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国将领朱庆澜为抗战奔走,不料儿子投靠日本做汉奸,结局如何?|关东军|朱庆澜|满洲国

 nqdeshen 2022-08-28 发布于安徽

伪满中将朱榕之死

1939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成立。这支部队活跃在以五大连池-朝阳山为核心的广大地区,和松嫩平原周边的日伪军展开了反复的战斗。

这其中,与第三路军交手最多的伪军正规军,便是伪满第三军管区的敌混成12旅(驻黑河)、14旅(驻克山)、伪17团、24团等部队。这个伪满第三军管区司令部在齐齐哈尔,管辖龙江、黑河二省(后进一步细分出嫩江、北安等省),司令官伪满陆军中将朱榕,曾多次参加日军对德都、克山等地的讨伐作战,给抗联部队的生存构成重大威胁,也在战斗中遭到我军沉重打击。

而就在我军1939年秋冬连续取得攻占讷河、西进大兴安岭等胜利之际,这个伪满第三军管区司令官朱榕,悄然离开了历史舞台。

日前在翻看日伪档案史料时,发现了一则奇特的消息。1940年4月在日方呈送关东军参谋长的函件中,有这样一份“关参满电第312号”——伪满州国中将朱榕在前往日本“见学”途中失踪。

其内容为:1940年4月6日从朝鲜罗津出发的日本轮船天草丸号上发生了一起人员失踪事件,失踪的是伪满洲国军第三军管区司令官朱榕中将。此人当时正在赴日见学途中,他在4月8日6点至8点之间从船内突然失踪。船上日方人员发现后在8点钟改变航向,返回经过地点进行搜索,未有收获。丢失一名中将,船上的人员感到情况不妙,于是向伪满洲国驻日大使馆发出电报,并通过空中和海上力量、联络其他经过的船只进行搜寻,但均无发现。

日语中“见学”的意思就是考察。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随后在日本关东军的协力之下,于伪满统治地区建立了所谓的满洲国军。这支总兵力高达20万人以上的伪军装备精良,是关东军统治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帮凶,也曾与抗联等爱国军民发生过大量激烈的战斗。

为了鼓励这支帮凶部队,日本关东军有时会安排伪满军的重要人物前往日本进行考察和进修,甚至安排其接受日本天皇的接见,称为“见学”。

这位朱榕中将为何会失踪?是遭到了我抗日武装的袭击,还是日军和伪军之间的狗咬狗?当时这曾经是一个引人瞩目的新闻话题,但由于日方对情况的刻意封锁,这件事在那个时代最终不了了之。日方档案中关于朱榕失踪事件的记载,这还是第一次发现,不由得使我们回顾起当年这件奇案来。

说起来,在伪满洲国军中,朱榕是个颇有特色的人物。他毕业于东北讲武堂,曾到日本留学,后入东北军中任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担任东北边防军第13旅(原27旅)团长,驻防延吉。面对日军紧逼,旅长兼延吉镇守使吉兴畏敌如虎,召集三个团长商议降敌,只有朱榕不同意,最终勉强表示为保障地方安宁,可三个月后辞职。

就这件事而言,此人似乎还有一定程度的底线。但此后的事情表明并非如此。

吉兴投降日军,引发部队内部的极大混乱,爱国官兵义愤填膺,纷纷起事抗战。著名的吉林救国军司令王德林便是出身该旅,后来他的部队中有一部分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第五军的成员。

此时朱榕不但没有随之响应,反而在吉兴与大汉奸熙洽合谋迎接溥仪之际,为其代理延吉伪军指挥官,并在其后亲自率领吉兴部下的教导队,参加了对义勇军“三江好”部的镇压。

此后,伪满政府先后任命朱榕担任第3、第19旅旅长,参加了对抗联赵尚志等部队的作战,1939年担任伪满第三军管区司令。不过,朱榕的军事能力一般,在和抗联王明贵、王钧等的作战中损兵折将,他也曾指挥伪军参加诺门坎之战,又被苏军打得落花流水。

这样的伪满将领在那个时代很多,不足为奇,但朱榕独特之处在其有一个英雄的父亲。

朱庆澜在清末曾担任第33混成协协统,陆军第17镇统制,辛亥革命中响应革命,宣布四川独立,被推为四川大汉军政府副都督。民国后曾担任黑龙江省将军、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

他在黑龙江期间重视“东荒”、”西荒”地区的开发,曾到克山等地视察,设立克东,恢复景星等设治局,对后来抗联三路军活动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还担任过广东省省长,积极支持护法,与孙中山先生过从甚密,张学良以长辈视之。

九一八事变时,朱庆澜将军已经退隐多年,激于民族义愤,9月20日便以退役陆军上将身份通电全国,矢志抗日——这份通电仅仅比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在9月19日发出的宣言晚了一天,走到了所有“党国大员”的前面。

通电后,朱庆澜将军在九一八事变后成立辽吉黑热抗敌后援会,自任会长,积极筹款,协调指挥东三省敌后抗日武装的斗争。朱庆澜也是东北义勇军的创建者之一,并在上海成立东北义勇军后援会,积极支持敌后抗战。

在他的组织下,义勇军的家属到达平津可以上学,伤员退到上海可以得到医治,成船的弹药补给通过渤海湾悄然送到义勇军的战场。而为了募得足够的义款,朱庆澜将军几乎走遍了可能的门路,甚至拉下脸来大骂一毛不拔的老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朱庆澜先生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命名者。

上个世纪30年代,袁牧之等拍摄抗战爱国题材电影《风云儿女》,田汉和聂耳为其主题歌作词作曲。但这首主题歌的名字,最初命名为《战歌》、《进行曲》,都不太满意,朱庆澜作为投资人,灵机一动,提出了《义勇军进行曲》这个响亮的名字,一首不朽的名曲就此诞生。

在东北抗战的历史上,朱庆澜将军是几十万义勇军如同父亲般的存在。在政府无一枪一弹支持的情况下,辽吉黑热后援会是他们惟一的支撑。即便后来在日军的压力下,国民政府解散了朱庆澜将军的组织,他依然每到九一八绝食一天,以示失土之痛。

这样一位闻名天下的爱国将领,得知儿子投敌,其震怒可想而知。虎父犬子,朱庆澜愤然公开表示与朱榕断绝父子关系。

那么,朱榕的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学者史学文先生曾对此事进行过周密的调查,并撰写了《朱榕死因有结论》一文,披露了事件背后的真相。

一年后,一封朱榕的遗书由其遗孀派人送到在陕西太白山屯垦区——七七事变后,朱庆澜一直在这里屯田支援前方。

根据遗书所示,朱榕表示“对不起国家,对不起父亲”。此前,他曾多次以腿疾为名推辞了到日本“见学”的要求,这一次,日方几乎是强迫他前往,目的是利用他对朱庆澜将军的抗日行为进行反面宣传。他在遗书中写道:“我是中国人,绝不赴日朝靓天皇。”

可惜的是,朱庆澜将军已经在1941年2月去世,未能看到儿子的这封悔过书。

这件事得到了国民政府的认可,并在1941年6月2日通过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发布《渝字第367号令》:“朱榕为赈济委员会朱庆澜之长子,教秉义方,效忠党国,曾任陆军旅长,驻防关外。沈阳事变,身陷敌营,去秋,寇以觐送东京,中途乘隙蹈海以死,志节凛冽,殊堪矜式。应与明令褒扬,并准入祀绍兴(朱的祖籍)忠烈祠,以彰忠孝而示来兹。此令。”

事情似乎有了结论,但总让人觉得有点儿不舒服。

毕竟,这个朱榕可是带部队打过抗联的,打的时候刀刀见血,这摇身一变就成了“志节凛冽”,怎么都有些说不过去啊。要是这样一个伪满中将能入祀忠烈祠,那战死朝阳山上的赵敬夫、自尽不屈的徐泽民、牺牲前还傲然要日军投降的高禹民,又该怎么算?

有一位多年研究抗联的前辈这样评价——这个所谓的褒扬令,大概一半是给朱庆澜老先生面子,另外一半呢,也是因为东北的文武大员们投敌的太多,能有一个幡然悔悟也是好的。

看得出来,朱榕中间一度对日军控制东北是颇有信心的,否则他不会投敌,那为什么这位中将会有这番幡然悔悟呢?

推测无非是两条:第一是在诺门坎亲眼目睹日军被打得惨败,觉得跟着走没希望;第二是朝阳山上的抗联缺衣少食,却硬生生顶住日伪军疯狂的讨伐,大概也让他觉得幻灭。

只是这幡然悔悟稍微晚了一些,所以朱榕最终选择了投海——毕竟,回头是不大可能了,这手上的血,怎么洗得清?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