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次神助攻,让毛主席获得领导地位

 天外来客142857 2022-08-28 发表于北京

毛主席的天才

《毛泽东选集》拯救中华的309条智慧

毛泽东思想,超越时间的思维90条

毛泽东思想,超越时间的方法53条

毛主席,面对挫折的语录33条

毛主席收到的8次神助攻

1、调任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6年3月,毛泽东接到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新的任命(档案号:汉3966):

  迳启者:

  本月十九日本会第十三次常会,农民部提出请委派毛泽东同志为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案,经即决议照准,相应函达,查照此致毛泽东同志。

  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杨匏安 林祖涵

秋收起义进程中,当时井冈山的袁文才有个文书名叫陈慕平,曾经在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听毛主席讲过课。陈慕平告诉袁文才,毛主席非常平易近人,是一个可信任的人,极力劝说他与毛主席合作。

经过各种努力,井冈山终于成了红军的第一个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很重要,正如长征过程中,发现陕北有一块根据地,长征就有了自己的终点。

文章图片1

2、临时中央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1年4月,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在护送张国焘、陈昌浩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在返回武汉时被叛徒指认被捕。

顾旋即叛变,首先供出共产党在武汉的地下交通机关和红二军团驻武汉办事处,致使10多人被捕牺牲。接着向忠发被捕。

由于顾顺章和向忠发是熟知党内机密的高层领导,在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酷的情势下,中央机关在上海已经难以立足,不得不从1931年起,陆续将中央机关秘密迁至江西苏区的瑞金。

当时的根据地还有鄂豫皖根据地(徐向前为总指挥,陈昌浩为政委),闽浙赣根据地(方志敏为主席),洪湖、湘鄂西根据地(贺龙任司令员,任弼时任政委)。

中央如果迁入别的根据地,人事关系可能会产生巨大的不同,历史会很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蒋:如果让临时中央一直留在上海会怎么样呢?

3、王稼祥助攻1:遵义会议

毛泽东曾多次说过,王稼祥在党的历史上是有功劳的,他在遵义会议上投了“关键的一票”。

王稼祥是要支持毛泽东的,那时人们普遍传说“王、毛成亲了”。

毛主席:在长征以前,在政治局里我只有一票。后来我实在不行了,我首先做了王稼祥的工作,王稼祥同意了我的观点,又通过王稼祥,做了张闻天的工作。这样,政治局开会,经常是两种意见,一边是我、王稼祥、张闻天,三票;他们那边是四票,一票是博古,一票是李德,加上另两位。每次开会,都是三票对四票,永远不能解决问题。不知开了多少会,一直是三票对四票。后来一点办法也没有了,我就说,老是三票对四票下去不行,我们扩大一下,我把拥护我们的主张的下面的人找来,你们把拥护你们的主张的下面的人也找来,搞个扩大会议。这样,才有了遵义会议。

会后不久,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后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这就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党的《历史决议》称:“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张浩助攻:说服张国焘放弃自立

1935年5月,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不久,出现了毛泽东率中央红军北上、张国焘挥师南下的僵持局面。

10月5日,张国焘在四川召开会议,另立“中央”,自任“临时中央主席”。

张浩回到延安,是为了传达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精神和《八一宣言》精神,在国内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他也要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调解中共中央与张国焘的矛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为毛主席的“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提供了需要的活动空间。

张浩多次强调:'共产国际派我来解决一、四方面军的问题','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国党中央的政治路线','育英动身时曾征得斯大林同志同意,主力红军向西北及北方发展'。这些电报一再要求张国焘接受共产国际的意见,北上与中央会合。

当时红四方面军,从8万人下降到4万人,情境困难,最终张国焘同意北方与中央会合。

1942年3月6号,张浩在延安中央医院病逝,终年45岁。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等中央几位领导人,为他护灵、执绋、抬棺。

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给自己的战友抬棺、下葬,还亲自为其题写了墓碑,在我党我军众多高级领导人中,也只有张浩享受了这一殊荣。

文章图片3

5、王稼祥助攻2:传达国际指示——支持毛泽东为首的领导

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会议首先讨论的一个问题是,谁来代表中央作政治报告。这是最敏感的一个问题,大家都明白,确定谁代表中央作政治报告,也就确定了谁是中央主要领导人。

王明四处游说,让大家同意由他来作政治报告。

王稼祥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说:“在领导机关中,要在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下解决,领导机关中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

1938年9月27日,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王稼祥在全会上再一次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毛泽东代表党中央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报告。

全会作出决议,批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政治局的路线。全会根据新的形势的需要,撤销了王明的长江局,成立南方局和中原局。

国民党的3次助攻

助攻6:割断红军和共产国际的联系

李德,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于1933年9月底到达中央苏区,然后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

遵义会议为什么能够召开?一个特殊的原因,是负责与共产国际联系的大功率电台被破坏了,因而从长征一开始,我们就与共产国际失去了联系。

李德,没有共产国际的支持,就不能站在上风。来自上面的权力,一旦与上面失去联系,权力就会就成泡泡,一戮即破。

这个大功率电台的破坏就是国民党干的,1934年,他们在上海把负责电台的人都给抓了。

王明,被共产国际派回中国,挟传达国际新的统战策略之势,很快就以驻武汉的中共代表团为依托,与延安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分庭抗礼,由于在武汉的政治局委员数经常超过延安,王明甚至提出延安的中央书记处不具合法性。毛主席后来干脆说此时“中央已名存实亡”。

助攻7:报纸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

长征途中,意外地获得了一些国民党地区的报纸,其中有《大公报》、《山西日报》。正是这两家报纸,让毛泽东、张闻天和党中央作出判断,把红军“长征”的目的地放在了陕北。

关于这件事,如彭德怀在其《自述》中说:“在哈达铺约休息了四五天,从报纸上看到陕北有刘志丹苏区根据地,很高兴。”

聂荣臻也在回忆录中称:“9月19日,我和林彪随二师部队进驻哈达铺。在这里我们得到一张国民党的《山西日报》,其中载有一条阎锡山的部队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的消息。我说,赶紧派骑兵通信员把这张报纸给毛泽东同志送去,陕北还有一个根据地哩!这真是天大的喜讯!”

后来毛主席评价陕北根据地

“陕甘宁边区的作用非常大。我说她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枢纽,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

“这个地方是落脚点,同时又是出发点。”

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毛主席再次强调:

“没有陕北那就不得下地。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

当中央和红军主力相继到陕北落脚后,中国革命的重心就相应实现了由南方向北方的转移。

助攻8:制造皖南事变

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皖南事变,这次事变后,彻底清除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余毒和幻想。

8次助攻,次次都有国民党的功劳,终于把毛主席牢牢的推上最高领袖的位置。

所以毛主席说顽固派也“帮助”我们纠正了错误。王明是“梳妆打扮,送上门去”,顽固派则是“一个耳光,赶出大门”。顽固派是中国最大的教员,教育了全国人民,教育了我们全体党员。顽固派用机关枪上课,王明则用嘴上课。

毛主席的两次自我保存

1、自我保存:逃出民团控制

毛主席对埃德加·斯诺有过这样的讲述:

“当我正在组织军队,奔走于汉冶萍矿工和农民武装之间的时候,我被一些国民党勾结的民团抓到了。那时候国民党的恐怖达到顶点,数以百计的共产党嫌疑分子被枪毙。那些民团奉命把我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

我从一个同志那里借了几十块钱,打算贿赂押送的人释放我。普通的士兵都是雇佣兵,枪毙我对他们并没有特别的好处,他们同意释放我,可是负责的队长却不允许。因此我决定设法逃跑。

直到离民团总部大约不到二百米的地方,我才找到机会。我一下子挣脱出来,往田野里跑。我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一个水塘,周围长了很高的草,我在那里躲到日落。士兵们在追踪我,还强迫一些农民帮助他们搜寻。

有好几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我几乎可以用手接触到他们。尽管有五六次我已经放弃任何希望,认为自己一定会再次被抓住,可是不知怎么地我没有被他们发现。最后,天近黄昏了,他们放弃了搜寻。

我马上翻山越岭,彻夜赶路。我没有穿鞋,脚底擦伤得很厉害。路上我遇到一个友善的农民,他给我住处,后来又带领我到了邻县。我身边有七块钱,用这钱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一些食物。当我最后达到农民武装那里的时候,我的口袋里只剩下两个铜板了。”

2、自我保存:离开张国焘风险

长征中,红一和红四会师时,张国焘单独发密电给陈昌浩,要“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叶剑英看到电报后感到事关重大,马上找借口溜出会场,及时上报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等人紧急磋商后,决定率队先行北上,随后,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和刘志丹的红25、26军会师。

张国焘则南下,另立中央,“开除”四大领袖的党籍,并下令“通缉”,张国焘的手段是很厉害的。

许世友回忆的时候说:

“那时候,我是无门无派,我就是觉得当兵打仗,不听上面的要吃亏,曾中生他们太书生意气了。党内除了主席,谁也不是张国焘的对手,老张(许世友一生都称呼张国焘为老张)手很黑,一般人斗不过他。”

林军团长说:

在张国焘底下,我早就没了,脑袋也早就没有了,一定没有了,是一定的,不是可以有可以没有,而肯定地没有,而是肯定地没有的。张国焘能允许我这种人吗?是绝对不会允许的,一定要砍掉的。

自己站位好,助攻就有了必然性

1、党内当时只有彭湃和毛主席是把眼光放在农民运动上,其他领导人,多是放在工人运动上的,所以才能在秋收起义中把种子保存在农村。

2、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最大的,并且打通了和上海临时中央的交通线,所以临时中央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

3、前三次围剿形成的战略战术的正确,当在遵义扩大开会时,就有了更广的基础,所以才能在遵义会议上占据优势。

4、长征北上的正确和南下的错误,就提供了张国焘放弃自立的可能性。

5、抗日根据地的大发展,使得王明的下层权力基础不够,王明提出的最著名主张就是 “一切经过统一战线”。此外,他还轻视游击战的作用,主张八路军要打运动战,成为全国打胜仗的模范。

天才的人,总是会在关键时候收到助攻的。

1、周恩来:“毛主席下决心要做的事,你可以表示反对,但不要轻易表示反对。

在历史上,有几次,我曾认为主席的决策不对,表示反对,但过一段时间都证明他的决策是对的。以后我就谨慎了,不轻易表示反对了。

但后来又有一次,我确信主席错了,我坚决表示反对,但实践却又证明是主席对了。因此,对主席的意见和决策,你可以反对,但不要轻易反对。”

2、朱德:“我们确确实实是常常和毛主席争论,毛主席高瞻远瞩,料事如神,那时候,尤其是在井冈山,我们常常认为毛主席是不对的时候,就要与毛主席争论,就要反对毛主席的意见,但是往往在事后证明是我们错了。”

3、叶剑英:“毛、刘、周、朱、陈、林、邓中的除了毛主席的后六位,还有各位老帅等其他人,我叶剑英也算一个,从一定意义上讲,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让我们从心底佩服一个人不容易。

但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斗争中,大家逐渐认识了毛主席。别人也都当过头、掌过舵,但都不行。只有毛主席,把我们这些人拢起来,干成了建立新中国并开始建设社会主义这件大事情。”

4、聂荣臻:“从白区到中央根据地,越是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就越是感到王明等人推行的路线是错误的,逐步形成了我的坚定认识:只要毛泽东同志的主张得势,革命就大发展,反过来,只要王明路线占上风,革命就受挫折,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就遭殃。”

5、陈毅:“你不信润之,只能说明你没水平。”

6、任弼时,在红军大革命的低潮,各个根据地缩小甚至消失的时候,和周总理认真谈了一次,意思是他兼兹文武,学贯中西,不是盖世英豪根本对付不了他,党内只有毛主席可以对付他,我们,其他人,差很远。。。

没有这两次的自我保存,和党内外的8次助攻,后面的一切天才都难以展开,可谓是天佑中华!

是历史的选择,可谓一点也没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