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明清论文集——头皮针流派比较及发挥

 wyfx100 2022-08-27 发布于河南

徐春花范刚启赵 杨2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01

图片

[摘 要] 查阅头皮针流派近40年的相关文献及书籍,对头皮针主要流派进行梳理,对其取穴定位原则及针刺方法进行归纳比较,为优化头皮针针刺方案作准备。发现目前运用比较广泛的头针有焦顺发头针、方云鹏头皮针、于致顺头针等十大流派。各流派刺激部位选取原则不尽相同,其中俞昌德颅针根据颅骨缝定位,主要治疗脑血管病;张鸣九根据传统经络理论选用透刺法治疗痛证及精神疾病;其余流派定位均与大脑皮层功能分区有关。

刺法上方云鹏强调针刺深度需达骨膜,其余诸家多针刺于帽状腱膜下。焦顺发头针、俞昌德颅针、《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通脑活络针刺法要求快速捻针,于致顺头针、朱明清头皮针强调长留针。认为目前头皮针定位原则混乱,理论依据不清,不同流派针刺部位不一致,诸流派没有统一的进针角度、深度、方向、捻转速度和留针时间。宜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通过严密的科学设计,从临床和实验来证实头皮针理论的科学性、刺激区特异性,明确有效刺激区及具体量化针刺手法,确定头皮针的优选方案。

图片

目前头皮针流派众多,在选穴或选区定位及针 刺方法方面各具特色,这给临床选择应用带来一定困难。笔者对主要头皮针流派进行梳理,对其取穴定位原则及针刺方法进行归纳比较,希望给临床选 择应用提供参考,并为优化头皮针针刺方案做准备。

图片
头皮针历史源流

头皮针自1971年问世以来,经过大量临床验 证,对于一些疾病,尤其是脑源性疾病有特殊疗效。

1987年11月中国头皮针示范表演成功,针后中风偏瘫患者当场行走,其治疗效果毋庸置疑。 

图片

头部腧穴治疗疾病记载,早在《内经》中就有提 及:“头为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而为之精”

《灵枢·五乱》言:“气乱于头则为厥逆, 头重 眩 仆 …… 气 在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

《灵枢·经筋》云:“左取右,右取左”;《针灸甲乙经》言:“热病汗不出,而呕苦,百会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 经》记载头临泣:“治卒中风不识人,目眩鼻塞,目生白翳,多泪”。

图片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循于头面,六阴经中的手少阴心经和足厥阴肝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经别和阳经相合后上达于头面, 故头针与经络关系密切。

此外,头也是气街所在的部位,通过气街经气内止于脑,加强了头皮与脑髓的紧密联系。这些都为头皮针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片

20世纪50年代起头部腧穴临床运用重新引起各医家的重视,1954年黄学龙提及头部与脑皮层的关系;

1958年,方云鹏开始注意头部具有特殊作 用的腧穴。

1973年开始大量使用和推广头部腧 穴治疗疾病。

20世纪70年代头针正式出现并迅 速发展,

1971年焦顺发开始 运用头针,将头针或头针体系公布于世,同年陈克彦开始研究头皮针,并将头皮针疗法纳入中医理论体系之中,使刺激区与传统的经络穴位相结合,并且把徐疾补泻、提插补泻 等手法运用到头皮针施术中去;

于致顺从1972年 用头穴治疗中风偏瘫,开始运用焦氏的“刺激区”, 后提出于氏头穴七区划分法汤颂延1975年总结整 理成《头针疗法》,后进一步总结成《汤氏头皮针》

1976年方云鹏将其创立的头针治疗体系改名为“头皮针”

林学俭于1979年发表第1篇 头皮针论文。

20世纪80年代,俞昌德探索出针刺颅骨 缝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图片

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 区会议通过了《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朱明清在标准化方案的基础上总结了8条治疗带。 此外尚有张鸣九的头部经穴透刺疗法、靳三针中治疗脑病的三针组合、李继英等创立的通脑活络针刺法。

图片

头皮针流派比较

单一定位原则

①按大脑皮层功能分区定位:焦顺发头针最先分为13个区: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舞蹈震 颤控制区、血管舒缩区、晕听区、言语2区、运用区、 视区、平衡区、胃区、胸腔区、生殖区。

后又补充6个 区:精神情感区、语言3区、制狂区、肝胆区、鼻咽口 舌区、肠区。

需要说明的是,焦顺发头针是以大脑皮层功能定位概念作为定位基础,头前部的内脏区定位主要是根据临床针感和疗效定位。

②按颅骨缝定位:俞昌德颅针是以颅骨解剖结构为基础,据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颅骨缝针刺方法,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及额颞诸缝等。

③按传统中医理论取穴:张鸣九头部经穴疗法根据传统经络理论,选取头部经穴,运用透刺治疗疼 痛疾病取得满意效果。

如风池透完骨穴位封闭治疗头痛,百会透前顶及百会透后顶治疗躁动。

此外靳瑞创立靳三针中治疗脑病的三针穴组以四神针、智三针、脑三针、定神针等为代表,其亦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取穴,在临床运用中也取 得了较好的疗效。 

多定位原则

①两个定位原则:按经络理论+大脑皮层功能分区定位形成

《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是根据传统经络理论,结合大脑皮层功能分区,规定了按分布定经、经上选穴及结合透刺腧穴的原则确定的头皮针治疗部,包括额区、顶区、颞区、枕 区四区的14条线,包括额中线、额旁1线、额旁2线、额旁3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 旁2线、颞前线、颞后线、枕后正中线、枕上旁线、枕 下旁线。

图片

②两个以上定位原则按微针体系+颅骨缝+大脑皮层功能分区定 位:方云鹏头皮针以颅骨缝为支架,根据微针理论, 将人体总运动系统大致看成伏于头部的缩影,将人体感觉中枢看成仰卧于额前发迹的缩影同时根据 大脑皮层功能区域在头皮投影选择刺激点。

包括伏象、伏脏、倒象、倒脏、说话中枢、书写中枢、记忆中 枢、信号中枢、运平中枢、视觉中枢、平衡中枢、呼吸 与循环中枢、听觉中枢、嗅觉和味觉中枢。

按大脑皮层功能分区+脑功能与血流关系+ 神经生理学定位:林学俭头皮针是在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基础上,配合神经轴突网络原理和脑功能与血流分布定位,其中按大脑皮层功能定位有运动区、感觉区、制狂区等及小脑新区,即小脑蚓区和小脑半球区,与脑功能和血流有关的选区有颞三针、额五针、运动 前 区、附加运动区,此 外 还 根 据 神经生理学选定椎体区、失算区。 

按大脑皮层功能分区+经络理论+针场假说 定位:于氏治疗带是以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及经络腧穴为基础,依据针场假说,确定于氏头穴七区划即顶区顶前区额区枕区枕下区项区颞区。 

按藏象学说+经络理论+大脑皮层功能分区 定位:朱明清头皮针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脏腑经 络学说为基础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的基础上总结条特定治疗带额顶带顶枕带顶颞 带额旁带颞前带颞后带顶结前带顶结后带[。 

按大脑皮层功能分区+经络理论+阴阳学说 +微针系统理论定位:汤氏头皮针在焦氏头针方氏 头皮针基础上综合阴阳学说和天人相应微针系统 理论等总结而成

汤氏头皮针以阴阳点为中心加以划分主要是意象阴面为一仰卧人体阳面为一俯 卧人体再根据人体相对应区选域治疗相对应疾病包括额面区上焦区中焦区下焦区上肢阴区下肢阴区三角区枕项区背区上肢阳区下肢阳区前庭区和条线静线风线血线其中每个分区 又包含数个小区。 

经络理论大脑皮层功能分区定位颅骨的 组成分布颅内动脉的走行定位形成通脑活络针刺法即根据中医针灸学经络理论综合大脑皮层功能分区定位颅骨的组成分布颅内动脉的走行特点等 医学理论优选并重用头部腧穴或穴线针刺形成头部针刺立体网络以实现对病变颅脑的最大干预作用

如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选取顶颞前斜线 前神聪透悬厘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运动区体表投影);根据颅骨的组成分布选取太阳如额骨颞 骨顶骨结合点处)、后顶枕骨颞骨顶骨结合点处 即后囟门闭合之处);根据颅内动脉血管分布如疑 为大脑中动脉梗死者选取颞三针率谷及左右旁开 各寸等

图片
针刺手法比较
针刺方向

诸医家多根据与病变相应的治疗 区或治疗带定位方向针刺,如汤颂延顺头发生长方 向进针;

方云鹏据病情按纵向刺、横向刺、斜向刺;致顺多丛刺;

朱明清提倡结合阴阳理论选择针刺方向,以百会及位于头部两侧治疗带为界分阴阳,病在阴者,针尖偏向阴,病在阳者,针 尖偏向阳;通 脑 活络针刺法针刺风池时针尖指向对侧眼下眶。 

进针角度

林学俭在穴区大面积刺激时常平刺进针,在穴区阳性点刺激 时,于压痛点直刺进针,其余诸家多平刺或斜刺进针,另方氏头针、通 脑活络针刺法中太阳穴直刺进针。

针刺深度

方云鹏强调必须达骨膜,林学俭 要求贴近骨膜行针,余诸医家多提倡刺至帽状腱膜下,焦顺发进针深度与治疗区有关,朱明清要求进针达帽状腱膜下后进针1寸许,于致顺强调项区直刺 深度不得超过40mm,通脑活络针刺法中风池针 刺1.5-2寸。 

捻转速度

焦顺发、俞昌德、《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通脑活络针刺法要求快速捻针,达 200r/min左右,汤颂延提倡小幅度提插捻转得气, 林学俭、朱明清主张只提插不捻转得气,方云鹏、于致顺留针期间运针1~3次。 

运针补泻

汤颂延强调得气,焦顺 发、林学俭、俞昌德、《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通脑活 络针刺法强调重刺 激。焦顺发要求 快速捻转持续1~2min,重复3次;

林学俭在穴区大面积刺激时以 抽气法运针10次;俞昌德要求待病人有酸感后,行快速捻转手法3min,期间隔5min捻1~2min;

《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要求快速捻转持续2~ 3min,每隔5min重复1次;

通脑活络针刺法要求 快速捻针持续1min,留针20min,再施手法1次, 留针10min,主张平补平泻;朱明 清强调“抽气法” “进气法”补泻。 

留针时间

焦 顺 发、俞昌德主张常规留针 30min以内;通脑活络针刺留针30min;

方云鹏、汤颂延、《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留针时间一般 30min左右或依据病情延长留针时间,如方云鹏留 针多则8h;林学俭留针1h以上[30-31],于致顺留针 8~12h,朱明清要求留针2~72h。诸家留针均采用间歇动留针。

刺激部位比较

刺焦顺发根据病情选择刺激区,或选对侧,如单侧 运动障碍;或选同侧,如高血压;或选两侧,如“皮层性多尿”及内科疾病;或一侧病变选对侧,两侧病变选双侧,如耳鸣等。方云鹏伏象、伏脏一般为同侧取 穴,倒 象、倒脏一般取单侧,为 加 强 刺 激,亦可取双侧。

汤颂延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于 致 顺、俞 昌 德、《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依据病情选择相 应的刺激部位。林学俭选取对侧刺激区,同时依据 病情选用同侧或双侧刺激区。

朱明清依据症状、中医理论、现代医学理论、各治疗带的主治范围及临床 经验取治疗带。通脑活络针刺法选穴多用双侧,如 双侧风池、太阳、后顶等,前神聪透悬厘(运动区)选病灶侧。 

发挥

诸流派中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分区的刺激区 及主治或相近或相同方氏中枢区与焦氏多有相 近如方氏书写中枢平衡中枢与焦氏舞蹈震颤控制 区平衡区等朱氏额顶带与汤氏阴面正中线定位及治疗范围相近

头皮相应部位对某些疾病有特殊治疗作用如前额部在治疗内脏疾病时的特殊治疗 作用焦氏胸腔区胃区生殖区与头皮针穴名标 准化国际方案中额旁线额旁线额旁线位 置基本一致亦与方氏的伏脏相近

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额旁线与朱氏额旁带取穴相同主治作用相似。《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颞前 线与朱氏颞前带取穴及主治相似。 

 不同之处

朱氏顶枕带与汤氏阳面区脊柱侧刺激区主治恰好相反

)《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与焦顺发头针的比较:《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枕后正中 线与焦氏制狂区刺激部位相似主治作用不同顶旁 线顶旁线颞前线颞后线在焦氏 头 针 中 没 有 对应其主治作用主要是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同 时以腧穴局部作用扩大主治范围

)《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朱氏头皮 针的比较:《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额旁线 与朱氏额旁带取穴不同但主治相似

朱氏顶颞带主治运动及感觉障碍针刺方向不同),《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顶颞前斜线主治运动障碍顶颞后斜线主治感觉障碍;《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额中线顶中线枕上正中线与朱氏的额顶带顶枕 带定位相近但主治不同朱氏顶结前带顶结后带 在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中没有对应

方云鹏和汤颂延关于人形缩影方氏伏象 称为总运动中枢形态像一个人体缩形爬在头顶冠 状缝矢状缝人字缝之上主要治疗全身各部运动 性疾病汤颂延以阴阳点为中心意象仰卧和俯卧位 的人形缩影分别治疗人体阴阳面相应部位的疾病方氏伏象以颅骨缝为基础汤颂延更突出阴阳学说

方云鹏和俞昌德关于颅骨缝方云鹏基于颅 骨缝治疗全身运动性疾病俞昌德运用颅骨缝主要 治疗脑血管疾病

存在问题及展望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看出头针十大流派各流 定位原则不尽相同少则多则横向来看头皮针疗法至少有种定位原则

诸多头皮针流派 或以西医大脑解剖及生理功能为基础且不论大脑 皮层功能定位说的科学性大多数头皮针流派中含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内容如运动前回的体表投影 治疗运动障碍语言中枢体表投影治疗失语与枕叶相对应的视觉中枢治疗视觉障碍等

某些刺激区与大脑生理解剖结构息息相关如林氏颞三针以大脑外侧裂表面标志为基点

某些刺激区与血管走形有关如通脑活络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若怀疑是大脑 中动脉梗死加颞三针或以中医藏象阴阳经络理 论为基础如张氏透穴汤氏阴阳点或据微针理论定位如人形缩影

不难想象头皮针疗法包含如此繁多的理论体系其中必然有牵 强 附 会混淆视听者而诸流派自圆其说各立一派造成目前头皮针定位原则混乱理论依据不清

不同流派在相同区域有不同的主治作用甚至作用相反朱氏顶枕带 从百会至脑户分别治疗颈胸腰骶尾部疾病汤氏腰臀区背区枕项区与朱氏顶枕带恰好颠倒而出现 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定位原则迥异

不同流派针刺部位不统一或单侧或双侧或同侧或对侧如中风后偏瘫的治疗依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学说可选取患肢对侧头皮进针而依据经络腧穴循行则可选择患肢同侧头皮进针

于致顺俞昌德根据病 情选择刺激部位未明确指出刺激患 侧健 侧 或 双 侧诸流派没有统一的进针角度深度方向捻转 速度和留针时间

诸多疑问使临床医生在选择头皮 针流派及针刺的具体量化上带来多重困难

通过梳理不难发现大脑解剖及组织功能对头 皮针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然而近些年一些学者对依 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选取刺激区的科学性及刺激区 的特异性提出质疑对此可以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通过严密的科学设计从临床和实验两方面来证实其 科学性及特异性

同时亦可以比较依据大脑解剖和组织功能选取的刺激区与传统经络理论选取的穴区 治疗带的功效确定最简便易行的有效刺激部位

针刺手法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因此量化并进一 步优化针刺进针角度深度方向捻转速度及留针时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由于头皮结构的特殊性,进针多斜刺,以30°为 宜。《针 灸 技 术 操 作 规 范 第2部分:头 针》提倡针至帽状腱膜下后平卧进 针3cm 左右,然进针深度与患者头皮弧度有关。

关于针刺方向,可根据迎随补泻及气至病所理论来确定。针刺操作过程中“得气”,即产生一定的针感可 提高疗效,因此建议高频率快速捻转,间歇动留针, 长留针。《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部分:头针》提倡快 速捻转200r/min,持续2-3min,但仍需要进一步临 床及实验证实其是否为最佳捻转速度。

对于留针时间,可通过严密的科学设计,优选出最佳留针时间。闵友江等指出针刺头部刺激区,反射性作用 于感觉主核,并与孤束核及迷走神经运动核产生反射 联系,通过各脑神经核调节机体功能而治愈疾病,同时可反射性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因此可选取双侧头部刺激区,增加刺激量,提高疗效。正如通脑活络针刺法,我们不妨摒弃门户之见, 集众流派之所长,确定头皮针的优选方案,明确有效 刺激区及具体量化针刺手法,减少临床上的盲目操作,提高疗效,促进头皮针推广。

图片

用心 | 用爱 | 用料

恒远守信 专治疑难杂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