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察故事 |付 静:一位公安局长为什么这样拼?——追寻“时代楷模”潘东升的足迹

 凯歌csto4h5aaq 2022-08-27 发布于辽宁

警察故事


一位公安局长为什么这样拼?
——追寻“时代楷模”潘东升的足迹

付 静

“你如果看到我在哪个饭局上,你过来甩我两个耳光。”
这句带着浓重福建口音的铿锵话语,曾经震撼了福州公安上上下下,当被更多的人听到并为之感动时,说这句话的主人公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
视频中的这名警察是一位公安局长,因为这句话,他被网友称为“不赴饭局的公安局长”。
他叫潘东升,是中宣部追授的“时代楷模”。
图片
(潘东升(右一)生前在基层派出所检查指导工作。)
2021年9月25日,时任福州市公安局局长的潘东升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突发疾病,生命的钟摆戛然而止。
潘东升牺牲后,我来到他生前工作生活的地方,始追寻他的足迹。
在他的办公室,一个表面破损、提手脱了皮的尼龙公文包,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包是2008年潘东升参加培训时配发的,他用了整整13年。
潘东升的勤俭朴素超出了我的想象。在他的衣柜里,除了警服还是警服,几件白衬衣领子袖口都磨破了。他总说:“衣服,干净就好。”
干净,是潘东升做人做事的原则,他常说:“只有个人的干净,才有做人的底气、干事的硬气、从警的正气”。
从采访对象的描述中,我得知了潘东升生命最后几天的轨迹——短短7天,35场活动,57岁的他凌晨两点还在指挥工作!其实,他的身体并不允许他这样拼,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严重透支着他的身体。2018年,他接受了肺部手术,切除的肺有成人半个拳头那么大,然而,手术后第7天,他就从病房回到工作岗位。
一向体谅的妻子忍不住埋怨他。民警们流着泪跟我说:“潘局是累倒的!”
一位公安局长为什么这样拼?
时间回到1984年。那一年,大学毕业的潘东升穿上了警服。参加新警培训时,教官的一句话深深地刻在潘东升的脑海中——“加入公安队伍,就要准备好站着进来、躺着出去。什么是躺着出去?就是时刻准备着,为党为人民牺牲生命。”
“时刻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潘东升的一生都在拼尽全力践行这一庄严承诺。
岁月不会忘记,面对特大泥石流灾害,5天4夜里他与救援人员在泥浆中并肩战斗,饿了就吃碗泡面,困了就在车上眯一会儿这是他无数次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缩影;
战友不会忘记,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他拍着胸脯说:“你们放手去干,有压力我来顶”。在他带领下,福州公安一举打掉涉黑组织35个;
群众不会忘记,他主张设立“办不成事”受理窗口, 推行首接责任制,一次能办成的事,决不让群众跑第二次!
……
一位公安局长为什么这样拼?一路追寻,答案在我心中逐渐清晰——因为,做一名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好警察,是发自内心滚烫的热爱,是一种拼了命也要坚守的信念!
7年的记者生涯里,我采访过很多公安英模,在他们身上,我也看到了这份滚烫的热爱。
“警界保尔”陈冰,即使失去右臂,右腿永久性功能障碍,也要挣扎着站起来,那用左手完成的敬礼,映照着一名警察的浴血荣光。
“最美奋斗者”张劼,即使全身30%皮肤深二度烧伤,6年里经历23次大手术,也不忘一名特警的使命,浴火重生。
“一级英模”蔡晓东,即使在与毒贩殊死搏斗时中枪,仍拼命追出十余米,那是一名警察最后的倔强。
在与很多民警的对话中,我深切感受到“直面危难、不怕牺牲”的精神特质已经融入这支队伍的血脉,潜移默化到日常的点点滴滴。
有一次采访,我看到人民警察证上标注的血型,便问民警“为什么要标注这个”,他说:“干警察,就要随时准备流血牺牲,万一有事儿,方便送医时急救用的。”
还有一次,我问一名民警:“为什么你们人民警察证上的照片都那么严肃?”他说:“虽然没有什么规定,但大家都心照不宣,因为很可能那张照片就成了遗像。”
他们回答时表现得很轻松,我听了却五味杂陈。

图片

(2021年10月,作者在福建三明基层派出所,采访潘东升的事迹。)

采访潘东升事迹的过程中,他生前随身携带的一个钱包,让我记忆深刻。这个钱包是30年前妻子送给他的。我轻轻打开了这个破旧不堪的钱包,里面夹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照片。那一刻,我的眼泪不禁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潘东升很忙,所以他格外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分每秒。每次上班走到楼下,他都会仰头看看阳台,再跟妻子打个招呼,而妻子也习惯了站在阳台等他下班回来。
去年中秋节,妻子买了潘东升爱吃的礼饼,本想切开给他吃,他说先放冰箱里,等忙完这阵子回来再吃。可谁知道,4天后他永远离开了。那个礼饼他再也没有吃上,夜晚的阳台上,妻子翘首以盼,再也等不到他回家。远方,繁星满天,如同一盏盏明灯,在默默守护着万家灯火。
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近10年来,有3700余名公安民警因公牺牲。这意味着,平均每天都有民警倒在工作岗位上。
“忠诚的道路浴血荣光,英雄的足迹越走越长。”你听,这嘹亮的歌声,是公安英烈用生命践行使命的回响,是广大公安民警一往无前的铿锵!

(视频说明:8月11日上午,北京万寿庄宾馆,人民公安报社记者付静参加第九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选拔赛。摄制  牛坤)


作者简介


    付静,1989年生,山东潍坊人。于山东大学文学硕士毕业后,供职于人民公安报社至今,先后在采访部、《人民公安》编辑部等部门工作。

图片

    编 辑 | 旷胡兰
    主 编 | 林纾英

    制 作 | 顾颖颖

    审 核 | 刘元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