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有一位无人不知的“84号小姐”。 每到周末,上海复旦大学的校门口就会停着一辆车牌号为84的豪华轿车,不一会儿,就会从校园里走出一位风姿绰约、气韵非凡的小姐,优雅地走到驾驶室,开着车扬长而去。 ● 严幼韵驾驶84号轿车 这位众人称羡的大小姐就是赫赫有名的复旦校花严幼韵,上海滩严家最小的女儿。 然而,严家除了这个高调的小女儿,其他两位姐姐也十分优秀,同样是新时代的女性代表。 ● 严家三姐妹,彩韵(中)、莲韵(右)和幼韵(左) 大姐严彩韵更是有名的学霸,为中国生物化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后来她甘愿退居幕后,辅助丈夫成为中国生化史上的巨人。 在教育方面,她更是令人佩服,培养出3个博士2个硕士。 严彩韵的家世显赫,祖父严信厚是中国赫赫有名的实业家,号称“宁波商帮第一人”。 严彩韵的父亲严子均,不仅继承了严信厚煊赫的家业,还继承了经商的头脑,也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他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自来水公司等多家公司,让严家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 严彩韵全家福 虽然是商人,严子均却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在家里请来了两位老师,一位教国文,一位教英文。 三姐妹也十分争气,学习特别刻苦上进,成绩优秀。 严彩韵更是极为聪慧,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超凡的计算天赋。 在她4岁的时候,有一次和家人一起上街购物,当时的商场为了促销,正在搞9折优惠的活动。 小彩韵心生好奇,向父亲询问了9折是什么意思后,在接下来的购物中,她就一直默默地在心中计算价格。当服务员忙着打算盘结账时,她小声地告诉了父亲总价,结果和服务员报出的数字一分不差。 6岁时,严彩韵进入了上海中西女塾读书,她一直都是班里的尖子生,从不让父母操心。 1913年,11岁的严彩韵跟随家人迁往天津,为了适应当地的生活,父亲又特地给她们请了一位家庭老师,除了教授文化知识外,还要教她们学习天津方言。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后,严彩韵顺利进入天津中西女校学习。 ● 严彩韵(右1) 在学校,严彩韵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成绩名列前茅。回到家,她也没有片刻的放松,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提前温习高年级的功课。 付出总会有回报,坚持总会有结果。 严彩韵仅用了3年时间就学完了中学6年的全部课程,就连当时的校长都对她刮目相看。虽然觉得不合规矩,但勉强留下她在学校继续学习她早已掌握的知识,也是毫无道理,只得同意她提前毕业。 严彩韵心中的理想大学一直都是北大和清华,但无奈当时这两所大学还不招收女生。 于是,严彩韵便考入了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当时的她只有15岁。 一进金陵女子大学,严彩韵就考了一个全年级第一,获得学校的最高奖励——理事奖学金。 当时的金陵女子大学学校环境还十分破旧,没有自来水,没有电灯,没有抽水马桶。从小养尊处优的严彩韵却一点都不矫情,穿着朴素,从不打扮,周围的同学根本没有人知道她是富家小姐。 得到奖学金后,严彩韵也没有肆意挥霍,而是捐赠给了一所小学。 ● 严彩韵(左四)金陵女大毕业照 1921年,19岁的严彩韵以优异的成绩从金陵女大毕业,这在当时已经出类拔萃,再加上家庭条件不错,在父亲的安排下,未来必是辉煌灿烂。 但严彩韵有着更远大的抱负,决定赴美留学深造。 严彩韵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生物化学、营养学,她的功课门门全A,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留学生的看法,她的故事也被老师广为传播。 随后,严彩韵还跟随著名营养学家谢尔曼一起做研究,早早地就发现了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性。 只用了2年时间,严彩韵就获得了哥大的化学硕士学位,她果断选择了回国,来到北京协和医学院任教。 当时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系才刚刚成立,基本一穷二白。严彩韵关注到国人很少有人关注到营养问题,于是利用所学专业,专注营养研究,也因此成为中国最早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女学者。 在学习和事业上,严彩韵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在感情方面,她也幸运地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严彩韵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做研究期间,生物系里除了她,还有一位年轻的教授,名叫吴宪。 整个生物系只有他们两个,两人朝夕相对,日久生情。 1924年12月,他们在上海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婚后,因为北京协和医学院不允许夫妻同时在学校任职,严彩韵为了成全丈夫,主动退出。 但严彩韵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营养学的研究,而是重新回到了哥伦比亚大学谢尔曼的实验室,继续从事食物化学的研究工作。 夫妻二人在工作上携手并进,一块做实验,一起联名发表论文。吴宪的事业步步登高,成为中国生物化学领域的先驱。 在吴宪发表的一百多篇论文中,有80%都是婚后完成的,这其中少不了严彩韵的功劳。 因此有人说:正是由于严彩韵的存在,才成就了吴宪的科学人生。 严彩韵除了协助丈夫创造了一个传奇,还培养出了3个博士、2个硕士。 严彩韵与吴宪一共育有3个女儿2个儿子。虽然平时的工作很忙,但在教育孩子方面,严彩韵向来都是亲力亲为。 当时,严彩韵认为当时的北京小学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她联合好友创办了一所小学——北京明明学校。这所小学不仅十分注重文化教育,还开设了绘画、体操、音乐等课程,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课余时间,严彩韵提倡快乐教育,带孩子们游泳、下棋、踢球、溜冰,努力发展孩子们的爱好。 几个孩子也没有辜负她的付出,个个谦和有礼,兴趣广泛,成绩优秀。 长子吴瑞和次子吴应都取得了博士学位,一个是DNA领域的专家,一个在谷类蛋白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 长女吴婉先是理学硕士,在中学当数学老师,同时还是一名膳食师。 另外两位女儿吴婉莲和吴婉明,一个硕士,一个医学博士,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 严彩韵全家福 后来因为战乱,严彩韵一家人移居到了美国生活,夫妻二人继续从事生物化学的研究工作。 1953年,60岁的吴宪因患心脏病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严彩韵也随之退休,专心照顾丈夫,并帮她整理研究数据和成果,以丈夫的名义发表了4篇论文。 6年后,吴宪在波士顿因病逝世。 痛失至爱,严彩韵备受打击。但她没有让自己过度沉浸于悲伤中,简单休整后,就选择重新出发,回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 在这期间,她虽然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但她的工作却对人体代谢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因此入选《美国科学名人录》《世界妇女名人录》。 严彩韵后半生的时光虽身在美国,却从没有忘记祖国,她始终保持中国国籍,一直都在为中国生物而操劳,为祖国捐款建实验室、成立相关基金。 ● 1987年,严彩韵(左四)和家人在福林-吴宪纪念室内合影 她一生致力于生物化学研究,直到85岁才正式退休。 1993年,91岁的严彩韵平静离世。 回望她这一生,无论是作为妻子,母亲,还是自己,她把每一个身份都做得很好,活出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 参考资料 1. 科学网 | 最早在国内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女学者——吴严彩韵 2. 档案 | 走出大宅门的第一位营养学女专家——上海名媛严彩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