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风诗评】第1期

 杏坛归客 2022-08-27 发布于山东

 前     言

         为提高广大诗友对优秀作品的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整体写作水平,淄博市诗词学会理论研究室于12月19日晚举办了一期线上诗词点评交流话动,现将各位诗友的精彩点评以“齐风诗评”的形式转发。

诗点评

春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阮新卿点评:

1.起承转合,结构紧凑完整;

2.“嫌”字用的好,以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雪”的心里活动。使诗的份量倍增;

3.平起平收式,用韵合辙。首先感谢于会长的精彩发言!

张明点评:

      《春雪》前两句起承未见雪,第3句的“嫌”字用了拟人法,把天使邀来的春雪灵动起来,作者在早春二月见雪的美感和愿望,留给读者联想,这更是《春雪》流传千古的经典。

孙丰涛点评:

    此首绝句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技巧。前二句,“都”、“惊”、“芽”是炼字,有丁点儿的草芽就足已使人惊叹和赞赏,明处是春寒无花,暗处是为作者渴望明媚春光提前作了埋伏。后二句,“嫌”是整首最厉害的炼字,运用拟人化,将迟来的春雪写活了,因雪而为早春增添了花色。整首两个线,明线是写雪之美,暗线是写作者内心对春的渴望。

臧永华评:

        韩愈这篇春雪,韵律工整,句句耐品。第一联起承按时间铺开,从新年的未见芳华,到二月的惊见草芽,铺垫的非常自然流畅、精炼,恰到好处。第二联转合的也非常的老练地道,白雪却嫌春色晚,这句写出了作者的心理,其实大家都在盼望着春天的到来,激起了读者的共鸣。最出彩的是最后一句,故穿庭树作飞花,写出春雪挂树如花怒放的美丽,突显了春雪的主题,给绝句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整篇如高山流水,惠读者以温馨与洁美,使人如临其境,实千古佳绝也!

张萍点评:

       平常的物象,奇巧的构思,动静结合的拟人手法,将春雪写的美仑美央,妙趣横生。 

       整首绝句结构布局严谨,起承转合到位。题目虽是春雪,一二句却不写春雪,起句写新年无芳华,承句二月初才能“惊”见草芽,静景。似乎都与主题无关,其实是在为转句春雪的到来做铺垫。所谓先抑后扬。转句切入正题,作者不从冷艳、姿态等处着笔,却出奇不意以拟人手法写出飞雪来临是嫌春色晚,人间少美色,可谓妙笔生辉。合句活灵活现地写出春雪的轻灵曼妙,故穿庭树作飞花,动景。韩公绝句美哉!妙哉!

王大坤点评:

       读罢《春雪》,使我们总的印象就是:该诗构思精巧,别具一格。诗人能把我们常见之景,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翻出新意,并能使之跌宕腾挪,波澜起伏,给人们以既在情理之中,又出意料之外的感觉。

       首句:新年是春天到来或即将到来的标志。然而,今已“年",却没有芬芳的鲜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虑不安。一个“都”字,传递出“我”的急切之情。

      二句:是从侧面阐述了因二月无花,故而初见草芽而惊喜万分。一个“惊”字,耐人寻味,把诗人当时的情态传神般地展现出来。再从章法上看,首句写“未有芳华”是抑,后句写“初见草芽"是扬,抑扬相间,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三、四两句奇峰突起,字面上只是说有雪无花,然而,其拟人和比兴手法,却在引发人们感悟出:人尚能等待姗姗来迟的春色,然而白雪却实在等不及了,竟然情不自禁地纷纷扬扬,穿树飞花,用自身的功能和特色,装点出了一派春色和生机,给人们送来了春天的气息。

       诗人以多变的修辞手法和灵巧的椽笔,幻化出满园春色,用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来描绘世界万象,这也是值得我们永远效仿的。在遣词用句方面,巧妙地选取了“却嫌"、“故穿"等字眼,把拟人和比兴手法推演到了极致。

总之,该诗能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精奇,别开生面,的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刘建博点评:

      隆冬岁尾,新春莅临,一般这个时候鲜花还没有开放,没有芳华可言,但是,你若看到刚刚萌发的草芽,就让人感到十分惊喜了。小草儿是很微弱的,但,她能够挺身而出,足够令人震撼了。而在这样的时刻,谁不盼望着春天早早地莅临人间呢?在这样的时刻,连冬天里常见的事物——白雪,都巴不得春天快快来到人间,由此看来,春天到来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英国诗人雪莱曾经预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花飘了,春花当然也要开了。此时啊,连白雪都巴不得变作春花,飘飘然,开在凌空,让世人倾慕,让世人爱慕。其实,雪花也是春天里的花儿呀,她开放在凌空,同样给人以愉悦。有句话说“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色换人间。”春雪化作春水,春水滋润草芽,真正的春天就会给人以期待,给人以向往。这首诗很短很短,像草芽那么短,但她发出的春天的信息却是强烈的。在早春二月,诗人看到的雪花是灵动的,或者她也是有灵的,通人性的,它穿过庭院里的树木,装作自己就是盛开在春天的花朵,这是人赋予物的一种渴念,一种想象。写诗总是这样,以人寄物,以物状人,情景交融。人,尤其是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所感所想,借助于景,借助于物表达出来,让在朦朦胧胧中感受到某种美感。 

词点评

望梅花

孙光宪 〔五代〕

数枝开与短墙平,见雪萼,红跗相映。引起谁人边塞情。      帘外欲三更,吹断离愁月正明。空听隔江声。

张萍点评 :

       一首婉约词,离愁又几许。每逢佳节倍思亲。梅花开时,正是冬末春初,时令春节前后,正是合家团圆之时。而此小令无半点欢乐之情。却有挥之不去的离愁。一阙头三句借景喻情,家中红梅寒雪,凄美之景也,睹物思人,一结句引起谁人边塞情,不说悲伤确实悲伤。给人留余很大的想象空间。下阙首句点明时间,帘外欲三更,三更即半夜,房中人却无眠,为什么呢?清冷的月色、隔江吹奏的梅花曲,更增添了无尽的哀愁。

刘英点评:

       本词切望梅花词牌本意,开篇点题,细绘梅花映雪之美,如此美好的景色却引起了孤独的赏花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上阙结句入情,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留有余味,把读者带入离愁别绪当中。

下阕过片承上,恰值明月夜,月圆人不圆,隐隐梅花曲隔江传过来,更平添一段感伤。空听隔江声,是什么样的曲调呢?词中没有说,点到而止,让读者自己去感受。

       作者用一种对比的手法,梅花艳,月色明与孤独的赏花人,凄冷的梅花曲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倍觉离情正浓,引人遐思。

       诗言志,词言情,本词虽然只是小情绪,却写的婉转悠扬,耐人寻味。

翟继东点评:

       作者是《花间集》这部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选集的十八位作者之一,其语言风格与“花间派”的华丽、浮艳、绮靡有所不同,一首《望梅花》可见一斑。

      一是,清明平实,和谐自然。“数枝开与短墙齐。见雪萼、红跗相映。”数枝梅花开的与短墙一样高。晶莹的花萼,红色的花房相互映照。跗(fū夫)指花的萼房,这在古代文人应是常识。把梅花的位置风貌交代的清清楚楚。

       二是,白描的手法,但清景交融,缠绵悠长。“帘外欲三更”“空听隔江声”,没有过分渲染,就把思边闺妇的离情别绪表达的感人肺腑。

三是,语句流畅,情景交融、没有刻意用典。梅花的意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寓意就是离情别绪。李商隐 《忆梅》“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皆为其义。

   这首词用平实自然的语言,近似白描的手法,以梅花书写情意。数枝梅花,短墙之上,红白相间,引起了闺妇的思边之情。月明之夜,闻听隔江传来的笛声,多少离情别绪,涌上心头,都怨这梅花小曲啊!

编辑:张萍  审稿:于艳萍   组稿:张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