高中时,有次看电影《红与黑》,那时我已经看过原著,还买了张电影说明书,前面有一半篇幅是如何批判地看这部电影,后面才是电影说明书。

图片
工人电影院旧
 

后来,我发现在洪武路靠近中山东路东北拐角处,有一家小人书摊,有解放前的电影小人书很有新意,和我以前看的小人书完全不同。我会不时去到那里看小人书,记得看过老电影小人书《方帽子》、《万家灯火》、《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图片

《方帽子》
 

《方帽子》由王丹凤韩非等主演,那时,特别奇怪,为什么大学毕业要戴那么古怪的方帽子?再大一些,我不看小人书,而是去逛旧书店,在洪武路文化宫一侧,不到文化宫处,有家旧书店,店面不大书蛮多,有不少民国时期的旧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看了林语堂女儿写的《吾家》。这是林家的三个女儿写的旅欧日记,写她们的父母、家庭生活、她们一家在海外的经历。记得在书中,她们写父亲的洁癖,每天要洗脚多次,还有外国人对中国很不了解,还停留在满清王朝,以为男人都留长辫子,女人都要裹小脚,因而看到她们很奇怪。书很好看,大约要几毛钱,我没有,也不管店家对我翻白眼,就站在那里匆匆翻书看。 我是先知道《吾家》,后来才知道她们的父亲有本更出名的书《吾国吾民》,她们是沿用父亲的书名,写了这本《吾家》。


图片
林语堂女儿的日记《吾家》
 
从洪武路穿过中山东路,延伸下去,过去叫上乘庵,现在叫洪武北路。在中山东路北侧,有座民国建筑高楼,约89层,70年代以前,可能是南京最高楼,好像是南京军区后勤司令部。记得1976年春天,新街口到处刷满标语大字报,这里聚集很多人,我走近一看原来在院墙上张贴着巨大的标语:打倒张春桥,名字还是倒着写的,这个标语在当时够大胆的。旁边有个小青年说,真是大快人心!听他说,刚才有两个上海人过来和大家辩论,要撕标语,被大家围着要殴打,他们吓得跑进部队大院里面去了。
 
新街口有两家南京最好的电影院,大华电影院和胜利电影院。民国时期的大华大戏院,由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设计,戏院外观简洁明快,内在典雅细腻,堪称民国建筑杰作,在国内甚至亚洲都很出名。大华开业时,京剧大师梅兰芳应邀演出,众多商贾名流亲临捧场,几乎半个南京城的市民都跑来争睹盛况,轰动一时。

我在大华电影院看电影比较多,不少外国电影都在大华看的,如苏联歌剧电影《叶甫格尼·奥涅金》、《百合花》等。记得在大华看过意大利话剧《一仆二主》,和我以前看的话剧完全不同风格,全场笑声不断。1965年,外国电影很少看到了,恰逢苏联卫国战争胜利20周年,我在大华看了《他们有祖国》、《最后阶段》等优秀影片。文革时期,我很烦看电影前要三请示,只有故意迟到,时间也没有掌握好,一次和朋友一起去大华看《列宁在1918》,朋友说,人家看这部电影,就是要看前面一段《天鹅湖》,你错过了,当时十分懊恼。

图片
大华电影院旧
 
胜利电影院,原来叫新都电影院,不少文章说解放后改名为胜利电影院,其实是抗战胜利后,改名为胜利电影院的。在胜利电影院旁边一个小巷内,还藏有一个百花书场,好像是演评弹的,后来又改为百花剧场。80年代初,南京市话剧团常常在这里上演小剧场话剧,那时,为配合当代戏剧的学习,曾经组织看过一场话剧《绝对信号》,那是一出思想前卫艺术手法创新、打破第四堵墙的、别开生面的小剧场话剧。

图片

胜利电影院旧影
 
胜利电影院对面是新街口邮电局,是南京最大的邮电局,那时邮政电信是一家。大约是国庆十周年时,新街口邮电局推出自动售票机,就是投币进去出来邮票,有4分、8分、1角等各种邮票,我们小孩觉得很好奇,常常去投币买4分邮票玩。

图片

五十年代末的新街口邮局

在邮电局旁边小巷内还有一家世界大戏院,民国时期,与大华、胜利、首都(位于夫子庙,后改名为解放电影院)并称南京四大戏院。三十年代,抗日电影《白山黑水美人心》主演胡蝶等人,到世界大戏院演出,引起追星族的狂热追捧。据父亲说,他在南京读书时,在世界大戏院看过上海电影明星联袂主演的话剧《日出》。1947年,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首映地点就在世界大戏院,白杨、舒绣文等影星亲临作首映宣传。解放后,世界大戏院更名为世界剧场,50年代,我的姐姐姐夫所在的南京市话剧团在世界剧场演出过话剧《清宫外史》、《关汉卿》等剧目。那时我在小红花艺术团戏剧组也在这里演出过小话剧《小铁匠》。文革时期,世界剧场更名为延安影剧院。

在世界剧场南面,新街口西北角三六九菜馆旁边,还有一个红楼书场,我上中学时,去看过多次相声会,南京市曲艺团轮番在夫子庙与新街口演出,每次压轴是张永熙,人称张麻子,与侯宝林并称北侯南张,他一上台就能逗得全场哄堂大笑,最后压台都要返场几次观众才能罢休。记得还有几位讲的也很有特色,如马宝璐、关立铭,外号又叫万宝路、关勒铭(钢笔品牌),比较有文艺范,他俩一胖一瘦往台上一站,就令人捧腹不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