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方|年轻人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和怎么工作?

 laoyu2012 2022-08-27 发布于北京

有同学问我,工作一年要不要辞职。我的建议是严格意义上不要辞职,因为一年的时间远远不够,至少要工作满三年。因为你刚从校门出来,你对社会、对职场、对工作的概念很多都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这需要时间去了解、纠正和内化,从而培养正确的认知,培养职场上的能力。我们在学校里学的和职场上需要的是有很大的脱节的,所以年轻人找对公司和跟对老板很重要,也就是说年轻人要知道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和怎么工作。

图片

01

选择成长性企业

拼多多的老板黄峥当年在美国硕士毕业找工作的时候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去微软,一个是去谷歌。微软那时候已经很优秀了,谷歌还属于初创期,换一种说法就是他在犹豫要去大企业还是草根企业。段永平给他的建议是如果将来想创业,就要去谷歌,一定要去一个创业型公司待够三年,而微软已经成熟了,像人一样已经人到中年了,那么大的公司,分工那么细,对个人的成长是没有什么太大好处的。黄峥去了谷歌,不到半年,谷歌上市了,黄峥有了原始股票,一夜之间他有了几百万美金,收获了他的第一桶金。

这个案例非常典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草根都能有黄峥那样的机会,但是黄峥找工作的经历却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我会建议年轻人找工作可以去成长性的企业,在成长性企业里个人的发展空间大。

成长性企业天然的一个好处就是水涨船高,有一句话叫君子要学会借力使力,年轻人一定要学会借力。成长过程中的努力确实重要,但是我认为机会更重要。成长性企业里的机会要比成熟型企业里的机会多很多,企业的成长能把你带起来,你们可以一起成长。

02

什么是成长性企业

什么是成长性企业?成长性企业和成熟型企业有什么不一样?

成长性企业通常是指初创企业,可能管理不规范,短期内业绩也不很好,但是因为在某些方面有优势,对公司来说,未来有发展潜力,对个人来说,未来有成长空间。而成熟型企业则通常是指那些已经有规模的大企业,可能正如日中天,也可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光环还在,成熟的管理模式还值得学习和借鉴,但是对个人来说,可能成长空间就有限。

要判断一个行业是不是成长性的,你要对社会环境有基本的认知。现在有哪些是成长性企业?简单举两个行业来说明一下,比如宠物行业和大健康行业就是成长性的行业。

为什么宠物行业是成长性的呢?因为现在我们家庭结构的变化,人数越来越少,我们以前可能平均是三口之家,再之前是五口之家,而未来却可能平均是一口半之家,就是单身会越来越多。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养宠物,如果是单身,他要出差的时候,得有人照顾他的宠物;小动物需要有玩具;小动物需要谈恋爱;小动物会生病等等,你会发现延伸市场很广。宠物市场定位很简单,就是挣有钱人的钱。当然宠物行业成长性的前提是大环境衣食无忧、一切向好的情况下。

大健康行业目前不一定很好,但是未来可以。大健康行业不包括保健品,保健品是卖给富人的,跟养老医疗没关系。大健康行业的成长性是基于目前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而言,就是普通人群的养老医疗,据说养老医疗行业在行业内具体细分的话能分几十种的。

图片

03

选择成熟型企业

当然,找工作也并不是一定要选择成长性好的企业,成熟型企业里也会有比较好的适合发展的工作,或者如果找不到更合适的成长性企业,也可以选择到一家成熟型企业,道理都是相通的。

在成熟型企业,个人的成长空间可能不如成长性企业大,但是成熟型企业往往管理都已经规范,进入这样的企业比较容易培养起自己规范化的管理意识,在那里待上两三年,比较容易培养自己的职场范儿。换一种说法就是去一个大企业镀金,当地比较知名的大企业就可以。当然这里说的镀金可不是玩虚的,你是要真的去付出、去学习的,让自己镀上真金,学到真本事,甚至做到小主管级别。到这时,你如果感觉这里成长空间不够,那么这段经历就是你身上特有的光环,可以让你找到更有发展空间的工作。

找什么样的工作,其实并没有一定之规,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我们永远要关注是不是有利于自己的成长,这个是一定的。

04

企业比工作岗位重要

很多人非常关注自己做什么工作,总是希望自己能做看上去很重要的工作,觉得那样才能显得自己重要和有水平。其实当你进到一家企业里,你会发现做什么具体的工作不重要,你加入的是什么企业才更重要。当然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除外,比如医生。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很多事情的理都是通的,如果你有心,就会发现单位里的各个工作岗位对你是通的,没有合适不合适。很多企业内部每年都会做岗位人员调整,有竞聘,想要做到心仪的工作并不难,难的是你要能进到这家企业。

当年写《逆风飞飏》的吴士宏,她最早是以护士的身份进IBM做前台接待的,是打杂的,但是她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把握了所有可能的机会,后来她成长为IBM中国华南区总裁,之后又成为微软中国区总裁。我觉得她能把握机会的背后一方面是因为她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看透了不同工作岗位之间是相通的道理。

我们有时候太看重自己能干什么,没干上就郁闷,觉得这个不适合自己,那个也不适合自己,但就是干不好,干不好就怨工作不适合自己。你能干什么那也只是你认为自己能干什么,并不代表你真实的能力。你认为能做好和你真正能做好之间永远是咫尺天涯的关系。

05

坚持和机会的关系

如果你明白了我刚才说的找工作的逻辑,那么你还需要知道一个规律,就是要坚持,当年段永平也是建议黄峥一定要在谷歌先待三年,为什么?

首先,你不待够三年,你不会真正了解工作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么做,你对工作的概念还是蜻蜓点水一样的认知,你也没有见过其他的企业什么样,你再找工作还是找自己认知范围内的所谓理想工作,这很容易让你陷入循环跳槽中。

其次,坚持的结果就是会有更好的机会。大学生因为对社会、对企业、对个人能力的认知有偏差,容易混淆现实和理想的边界,所以在现实和理想有差距的时候愿意坚持的人并不多,往往一言不合就辞职。企业招聘的应届大学生,通常情况下,一年之内能剩下10%到20%,30%是高的,三年之内只能剩下1%到2%。所以机会是藏在坚持中的,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是没机会,而是你看不见机会。

第三,不要只盯着眼前的机会。我们很多人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往往只看眼前的东西,未来他不看。比如他只看眼前的钱,认为“我干一天活,你就得给我一天的钱”,但是眼前能看到的东西只代表眼前,眼前看不见的东西才代表未来。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眼前能看见的东西是什么?就是给你的工资,眼前看不见的东西是什么?就是给你的机会,而机会能给你带来能力,机会就是给你提高能力的平台,能力才是你真正的财富。

坚持能让人看到未来的机会,坚持的背后就是对工作和能力的理解,是把成长看的比金钱和舒适重要。

图片

06

没有一劳永逸的工作

世界范围内优秀而伟大的企业也都是凤毛麟角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机会像黄峥和吴士宏那样进到那么优秀的企业,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选择进入一些很小的初创企业,那么在这样的企业里,我们也要坚持吗?我的观点是除非这家企业的老板人品有问题,胸无大志,物欲很重,否则就都是可以坚持的。因为往往初创企业都是百事待兴,在这样的环境下是最能锻炼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而年轻人最值得珍惜和追求的就是锻炼的机会。

我也想告诉大家一个规律,就是现在在中国,我们草根企业创业的成功率也就1%,三年之后99%的企业都会死掉,所以在现在,并没有可以一劳永逸的工作,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珍惜每一次工作的机会,去多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未来做准备,而机会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但是现实中却总会有很多人,看不到眼前的利益他就认为没有价值,不肯多付出一点,职场上的这种斤斤计较会让一个人丧失很多成长和提高的机会。我经常说,千万不要用眼前的得失来判断你现在正在做或者犹豫着是否应该做的事情的价值,当你面临着可做可不做的选择的时候,一定选择去做,一直以来我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

07

有不可替代性的工作吗

没有一劳永逸的工作,但是可以有不可替代性的工作。

如果你已经在一个成长性的机构工作,那么你可以坚持下来,它长你也长,你再勤奋点,比别人成长的快点,你慢慢就会成为稀缺资源,如果这个岗位换掉你用别人,替代成本太高,你就拥有了一份不可替代的工作,这样的一份工作就会给你带来足够的自信和安全感。在成熟型企业也一样。

人和人之间,智商会有差异,但是这个差异本质上不影响一个人的成长。为什么?因为人生其实是一场长跑,比的不是谁的腿长和速度快,比的是耐力和毅力,在职场上,你的勤奋、你的经历、你的阅历可以弥补部分智商的短板,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踏踏实实去做事,不要挑肥拣瘦,锱铢必较。有一句话叫“胜者为王”,但是在职场上则应该叫“剩者为王”。

08

结 语

年轻人踏上社会的第一步就是找工作,知道该找什么样的工作,知道怎么工作,知道在职场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会让自己未来在职场上少走很多弯路。我不希望年轻人看见才相信,因为能看见的只是过去和现在,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相信而看见未来,收获未来。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