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96 郭子仪掷地有声地说:今战,则父子俱死而国家危;往以至诚与之言,或幸而见从,则四海之福也!不然,则身没而家全——今天要是真打起来,咱们父子都会战死沙场,国家也会陷于险地。我前去诚心诚意地与他们对话,也许他们真的能听从我,那就是天下之福!倘若他们不肯听,那么我虽然死了,但咱们郭家却可以保全! 其实他讲的最后那一句“不然,则身没而家全”,我一开始是不大理解的,但细想一下,却感觉不无悲凉——在郭子仪看来,自己早就已经功高震主,随时都可能给全家带来灭顶之灾。只有他死了,郭家才会彻底安全! 可以这么说,此时的郭子仪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不成功,则成仁;不能保卫国家,那就保护郭家! 不管前路有多么艰难,他的意志都无比坚定! 无论局势有多么风雨飘摇,他的信念都绝不动摇! 正如没有任何东西能改变太阳的温度一样,没有任何人能改变郭子仪的态度。 郭晞当然也不能。 郭子仪猛然扬起马鞭,狠狠地向郭晞抽去:走开! 郭晞下意识地一躲,郭子仪趁机冲了出去,随后仅带着数十名亲兵,策马直奔回纥大营。 到了回纥营门外,他让随从前去通报:郭令公来了! 这大出回纥人的意料——他们万万没想到郭子仪真的会来。 怎么可能? 唐军不会是耍什么花招吧? 回纥主帅药葛罗(登里可汗之弟)更是如临大敌,命部队立即紧急集合,刀出鞘,箭上弦,严阵以待。 他自己则拈弓搭箭,骑马立于阵前。 郭子仪却毫不在意,他让随从们远远地等在外面,自己则单骑向前。 他气定神闲,仿佛根本不是身在敌营,而是在休闲露营。 他一面揽辔徐行,一面淡定地脱下头盔,解去铠甲,扔掉手中的长矛…… 除了老迈的身躯,他已经一无所有。 除了非凡的勇气,他已经一无所凭。 回纥人都看呆了。 慢慢地,他们也看清了:真是郭令公! 他们不由自主而又不约而同地纷纷下马,毕恭毕敬地向郭子仪行礼。 郭子仪也下了马。 他大步流星地走到药葛罗面前,却并没有寒暄,而是直截了当地说:你们回纥对大唐是有过大功的,大唐待你们也不薄,你们为何要背弃盟约,大举来侵!放弃前功而结下冤仇,违背恩德而帮助叛臣,这种做法何其愚蠢!仆固怀恩背叛君主,抛弃母亲,这样的人对你们国家有什么好处!我今天孤身一人前来,要说的就是这么多,接下来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游牧民族向来崇拜强者,药葛罗也不例外。 他本来就对郭子仪非常尊敬,现在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敢于手无寸铁、孑然一身独闯敌营的,这世上除了郭子仪还有谁! 刹那间,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油然而生: 有郭子仪这样的人在,大唐怎么可能被轻易征服! 因此,尽管耳边依然还在回荡着激扬的战鼓,但他的心中却情不自禁地打起了退堂鼓。 他不假思索地对郭子仪说:仆固怀恩欺骗我们,说大唐天子已经驾崩,令公也已经去世了,中原无主,所以我们才敢来的。现在我们既已知道天子在长安,令公又在此统领大军,怀恩也遭了天谴,我等岂敢与令公您开战! 郭子仪闻言大喜,但表面上却依然不动声色。 因为他想要的,不仅是让回纥退兵,还要借回纥的军力来对付吐蕃。 他知道,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晓之以理是不够的,还必须诱之以利。 |
|
来自: 金色年华554 > 《大唐帝国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