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江流域发生60年来最严重干旱:洞庭湖鄱阳湖面积缩小3/4,83万人受影响,三峡水库向中下游补水

 公元2012 2022-08-28 发布于新疆



Image
Image

据水利部发布最新消息,长江流域发生了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省(市)耕地受旱面积1232万亩,83万人、16万头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响。


长江流域属于丰水地区,出现此次干旱灾害的原因是什么?旱情形势如何?若旱情进一步发展,如何保障旱区的供水安全?8月17日,水利部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长江流域抗旱保供水保秋粮丰收有关情况。

Image

水利部新闻发布会  图源:大众网


今年长江流域旱情呈现哪些特点?

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志雨分析,这次长江流域的旱情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一是降水历史同期最少,高温少雨日数多。7月以来,长江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4.5成,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流域大部地区高温日数超过20天,中下游地区超过30天,部分县连续少雨日超过20天,其中湖南局地连续少雨日超过40天。

二是江河来水明显偏少,水位持续走低。当前,长江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简称“两湖”)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4.85—6.13米,沙市以下江段及两湖水位为历史同期最低,洞庭湖和鄱阳湖水面面积较6月缩小3/4。

Image

7月11日拍摄到的鄱阳湖水域    图源:欧洲航天局官网卫星图片

Image

8月15日再拍鄱阳湖水域,已“瘦成闪电”   图源:欧洲航天局官网卫星图片

三是水库蓄水总量接近常年,部分中小水库蓄水严重偏少。当前,四川、重庆、安徽水库蓄水较常年同期偏少1成,有70座中小型水库低于死水位,110座接近死水位运行。

四是大部地区土壤缺墒,四川重庆偏重。当前,流域大部地区土壤轻度以上缺墒,其中四川、重庆、安徽、湖北、湖南、江西6省(市)1/3县区土壤中度以上缺墒,1/10县区土壤重度缺墒。

8月底前降水偏少,旱情可能进一步发展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域位于我国南方,水资源相对比较丰沛,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出现此次旱情的原因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7—8月长江上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西侧,为多雨区;而长江中下游受副高控制不利于降雨,易发生夏伏旱,例如2013年、2019年都发生过严重的夏伏旱。”刘志雨分析,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受持续拉尼娜事件影响,今年7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偏大、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偏北,受副高下沉气流控制,长江全流域持续高温少雨,流域内主要河湖来水明显偏少,水位显著偏低,出现了多年同期少见的干旱形势。

官方预计,8月底前,长江流域降水、来水总体仍将偏少,展望9月份中下游大部地区降水来水仍可能继续偏少,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干旱情势可能进一步发展,长江上游水库群蓄水形势严峻。


“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启动实施
据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介绍,水利部决定实施“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这是一项系统、复杂、有针对性的重要的抗旱措施。

据悉,这次专项行动主要是针对长江中下游、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旱区。供水保障对象是旱区范围内群众饮水安全、大牲畜饮水需求和秋粮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

“抗旱,首先要解决水源问题,得有水。”刘伟平表示,水利部提早谋划、科学调度,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有计划地提前增加长江流域上中游水库群、“两湖”水库群蓄水,为抗旱储备水源。8月份以来,水利部门已调度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向中下游地区补水53亿立方米。

针对当前旱情持续发展,特别是未来一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用水量大,正是农作物灌溉最重要的时期,水利部组织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江西、湖南省水利厅,统筹长江上游水库群和鄱阳湖、洞庭湖上游水库群各水库蓄水、下游引水设施以及用水需求等,数字化模拟预演,精准算好下游各地流量、水位、水量,科学制定抗旱调度方案。

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原水互济、清水互补等工程

若旱情进一步发展,如何保障旱区的供水安全?当前仍处于汛期,又该如何统筹做好抗旱与防汛工作?

“总体来看,长江流域发生了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通过水利部门科学调度水工程,受旱程度得到明显减轻。”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督察专员顾斌杰表示,据预测,长江流域8月份降雨仍可能偏少,旱情可能持续或进一步发展。
他提到,水利部将正确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当前与未来一段时间用水、生活与生产用水的关系,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大牲畜饮水和秋粮作物灌溉用水需求。立足后期持续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情况,制定流域、区域水工程调度计划,并精准实施。精细做好水库群调度与取用水户衔接,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方水,千方百计满足群众饮水和秋粮作物灌溉用水需求。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尽快实施库库连通、库厂连通等工程,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率。

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实施原水互济、清水互补工程和跨县区调水工程。山丘区要截潜流、引溪流,充分挖掘现有水源潜力。用好节水、调水、限水、送水、拉水等抗旱综合配套措施,提高抗旱能力。最后,还将组织旱区水利系统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包工程、包片区,全力做好技术服务和协调指导。

“当前,我国仍处于汛期,在做好抗旱工作的同时,还要时刻绷紧防汛这根弦,克服麻痹思想松懈心理,严防旱涝急转。”顾斌杰强调。
Image

三峡水库向中下游补水

为了应对高温干旱影响,8月16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调度令,调度三峡水库于16日12时起向长江中下游补水。初步测算,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未来几天将为长江中下游补水约5亿立方米。在三峡水库向长江中下游补水期间,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群也同期开展补水调度,可增加补水约3亿立方米。

Image

其实,从8月1日到15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就已经统筹调度流域控制性水库群有序向中下游地区补水约53亿立方米。其中,三峡水库补水10.9亿立方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偏低的情况。

汛期时最重要的任务是防洪

三峡水库的坝顶高程是185米,设计正常运行水位175米,能装393亿立方米的水;设计防洪限制水位145米,库容是171.5亿立方米。

Image

一般情况下,在旱季时三峡水库的水位会升高到175米,这是因为旱季降雨少,设计正常运行水位既能够提高航运,又有利于发电,当旱季出现旱情时,还能够向下游生态补水。

Image

在汛期,因为长江流域位于800毫米降水线以南,年降雨量多,且集中在汛期;而且长江流域属于同一纬度,往往上中下游会一起下雨,防汛压力大;更重要的是,长江上中游地区地势落差大,上游出现降水,会很快集中到下游,所以三峡水库在汛期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防洪。

Image

每年从3-4月份开始,三峡大坝就要开始做好防洪的准备,也就是腾出库容准备拦洪。简单点来说,就是要降低三峡大坝的水位,腾出位置以应对洪水的到来。也就是说,大概从进入3月份开始,三峡大坝的水位便从原来的175米,慢慢降低到145米。而这些慢慢放出的水,正是直接用于长江下游缓解旱灾,在当时可谓是一举两得。

汛期反旱,如何预防?

今年,副热带高压长期盘踞在长江流域,降雨普遍比往年少。

情况更糟糕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又面临极端高温,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25天发布高温预警,连续5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也就是高温预警的最高级别。高温会加剧水分蒸发,也导致了长江流域出现旱情。

Image

一方面是三峡水库为了防汛已经降低水位,目前水位只有147米,已经无限接近于145米的死水位;另一方面是长江汛期反旱,这导致了三峡水库也没有较多的水来补充到下游。

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能防空到死水位,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库容和河流来水。

Image

但极端情况下,比如:极端干旱,战备要求,地震等情况,经过慎重研究,才允许临时动用死库容部分存水。

Image

事实上,为了缓解长江流域的干旱,我国已经动用了许多水利设施,比如:在三峡水库向长江中下游补水期间,金沙江下游梯度水库群也同期开展补水调度,可增加补水约3亿立方米。

Image

另外,同一个地方有可能在短短十几天内出现旱转涝,涝转旱,气象灾害变化速度快,万一咱们的水库蓄水后,当地出现强降水,水库将丧失防洪功能,酿成更大的灾害。

所以,在极端天气频发的当下,防洪、防旱也变得更加严峻。不仅对当地相关部门的响应速度做出要求,对气象预报要求也更高,如果能够预测更加准确,时间精确度更高,就可以根据天气预报来提前部署工作任务,降低气象灾害的发生了。

开闸放水减轻对水生生物的威胁

长江流域共有淡水鱼类378种,栖息地广泛地分布在长江各大干流和支流之中,长江流域干旱,洞庭湖、鄱阳湖、洪湖、梁子湖等湖泊水位也跟着下降,整个长江流域的水面面积大大减少。

Image

那么长江流域的水生生物栖息地将出现严重萎缩,尽管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让江中的水生生物数量出现可喜恢复,但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还比较脆弱,水下生物链可能会遭到破坏,一些濒危灭绝物种可能会面临危机。

Image

在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实施前,由于江豚数量大减,整个长江流域只有1000头左右,我们很难再看到江豚,在禁渔计划实施后,江豚数量明显有所恢复,江面上再次出现了江豚打闹嬉戏的场面。

长江流域干旱,会造成长江鱼类减少,很可能威胁到江豚的食物来源,江豚食物包括鲈鱼、鲚鱼、鳗鱼、青鳞鱼、大银鱼和虾、螃等,所以长江流域干旱对水生生物的威胁肯定是有的。

Image

现在长江三峡开闸大放水,缓解了长江下游旱情,也降低了对水生生物的威胁,而长江三峡水库水位虽然出现了历史新低,但一直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鱼类的天堂还继续存在,对鱼类的威胁更是有限。

综合自透视社、大众网、极目新闻、中国环境网报道、如此这般学地理等

    
Image

(喜欢本文就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声明:本于“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版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